北依黄河大堤,南临日兰高速,在河南省兰考县城的西北角,三义寨乡付楼村就夹在其中。曾经是十里八村出了名的国家级贫困村,而今在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驻付楼村第一书记裴东鑫的带领下,以“零碳”乡村建设为目标,探索出了农村智能微型电网、绿能村居等,源源不断地释放“风光红利”,引得越来越多的人前来付楼参观、体验、学习。
从群众中来,制定问题清单
2022年11月,裴东鑫初到付楼村,为第一时间掌握群众的真实需求,他到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对村里的情况进行全面摸排。实地查看、入户走访、座谈交流……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裴东鑫就对群众所反映的实事、难事、急事进行系统梳理,形成了“重点问题清单”。
当时正值冬季,紧邻黄河的付楼村,河风吹来,寒冷刺骨。“村中老人多,冬季清洁取暖问题急需解决;村内没有污水处理设施,所排污水对人居环境影响比较大;村小学由于办学经费紧张、电线老化,学校冬夏两季用不上也用不起空调。”比较棘手的问题摆在眼前,裴东鑫与村“两委”商议后,决定将这3件事列为最先解决的问题。
由于处在兰考县西北风口位置,付楼村一年四季风能资源充足,全年太阳光有效利用时间可达到1200小时,远高于盈亏平衡点950小时。裴东鑫当时想,若能将付楼打造成农村能源革命的实验场地,村庄的能源问题不仅能迎刃而解,而且村庄还能借力发展。有了方向,裴东鑫便开始筹划。
恰逢兰考县创建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的契机,裴东鑫抢抓机遇,积极申请参加县里正在推进的农村能源革命,在多方争取协调下,2022年底,付楼村引来了国家电投集团的入驻投资,风电和光伏发电设施开始建设,并注册成立了村集体企业,统筹运营全村发电设施和应用场景建设,付楼迈出了整村零碳化改造的步伐。
如今,从兰考西高速收费站驶出,导航至最近的“新能源充电站”,往东北走6公里便是付楼村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充电站一共有4个慢充、3个快充,一辆电动汽车最快半个小时就能充满。”裴东鑫说,这是村里搭建的第一个零碳应用场景,是全国首个集“光伏、风电、储能、充电桩、新能源车反向放电”于一体的村级智能微网项目,也是村里发展新能源产业的里程碑。
立足实际,有序解决发展难题
夜幕降临,行走在付楼村刚刚建起不久的光伏长廊下,灯光闪烁,甚是漂亮。312米的光伏长廊由429块光伏板搭建,围着一处水质清澈的池塘,隐隐约约可以看到有野鸭在水中嬉戏。殊不知,就在一年多前,这处池塘还是一个村庄污水集聚的臭水坑。
“光伏长廊是村里又一处零碳应用场景,长廊发出的电作为污水处理设备的运行动力,可将全村的生活污水转化为达标中水排入池塘。”裴东鑫介绍,为解决村庄的污水问题,去年村里安装了污水处理设施,建成了“户用三格式化粪池+光伏长廊+集中污水处理+池塘生物净化”的新型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实现了人居环境的重大跃升。
在光伏长廊旁边建设了付楼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光伏长廊发出的绿电除了供应污水处理设备运行外,还可满足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日常用电消纳。针对冬季取暖问题,裴东鑫在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成功探索了“屋顶光伏+碳纤维地暖+外墙保温”的农村清洁供暖新模式,利用“地板发热系统,智慧控制系统”,基本实现冬季采暖运行零成本的供暖目标。
问题一件一件地解决。为了能尽快让村小学的孩子们实现空调使用自由,在付楼村零碳化改造的过程中,同步对村小学的屋顶进行光伏板安装,对学校的电路进行全面改造。
“以前是各年级分阶段开空调,一、二年级开一个小时,然后三、四年级开一个小时,空调开得太多,一是电路受不了,二是电费太高,学校负担不起。”说起村庄“零碳”改造,付楼小学校长赵越胜赞不绝口,“过去学校的电费一个月就两千多块钱,现在零碳化改造后最少时一个月才几十块钱,太划算了。”
培育产业,确保村庄长久获益
立足于新能源发展带来的充沛低价电,裴东鑫提出在付楼村大力开发新的应用场景,拓展“零碳”村庄元素,除了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光伏长廊项目之外,还在村集体产业——富强美专业合作社产业园内搭建了“源网荷储”一体化灌溉系统项目。
“现在不仅让村内群众实现‘用电自由’,还让农业生产实现电力充足供应,解决了设施农业产业园的用电问题。”裴东鑫说,源网荷储联动,搭建微型离网系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能源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可满足园区内灌溉、照明、取暖等用电需求。
乘坐着新能源观光车行驶在付楼村内,可见很多村民家的屋顶上都铺设有太阳能光伏板。“刚开始担心被骗,如后期管理跟不上、承诺的效益落实不了等问题,后来看村干部都带头装了,便打消了顾虑。”付楼村村民李先菊说,自从屋顶上装了太阳能板,现在做饭和冬季取暖都是用电,用不完的电还能换钱,一年能挣3000多块钱,相当于多种2亩地了。
经过一年多的发展,付楼村现已建成户用分布式光伏35户,全村风电、光伏发电项目总装机量超过1兆瓦,年发电量达120万度。“现在我们村的风光发电是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发电量不仅满足整个村子的用电需求,一年还能为村集体增加十几万元的收入。”裴东鑫自豪地说,村里正在建设第四个应用场景风电试验项目,是从实验室直接拉来的,到时全村年发电量将达到200万度。
目前,在裴东鑫的带领下,付楼村与国家电投集团深度合作,积极打造“光伏+”十大应用新场景,被中国投资协会认定为全国“零碳乡村”标准试点。付楼村也充分发挥在农村能源革命中的示范引领作用,紧抓中小学生研学热潮,打造了全省第一座“零碳乡村”研学基地,谋划“新能源特色研学”实践教育活动,为青少年学生科普新能源知识,将付楼村建成一个融合能源、科技和农业的示范平台,探索新时代乡村振兴新路径。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张培奇 范亚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