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 主管

《党建》杂志社 主办

党建网 > 党建工作 > 校园党建 >
党建网 > 党建工作 > 校园党建 >
中南大学:以语为媒,让瑶族非遗“走出大山”
发表时间:2025-07-31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洪佳慧 尹致远 记者 余杏)近日,中南大学人文学院“语你湘见”团队前往湖南省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开展实践调研。当地瑶族非遗文化资源丰厚,但居民多使用方言,在文化传播中形成语言壁垒。因此,团队来到沱江镇大山寨村,面向青少年群体开展“推普+民族文化传承”进课堂的活动。

“咚啪、咚啪!”奉老师以“曲”的身姿和“拧”的换位展示了瑶族长鼓舞动人的曲线美。曲尽,奉老师将动作一一拆解进行教学,孩子们死死盯着老师的手,观察着长鼓的旋转变换。可即便如此,老师丝滑轻盈的“拧八字”动作到了他们的手中还是变得千奇百怪。

“老师我不会”“老师我也不会”……队员们来到他们的身旁耐心讲解,“拍一下,在空中慢慢转一个八字,然后把鼓放到胸前”。经过半天的学习,小朋友们“丝滑”且自豪地跳出了一套简单的长鼓舞动作。

“我是来自江华瑶族自治县的盘花。”教授瑶歌的赵奶奶从一句自我介绍开始,让小朋友们学习过山瑶的发音。凭借着良好的方言功底,小朋友们迅速掌握。“茶子(哪个)打花……白苔苔(哟……)”不一会,悠扬的歌声便从教室的窗户向着湛蓝的天空飘去了。

曼妙的舞姿、婉转的歌声让队员们坚定了“把非遗文化传承下去”的决心。方言是保护传承当地独特文化遗产不可或缺的工具,普通话作为全国通用语言,则是瑶乡联系传统与现代,瑶族非遗文化走向大众的桥梁。团队成员在推普课堂中采用“理论教学+游戏深化”的方式帮助小朋友们系统地学习普通话,通过“读、写、诵”加强其对普通话的掌握,用“绕口令”“传声筒”等小游戏增添趣味性,实现寓教于乐、快乐学习。

网站编辑:白梦洁
党建网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