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 主管

《党建》杂志社 主办

党建网 > 党建工作 > 校园党建 >
党建网 > 党建工作 > 校园党建 >

福州大学“红心行”义务维修队党支部:打造志愿服务新范式

发表时间:2025-07-25 来源:党建网

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近年来,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红心匠行”义务维修队党支部高举“党建红”旗帜,以“红色工匠”精神熔铸服务之魂,构建“4+2+X”志愿服务体系,在躬身实践中奋力书写新时代劳动育人答卷。

党建引领“四个创新”

创新党建布局。构建以党支部为核心,联动科普教育、扶残助弱、阵地建设、品牌运营、科创攻关五大板块,辐射N个校社合作平台的“1+5+N”矩阵体系,深化“党建带团建”双轨机制,义务维修团支部获评“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等多项荣誉。创新管理机制。依托线上平台实现服务申请智能化登记,建立服务档案动态追踪系统,形成精细化管理模式。制定《党员先锋岗履职清单》和“服务积分星级管理制度”,将志愿服务成效纳入党员民主评议指标。创新学习模式。将理论学习与民生服务深度融合,积极推动“三会一课”模式创新。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堂”,通过“民生议事厅”了解社区治理需求,创建公益技术研发工作坊,攻关民生痛点;开展“服务创享会”,将典型案例嵌入主题党日活动,深化志愿服务经验分享与交流成果。创新育人体系。构建“三阶淬火”红色育人工程,新生在“雷锋工位”完成劳动启蒙“素坯成型”;入党积极分子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专项淬炼”;党员骨干在“科创锻造车间”进行技术攻坚。近五年,累计4000余名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和杰出校友。

锻造校内校外“两个服务阵地”

精铸校内“双核”引擎。依托校内定点“雷锋站”和义务维修队主题馆“双核心”服务阵地,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培养并储备志愿服务工作人才。截止至2025年,累计开展大型志愿活动70余次。织密校外矩阵网络。建立经线-定点服务枢纽。建立福州市树兜幸福里社区、大凰山社区等10余个定点“义务维修志愿服务站”,年均服务超2000人次。打造纬线-流动服务脉络。组建“红色工匠”流动服务队,深入宁德市象溪村等多个乡村开展志愿服务,为村民义务修理家电累计4万余件,开展科普活动覆盖人数达20万余人。

全域联动,多元协同赋能

建立“全链”扶弱服务体系。聚焦特殊群体需求,建立“党建引领+科技赋能+专业服务”的立体化帮扶体系。联合福州市残疾人联合会,康乐园、灵响社区等社区党组织组成“党员扶弱先锋队”,开展“‘杖’义志行”科技助残专项行动。针对残障人士出行、沟通困难等痛点开展技术攻关,研发“E-chat聋哑人社交手套”“智能导盲杖”等助残科技创新产品,切实提高扶弱成效。创新“科教融合”护苗行动。党支部与福州大学附属实验学校、茶园山中心小学等中小学开展合作共建,组建“星火”理论宣讲团,开展“科学家精神进课堂”等理论宣讲特色活动。开设“青木”科普启蒙课等多项课程,指导中小学生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数字中国机器人大赛等多项荣誉。与茶园山小学合作研发AI语音“五育并举”评价系统,支撑茶园山小学获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彰显“志愿服务+”示范效应。构建“高校-政府-社区”三方协同机制,与厦门市濠头社区等多个社区党组织开展常态化合作。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组织支部成员深入龙岩长汀、莆田荔城等地区开展志愿服务。

下一步,“红心匠行”义务维修队党支部将持续深化“4+2+X”服务体系,以“国之大者”的担当深耕“民之小事”,让“红色工匠”的技术触角延伸至民生末梢,以全链条服务守护万家灯火的温暖底色,奋力书写服务国家战略与人民需求的时代答卷。(执笔人:吴雨桐 郑志刚 张昂)

网站编辑:白梦洁
党建网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