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 主管

《党建》杂志社 主办

党建网 > 学习语 >
党建网 > 学习语 >

学习语|文明的繁盛、人类的进步,都离不开文明的交流互鉴

发表时间:2025-07-16 来源:党建网微平台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向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致贺信指出,“历史昭示我们,文明的繁盛、人类的进步,都离不开文明的交流互鉴”。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多样文明是世界的本色。多样带来交流,交流孕育融合,融合产生进步。今天,党建网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部分相关重要论述,邀您一起学习领会。

 

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多种宗教。不同历史和国情,不同民族和习俗,孕育了不同文明,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2017118日,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

 

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认为自己的人种和文明高人一等,执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在认识上是愚蠢的,在做法上是灾难性的!如果人类文明变得只有一个色调、一个模式了,那这个世界就太单调了,也太无趣了!我们应该秉持平等和尊重,摒弃傲慢和偏见,加深对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异性的认知,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

——2019515日,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多样文明是世界的本色。历史昭示我们,文明的繁盛、人类的进步,都离不开文明的交流互鉴。当前,国际形势变乱交织,人类站在新的十字路口,迫切需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

——2025710日,习近平致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的贺信

 

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

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充分说明,无论是物种、技术,还是资源、人群,甚至于思想、文化,都是在不断传播、交流、互动中得以发展、得以进步的。我们要用文明交流交融破解“文明冲突论”。

——2022527日,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我们真诚呼吁,世界各国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

——20221016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中国积极致力于推动文明传承发展,加强国际人文交流,促进全球文明对话,注重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愿同各方一道,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2024117日,习近平致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的贺信

 

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推动不同文明和谐共处、相互成就

我们主张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世界各国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为世界文明朝着平衡、积极、向善的方向发展提供助力。

——20221117日,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书面演讲

 

相互尊重、和衷共济、和合共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正确道路。希望各方充分利用“良渚论坛”平台,深化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文明对话,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加强文明交流借鉴,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推动不同文明和谐共处、相互成就,促进各国人民出入相友、相知相亲。

——2023123日,习近平致首届“良渚论坛”的贺信

 

中国愿同各国一道,秉持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为人类文明进步、世界和平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2025710日,习近平致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的贺信

网站编辑:张璋
党建网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