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 主管

《党建》杂志社 主办

党建网 > 党史·文化 > 学史明理 >
党建网 > 党史·文化 > 学史明理 >

连接山海的“抗日运输队”

发表时间:2025-11-28 来源:浙江省委党史和文献研究室

在浙江东南的崇山峻岭间,一条承载着千年历史的古道——大洋千年古道蜿蜒伸展。它始建于唐朝昭宗年间,全长约35公里,曾是金华、缙云通往温州的古盐道,见证了岁月里商贸的繁荣。而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中,这条古道更是成为沿海与内地物资运输的生命线,孕育出大洋山“抗日运输队”这一英勇群体,书写下可歌可泣的红色篇章。

1942年,丽水被日寇攻占,温州至金华的公路运输线被切断。浙西、江西、安徽等地食盐奇缺,而温州的食盐无法运出,沿海地区又得不到内地土特产和工业品的供应。日寇妄图通过禁运物资,卡死中国南方军民,实现其灭我中国的野心。在这危急时刻,缙云县大洋镇前村——这一温州至缙云、金华并通往内地的中间地点,成为扭转局势的关键节点。

前村民众对日寇破坏金温物资运输线,严重影响沿海与内地群众及抗日将士的生活义愤填膺。在地下党的领导下,他们迅速组织起运输队,决心打通一条新的运输通道。运输队员们不辞辛苦,长途跋涉,用肩挑的方式,打通了温州经界坑、前村、缙云、金华,绕道安地至江西灵山的山道。他们源源不断地把沿海的食盐运往内地,支援抗日,又将内地的土特产与工业品转运到沿海各地,成为抗战物资运输的中坚力量。

抗日运输队的英勇行动,得到了前村及运输线沿途广大民众的热情支持。民众义务修整山道,让运输之路更加畅通;前村沿街各户腾出住房,作为临时客栈,为运输队提供住宿和就餐的便利,每天都有上千人过往或住宿;娘娘宫、鸟下岭头等要道设立茶水供应站,免费为运输队供应茶水;墙头路、大殿前摆满各种小吃摊点,方便过往运输队员餐饮。沿途民众齐心协力,与运输队共同对抗日寇的封锁。

大洋山“抗日运输队”前赴后继,始终奋战在运输线上,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艰苦岁月里,队员们凭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打通沿海与内地的物资运输通道,为抗战胜利提供了坚实的物资保障。(作者:徐荣

网站编辑:赵明月
党建网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