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精神·识字班的故事|牢记“有心才有爱”的张英德
张英德,1929年6月出生,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诸葛镇前文村三村人,194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12月在临沂地区农科所(现临沂市农业科学院)离休。
一头银色短发,面色红润有光泽,眼睛明亮,身姿轻盈,身着粉紫色印花短袖、浅灰色长裤,2022年采访时,我们很难将九十多岁的年龄联系到她的身上,她就是张英德老人。除了有些耳背,张英德老人眼神和记忆力都还很好。当她听不清的时候,我就把想问的问题写在纸上给她看,她立刻就可以条理清晰地回答我。
问及往事,张英德老人满目温情。老人的老家是莒沂县葛庄区文村,也就是现在的沂水县诸葛镇前文村三村。1929年6月8日,张英德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她上面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她出生时,父亲已经40多岁。在张英德老人的记忆里,她家所在的村子是个有200多户人家的大村庄。
家里虽然不富裕,但张英德的父母都是勤劳朴实的庄稼人,起早贪黑、男耕女织,还养了一些鸡,一家人的日子过得也算平安和美。可是,在张英德6岁那年,母亲因病去世,给了她沉重的打击,仿佛天塌了一般,好在还有大她10岁的姐姐看顾着她。
1939年,张英德10岁时,村里来了工作队,成立了识字班,挨家挨户动员大姑娘、小媳妇放开裹着的小脚,参加识字班。张英德老人还记得她第一次上识字班的情景,给她们上课的老师姓王,长得眉清目秀,说话轻声细语的。识字班当时有50多人,学习的第一个字是繁体的“爱”字。王老师说:“我们要爱国、爱家、爱工作、爱学习。你们看这个‘爱’字,中间是个‘心’,也就是说,有心才有爱。”
1944年,随着抗战形势的变化,日军的“扫荡”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来势汹汹,渐渐露出了日落西山的崩溃之势。张英德那时最想听到的消息,就是我们的部队一次又一次地粉碎了日军的“扫荡”。1944年8月,沂水全城解放。
1946年6月,张英德在村妇救会会长肖德庆、副会长王恩芳的介绍下秘密入党。说起入党后发生的一些事情,张英德老人依然记忆犹新。她说,当时村里的识字班队长是王玉兰,她担任指导员。那时候,文村附近只有一个学校,白天学生上学,晚上识字班上课。在识字班,大家不仅一起学文化,还参加拥军支前等工作。张英德记得,当时工作特别忙,上面安排下来任务,无论多晚,她们都会第一时间分配下去。接到任务的识字班成员和婶子、大娘们,白天黑夜赶工,每个人5天就能上交一双布鞋。张英德和姐妹们一起,把鞋收集起来,再送到葛庄区的兵站。她因工作积极认真,多次受到上级表扬。
张英德老人还特别提及了交党费的事。那时候,党费交铜板,也不固定多少,两个、三个都行。当时,父亲不知道她和大哥都秘密入了党,只是心疼张英德小小年纪没了娘,后来连姐姐也走了,所以格外疼惜她。每当攒些鸡蛋或上山拾些柴禾,便去集上卖得些铜板,除去买油盐、洋火等必需品,其余的都给了这个瘦弱的小闺女,并不过问小闺女把钱用在什么地方。直到1949年,共产党员公开身份时,父亲才知道,张英德与她的大哥都是共产党员,给她的钱大多都交了党费。
张英德老人还清晰地记得——1947年上半年,国民党军队进攻时,她曾带着军烈属们安全转移;1947年下半年,她与几个识字班同学一起去了位于沙沟的兵工厂工作,缝制军用棉衣;1948年,她被调到葛庄区任组织干事;1949年,她调入莒沂县工作队工作……几十年间,几经辗转,直至1976年,她被调入临沂地区农科所工作,并于1983年12月,在临沂地区农科所光荣离休。
尽管寥寥数语,却是一位老党员、老革命工作者半生的心路历程和工作履历。在张英德老人的讲述中,正能量的事情,她事无巨细地说;负能量的事情,总被她轻轻带过。他们一家人搬到“五七”干校劳动的那一段往事,还是老人的小儿子补充讲述的。因为那一段“住的房顶能看到星星”的苦日子,是老人小儿子印象特别深刻的经历。他说,父母当时都忙于工作,他和哥哥姐姐们从小就学会了互相照顾,生活上从不依赖父母。
听说要拍一下老照片、奖章和证书,张英德老人脚步轻快地去她的书橱翻找。她从层层落锁的柜子里取出来的一本《毕业纪念册》,像一个神奇的开关一样,打开了老人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老人说,这本盖了“山东省临沂工农速成初等学校”公章的纪念册,就是她们那一届毕业生的毕业证。翻开印着毛主席语录的硬壳封面,第一页就是校长郑野云亲笔题写的寄语——“放开眼界,不骄不馁,为社会主义建设勇往直前”;校领导杨道题写“勇敢地对待新事物,大胆地批判旧经验”;王桉一题写“工作不要忘了学习”。这些话放到现在,也都是妥妥的励志座右铭。我看着纪念册后面,年轻时张英德手写的工整的蝇头小楷笔记,不禁感慨万千,钦佩之情油然而生。
一直陪伴在身边的老人的小儿子说,母亲一直保持着读书看报的习惯,雷打不动,既锻炼了敏锐的头脑,也给子女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果然,我在老人的床头看见了一本金一南所著的《苦难辉煌》,题记中有这样一段话:20世纪在世界东方,最激动人心的话题莫过于救国与革命。这个世纪狂飙突进。没有哪个世纪像这个世纪战争与革命风起云涌,金石掺瓦砾大浪淘沙。没有哪个世纪像这个世纪以如此众多的精神财富砥柱于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中流。
从张英德在识字班中认识的第一个“爱”字起,她一直在践行着这个字的深深内涵,爱国、爱家、爱工作、爱学习,心中有爱,谦让付出,包容理解。或许,有心才有爱,便是这位已近期颐之年的老人健康长寿的秘诀吧。(作者:冯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