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 主管

《党建》杂志社 主办

党建网 > 党史·文化 > 学史明理 >
党建网 > 党史·文化 > 学史明理 >
济南舰:海军装备试验的开路先锋
发表时间:2025-08-05 来源:学习时报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博物馆,静泊着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艘导弹驱逐舰——济南舰。从“出生”到退役,济南舰承载了无数的希望,见证了人民海军新型装备“零”的突破,实现了人民海军驱逐舰从仿制到自研的历史性跨越,被誉为“国防现代化装备试验的开路先锋”。

济南舰,舷号105,1971年正式加入人民海军战斗序列,主要武器装备有舰舰导弹、130毫米双联装高平两用舰炮、37毫米双联装速射舰炮、25毫米双联装速射舰炮、火箭深水炸弹发射装置,可担负对海作战、攻潜、防空、装备试验等任务。

作为国产导弹驱逐舰的先行者,济南舰的核心使命就是试验。它要在未知与风险中探索,为后续舰的定型与生产奠定基础。紧张的码头系泊试验完成后,更为艰巨的海上试验随即展开。这其中,不乏高风险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试验项目。舰艇适航性试验,是对军舰在极端风浪中航行能力的严苛考验,也是对动力、武器等核心系统极限性能的全面检验。为获取一个可靠的数据,舰员们常在十级以上狂风巨浪中反复测试,在暗礁险滩间日夜奋战。他们深知:试验中的任何一丝疏忽,任何一组数据的微小偏差,都可能给后续舰埋下巨大隐患。“一切为了试验,一切服从试验”——这朴素的信念,早已融入济南舰全体官兵的血脉,成为他们无声的行动准则。

异常艰苦的年代,挡不住官兵们论证、设计、改进同步推进的探索步伐,他们不断总结、提炼真知。在新型舰艇的性能验证中,高速试验是硬性要求,兵器试验则充满高风险挑战。肩负试验重任的济南舰,十年间无畏禁区,直面难关,导弹、炮弹、反潜火箭弹的轰鸣声记录下数千次实弹发射,完成了从舰用钢材到整体设计,从单项仪器、装备到舰载机系统、作战指挥系统等1000多项严苛试验,收获了数万份宝贵资料。这些凝聚心血的成果,为后续舰艇的优化定型与生产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践支撑。1983年1月,中央军委给济南舰记集体一等功。

服役期间,济南舰先后多次出色完成重大装备训练和装备试验任务。1983年至1987年,济南舰加装舰载直升机系统,这是国内首次在驱逐舰上加装直升机。1987年12月,济南舰进行了首次直升机着舰试验并获成功,填补了海军装备建设的一项空白,济南舰也因此成为人民海军历史上首艘可以搭载直升机的水面战斗舰艇。1991年4月至5月,济南舰作为指挥舰率领联合机动编队赴黄海、东海及太平洋海区,进行远海合同演练,这是首次在战斗舰艇上开设战役指挥所,首次由战斗舰艇携带舰载直升机进入太平洋,首次组织驱护舰在无伴随补给条件下赴太平洋遂行训练任务。

作为第一艘国产导弹驱逐舰,济南舰的建设发展还承载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殷切期望。1979年8月2日,邓小平登上济南舰,随舰进行海防视察。航行途中,邓小平强调“巩固强大的海防,是事关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大事”,并挥笔写下“建立一支强大的具有现代战斗能力的海军”的光辉题词,18个刚劲有力的大字,为人民海军从近海走向远洋指明了航向。

如今,曾叱咤海疆的济南舰静卧海面,以另一种方式继续为共和国的海防事业贡献力量,在国防教育的阵地上书写着新的篇章。这艘功勋舰的光辉足迹,将永载共和国驱逐舰的发展史册。(朱慧娟

网站编辑:白梦洁
党建网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