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从三尺讲台到田间地头 她为乡货寻找“出山之路”
“每一颗冬笋,都要在土里蓄芽四年,才能一夜破土而出。”在一场农产品推介会上,当VR画面展示出竹农挖笋的场景时,采购商们发出阵阵惊叹。这场让万载冬笋声名远扬、签下百万元订单的推介会,背后推手正是万载金色田园乡村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黄丽。从中学英语教师到电商助农带头人,从三尺讲台到田间地头,她以“帮助别人发展自己”为核心理念,在赣西大地上书写了一段乡村振兴的动人篇章。
跨界创业
为乡货寻找“出山之路”
“如果只教孩子们走出大山、乡村,那大山和乡村的希望又在哪里?”曾在中学讲台上传道授业的黄丽,始终对家乡的土地有着深深的眷恋。看着家乡丰富的特产因缺乏销路、没有品牌,只能“养在深闺人未识”,她内心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投身电商,让万载的特色农产品飞向城市的千家万户。
乘着电子商务兴起的浪潮,嗅到商机的黄丽抓住这一机遇,辞职开启创业之路。彼时,万载不少农户和小作坊生产的农产品,因缺乏标准、包装简陋,即便口味出众,也难以打开市场。“不能让好产品被埋没!”带着这份执念,黄丽于2019年打造了“富万载”区域公用品牌,并决定向农户、小作坊免费开放使用。
要让“三无”产品变身合规商品,并非易事。黄丽带领团队制定了严格的帮扶流程:农户或小作坊提出帮扶申请后,公司会进行现场审核,针对不符合标准的环节,提供全方位支持。从专业的咨询服务,到联系相关部门争取政策扶持与贷款支持,再到生产技术指导、生产场所改造、运营管理辅导,每一个环节,黄丽都亲力亲为。
大山里的残疾青年小钟,只有一只眼睛能看见,曾因缺乏技能和门路,生活陷入困境。2019年,黄丽得知他的情况后,主动上门帮扶,鼓励他从事黑山羊养殖。为了让小钟掌握过硬技术,黄丽带他前往湖南学习先进养殖经验,并帮忙打通销售渠道,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如今,小钟的黑山羊养殖规模已达几十只,每年能有二三十万元的稳定收入,家里还盖起了崭新的楼房。
像小钟这样受益于黄丽帮扶的人还有很多。截至目前,已有60多家商户加入“富万载”品牌大家庭,大家“抱团发展”不仅降低了运营成本,还提升了产品的市场议价能力,部分优势特色产品甚至在网络平台获得了定价权。公司年营业额最高达3000多万元,曾经“卖相不好”的乡货,成了市场上的“香饽饽”。
创新赋能
用数字技术激活乡村产业
随着近年来消费需求的升级,黄丽敏锐地察觉到,传统的销售模式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2020年,万载50吨龙牙百合面临滞销困境,农户们急得团团转。黄丽得知后,创新思路,在抖音发起“百合花开云守护”活动,邀请网友认养百合田。当镜头对准白水乡一望无际的百合花田时,网友们纷纷下单,2.6万名网友化身“云农民”,不仅帮农户清空了库存,还催生出“百合认养定制”这一新型模式。
为了让消费者买得放心,黄丽引入区块链溯源系统。如今,消费者扫描产品包装上的二维码,就能实时查看自己认养的百合生长轨迹,从播种、施肥到采收,每一个环节都有视频记录,真正实现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透明。在黄丽和合作伙伴们的共同推动下,公司产业逐渐走向数字化、智能化:在恒晖大农业基地,传感器24小时监测30万株有机芦笋的生长环境,湿度下降1%便会自动灌溉;在茭湖上峰村的茶山上,AI分拣机每分钟能为800颗茶芽“体检”,确保每罐茶叶的氨基酸含量都超过2.8%;就连山间的黑山羊,也戴上了智能项圈,通过运动轨迹为产品质量和生态环境打分。
持续深耕
在学习与创新中奔赴新征程
“人生不该给自己设限,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思考,才能跟上时代步伐。”即便已经在电商助农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黄丽依然保持着强烈的求知欲。在她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本正在阅读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英文原著,闲暇之余,她还会自学德语。“只有不断提升自己,才能更好地理解市场、把握机遇,为家乡的农产品找到更广阔的出路。”黄丽说。
近年来,随着健康消费理念的普及,年轻人对低糖、低油、低脂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黄丽迅速调整产品策略,带领团队围绕消费者需求进行研发创新。针对万载丰富的竹笋资源,团队计划将鲜笋切片,并研发出开袋即食的笋食品,方便消费者食用;在包装上,推出更多精品化、小型化的设计,满足不同消费场景的需求。
在黄丽的带领下,万载金色田园乡村发展有限公司构建起“1+4+N”消费帮扶体系,以品牌建设为核心,搭建电商矩阵、实体网络、文旅融合、产业联盟四大支撑平台,创新N种帮扶模式,形成了全链条助农机制。公司打造的“金色田园”生鲜连锁新零售模式,首创“会员折扣店+餐饮体验中心”组合,首月就吸引652人注册会员;开发的“万载味道”预制菜系列,让产品溢价提升45%。同时,公司还联合高端商务酒店推出“住宿+农产品”组合套餐,建立消费积分兑换体系,使产品复购率同比提升62%。
从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到推动万载农产品走向全国的“带头人”,黄丽用行动诠释着对家乡的热爱与担当,她也于2021年被评为宜春市劳模,获得了各界的肯定。
“乡村振兴的道路还很长,我会继续深耕这片土地,用更多创新举措为万载农业注入活力,让更多乡亲增收致富。”谈及未来,黄丽眼神坚定。这名从讲台走向田园的“追梦人”,正以满腔热情,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答卷。
(江西工人报微信江西工人报全媒体记者贾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