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慧茹:从“异乡客”到“筑梦人”
从“异乡客”到“筑梦人”
——记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高级中学副校长郭慧茹
清晨的固始高中校园里,总能看到郭慧茹步履轻快而坚定的身影。她时而俯身与学生亲切交谈,时而埋首与同事探讨教学。22年前,大学毕业,她从家乡河南濮阳来到信阳这片红色热土,从此扎根固始教育沃土,将最美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这里的孩子们。二十二载光阴流转,她始终坚守讲台。“课堂才是教师的根。”她说。她用爱心点亮希望,用智慧浇灌未来,默默为革命老区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一步一印,筑牢教育基石
初到固始时,比起饮食上的不适,更让郭慧茹感到压力的是面对学生时的紧张与稚嫩。但她从不服输,一有空就深入老教师的课堂观摩学习,不断积累经验。渐渐地,她摸索出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后来担任班主任工作,教学也越来越得心应手。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她的座右铭。即便走上管理岗位,她依然坚守教学一线。有人问:“都是副校长了,何必这么拼?”她只是微微一笑,转身又站回讲台,继续做那个离不开学生的班主任。
春风化雨二十二载,郭慧茹所带的班级先后培养出24名清华、北大学子,更有河南省理科第一名谢远航、信阳市理科第一名程志立等优秀学生。面对这些沉甸甸的育人成果,她目光坚定:“我还想再干20年!”
一言一行,做好爱心“妈妈”
“不仅要关心学生飞得高不高,更要关心他们飞得累不累。”郭慧茹始终把学生的身心健康放在首位。
她是老师,是班主任,是副校长,更是孩子们信赖的“郭妈妈”。她一次次走近陷入情绪低谷的学生,用耐心陪伴他们走出阴霾;她发短信鼓励生病住院的副班长,用温暖的话语助他战胜病痛;她时刻关注困难学子,积极为他们争取政策帮扶、送上温暖关怀。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当天,郭慧茹收到2018届学生周挺发来的信息:“老师看阅兵式了吗?倒数第二个梯队就是我们单位,我差点就上了!”她欣慰地回复:“你还年轻,未来可期!”那个曾被北大和空军航空大学同时录取的少年,如今已驾驶歼-10战机,将“强国有我”的誓言写在蓝天上。从青涩学子到蓝天卫士,周挺的成长正是郭老师育人成果的生动写照。
一心一意,争做“她”先锋
高中教学不仅考验学生,更考验教师的执着与担当。作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在课程改革浪潮中,郭慧茹始终勇立潮头。她深耕教材,钻研新课标,博览教育专著,持续更新教育理念。她主持的课题《县域高中校级名师工作室发展模式探究》获得良好等次,带领团队总结出的“三环六步”教学法,有效推动了课堂教学转型,提升了全校教科研水平。
在她的引领下,固始高中先后获评“河南省教育科研基地校”“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省级示范校”“普通高中语文省二级学科基地”,被中共信阳市委、信阳市人民政府授予“集体三等功”。作为女性教育工作者、省妇代会代表和市人大代表,她还积极建言献策,为教育发声、为妇女儿童代言。她提出的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等建议,受到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她用实际行动诠释:教育,是使命,更是情怀。
育木成林,静待参天
记者短评
万程同
岁月如歌,吟咏桃李芬芳;年轮流转,初心始终炽热。郭慧茹扎根教学一线二十二载,以三尺讲台为阵地,以赤诚之心为基石,坚定守望教育事业。她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将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异乡”的孩子们。
她教书,不为培养多少“状元”,而为点亮学生心中的明灯;她育人,不为博取多少赞誉,而为守护每一片成长的蓝天。从青涩教师成长为教学中坚,她始终坚守讲台,从未离开学生。
她说:“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是以生命影响生命,以灵魂唤醒灵魂。”她将每一个孩子视为一颗独特的种子,用心浇灌、静待参天。郭慧茹以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女性的责任担当与精神风采,用爱心与责任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教育赞歌。(信阳日报记者万程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