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省资兴市的大山深处,有这样一位乡村医生,她肩背药箱、穿行山林,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健康。她叫曹晔,毕业于岳阳职业技术学院,是一位从外出打工妹成长为基层医疗骨干的乡村医生。她的行医之路,是一段不懈奋斗的逐梦之路,更是一幅国家基层卫生体系不断完善的生动缩影。
命运转折:
返乡孝女的朴素心愿
曹晔的人生轨迹,原本和许多农村女孩并无二致。因家境贫寒,她初中毕业后便外出打工,在工厂流水线和餐厅碗盆间度过了艰辛的青春岁月。婚后,她随夫定居偏远山村,生育后依然奔波在外,只为补贴家用。
命运的转折,源于母亲的病痛。
母亲罹患严重眩晕症,被诊断为颈椎动脉粥样硬化,当地医生“只能静养”的判决,像一堵墙堵在曹晔面前。为了给母亲治病,曹晔毅然带着母亲北上北京,找到了解放军总医院的王文远教授。令人没想到的是,仅仅几针平衡针治疗,曹晔母亲的病痛就得到了缓解。这次经历深深震撼了曹晔,也在她心里埋下了一个坚定的念头:“如果我自己学会了,母亲就不用再受这奔波之苦。”
一针定缘:
孝心叩开医学之门
在北京这座高消费的城市,曹晔真切地体会到了“看病难、看病贵”。经济的压力与救治母亲的渴望交织,促使她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拜师学艺。
一个仅有初中学历、毫无医学背景的农村妇女,想成为专家的弟子,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或许是她的孝心与执着打动了王文远教授,这扇看似紧闭的大门,竟为她破例开启。同时,教授还要求她完成3000人次的免费义诊。
凭着这份孝心和笃定,曹晔踏上了医学之路。
成长之痛:
从“赤脚”到“正规军”的淬炼
学成回乡后,曹晔在运用平衡针技术为母亲治疗的同时,也服务乡里,赢得了口碑,也积累了宝贵的临床经验。
然而,热情很快遭遇现实的冰墙。“经常会遇到解决不了的病症”,知识的瓶颈让曹晔深感无力。
2015年底,她再次北上深造,成为王教授的传承弟子。
2017年,曹晔在郴州市区开设养生馆,并加入郴州市福城志愿者协会,免费为志愿者及家属义诊达1万多人次。然而,一次见义勇为的经历,却让她遭遇了行医生涯中最沉重的一击。
身怀六甲的曹晔在黄金十分钟内用平衡针救回一人,换来的不是感谢,却是对方家属以“非法行医”为名的要挟与恐吓。
为了腹中胎儿,曹晔无奈选择隐忍与妥协,却也深刻意识到:“唯有合法行医,才能真正守护患者、守护自己。”
然而,初中学历却成了她参加医师资格考试的最大障碍。
破茧成蝶:
政策托举照亮前路
转机在2019年降临。
通过地方干部推荐,曹晔了解到湖南省“乡村医生本土化培养”政策。她毫不犹豫地报读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将年仅一岁多的孩子托付给母亲,重新踏入课堂。三年求学生涯,她如饥似渴,笔记密密麻麻、实训反复练习,先后获评“优秀三好学生”“优秀青年志愿者”,考取急救证书,并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除此之外,曹晔还将平衡针技术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在省级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展现了传统技艺与现代医学融合的潜力。
2021年,一列开往北京的列车上,一名乘客突发心律失常。紧急关头,曹晔挺身而出,用针灸稳定病情,赢得了全车乘客的掌声与媒体点赞。这一次,她以一名准医务工作者的身份,堂堂正正地履行了救死扶伤的职责。
扎根大山:
守护一方百姓健康
2022年6月,曹晔顺利毕业,成为一名持证上岗的乡村医生。回到山村,她奔走在大山的沟沟坎坎,用一根根银针守护着乡亲们的健康。截至目前,她累计义诊超三万人次,让无数饱受慢性病困扰的老人,在家门口就能接受有效治疗,成为乡亲们口中的“健康守护人”。
“我非常感谢国家的好政策,也永远铭记母校的培养,”曹晔的感激发自肺腑,“正是学校注重实践的教学理念和老师们倾囊相授的仁心仁术,让我具备了服务基层的能力。我要用所学所长守护乡亲健康,做一名称职的乡村健康卫士。”
从为母求医的孝女,到无奈妥协的“非法行医者”,再到持证上岗的乡村医生,曹晔的人生蜕变,是个人奋斗与制度托举的交汇点。她的故事,也是中国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不断完善的生动注脚。在她的身后,是无数农村群众对健康的殷切期盼;而在她脚下,一条由政策铺就、由信念点亮的乡村振兴之路正延伸向更远的远方。(岳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田卓灵 通讯员 赵梦颖 陈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