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赵阳:三十一载坚守航材阵地 一颗初心铸就安全屏障
三十一载坚守航材阵地一颗初心铸就安全屏障
——记天津航空航材检验“老兵”赵阳
苏爽 田博
在天津航空的航材仓库里,有这样一个身影:他戴着老花镜,指尖划过航材包装上的每一行标识,眼神专注得仿佛在研读一份重要文件。这位每天与上万件航材打交道的人,就是天津航空维修工程部航材检验员赵阳。从1990年退伍加入民航事业至今,他在航材检验岗位上坚守了31年,用“零差错”的工作业绩诠释着老党员的初心,更用日复一日的严谨守护着千万旅客的出行安全。
赵阳工作日常。
从军营到民航:不变的是责任与担当
1984年,年轻的赵阳穿上军装,将青春岁月奉献给国防事业。6年的军旅生涯,不仅磨炼了他钢铁般的意志,更培养了他“令行禁止、一丝不苟”的行事风格。1990年退伍时,面对多种职业选择,他毅然选择了民航业——这个同样需要高度责任感与纪律性的领域。
“刚接触航材检验的工作时,光是认识不同型号的螺丝这一项工作,就让我犯了难。”赵阳笑着回忆初入职的日子。航材检验涉及机械、电子、材料等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从发动机核心部件到微小的电子元件,每一种航材都有严格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流程。为了尽快上手,他把厚厚的《航材检验规范》拆成小册子随身携带,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追着有经验的老师傅问,下班回家后还对着图纸反复琢磨。
凭借在部队养成的不服输的劲头,赵阳仅用半年时间就熟练掌握了所有基础检验技能。“部队教会我,越是重要的岗位,越要经得起考验。”他这样说道。这份从军营带出来的责任感,成为他日后工作中最宝贵的财富。如今,作为拥有34年党龄的老党员,他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不仅主动承担难度大、耗时长的精密航材检验任务,还经常利用休息时间给年轻同事讲解检验要点,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赵师傅”。
“火眼金睛”:以毫厘之察,筑牢航材安全防线
航材检验是业内公认的飞机维修安全“第一关”。一架飞机由数百万个零部件精密构成,任何一件航材的质量存在瑕疵,都可能成为威胁飞行安全的“定时炸弹”。对赵阳而言,手中的检验工具从来不只是衡量航材合格的标尺——而是守护万千旅客生命安全的防线,每一次使用都重若千钧。
“检验这活儿,没捷径可走,就得死磕细节。”这是赵阳挂在嘴边的“工作箴言”。每天的工作从拆封航材包装开始,核对型号参数、检查外观完整性、验证合格证明文件……看似机械重复的工作流程,他却始终保持“零误差”的高标准。曾有一批进口密封胶到货,外观和证明文件均无异常,但赵阳在核对生产日期时,敏锐发现包装打印字体与标准样本存在几不可察的差异。他当即暂停检验流程,第一时间联系供应商溯源核实,最终确认这批货物存在包装标识错误。一次“吹毛求疵”,成功拦截了不合格航材流入维修环节的风险。
赵师傅的眼睛像自带“显微镜”,再细微的瑕疵都无所遁形。有一次,一批导线束即将签字入库,他突然指着其中一根导线的接头处提醒:“这里有根细丝翘起来了,别看它小,装机后可能引发短路。”同事凑近细看,才发现那处几乎隐没在接头缝隙里的瑕疵。他常说,检验不仅要“看得见”,更要“想得到”,要想象零件装机后的形态,预判它在高空、高压、高振动环境下可能出现的风险。
20792件“零差错”:用匠心守护平安
2025年暑运期间,天津持续遭遇高温天气,航材仓库内温度一度超过35℃。一批紧急调拨的发动机叶片需要立即检验入库,否则可能影响次日航班维修。赵阳主动留下来加班,戴着隔热手套逐一检查叶片的光洁度和尺寸精度。这些叶片价值数百万元,检验要求极高,每片都要经过光照检测、尺寸测量、无损探伤等6道工序。当最后一片叶片检验合格时,已经是深夜11点。赵阳脱下被汗水浸透的工作服,看着入库单上的记录,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只要能保证航班正常起飞,再累也值。”这样的紧急任务,对他而言早已是家常便饭。三十一载如一日,风雨无阻守初心。无论是阖家团圆的春节假期,还是万籁俱寂的凌晨时分,只要仓库电话铃声骤然响起,一声“航材入库”,便是他刻不容缓的行动号令。披星戴月,他习以为常;分秒必争,他责无旁贷。31年间,无数次放下碗筷、告别家人、从温暖的被窝中起身,他总能在第一时间疾驰到岗,以迅捷精准的保障,默默守护着航班运行的生命线。这份随叫随到、使命必达的坚守,早已融入他的血脉,诠释着最质朴却最动人的职业精神。
严谨的工作态度换来了令人赞叹的成绩:从2024年至今,赵阳完成的20792件航材检验工作全部合格,创下“零差错”纪录。这些航材被用于天津航空百余架飞机的维修保障,为数千架次航班的安全飞行提供了硬件支持。“每次看到公司的飞机从跑道起飞,我就会想,这里面可能有我检验过的零件。”赵阳的语气里充满自豪。
初心如炬:平凡岗位上的坚守与传承
如今的赵阳已经两鬓斑白,但他依然保持着每天提前1小时到岗的习惯。他会先查看当天的航材入库清单,把需要重点关注的精密部件做上标记,再整理好检验工具——这个坚持了31年的习惯,从未因任何原因改变。“航材检验就像过日子,要用心才能不出错。”赵阳说。他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本厚厚的笔记本,里面记录着31年来遇到的特殊情况及处置方法:“2010年8月,某型号密封垫因运输挤压变形处理方案”“2018年3月,进口螺栓标识模糊的验证流程”……这些手写的记录,成为部门的“检验宝典”。
当被问及年纪渐长是否想过换个轻松点的岗位时,赵阳摇了摇头:“干一行就要爱一行,爱一行就要精一行。”他说,自己最佩服的是那些默默奉献的工匠。“他们能在一个岗位上做到极致,我也想在航材检验员这个岗位上,做到更好。”赵阳望着窗外起飞的飞机,眼神坚定。阳光炽烈,倾洒在他胸前那枚光洁的徽章上,刹那间迸射出耀眼的金芒——那光芒里,熔铸着一位老党员数十年如一日、永不褪色的忠诚与初心;淬炼着一名退伍军人历经军营熔炉、百折不挠的刚毅与棱角;承载着一个民航人守护银鹰起落、肩扛飞行安全的使命与担当。这束光,穿透岁月,超越岗位,它是那些默默无闻、日复一日的坚守所汇聚成的——最质朴,也最璀璨的信仰之光!
(作者单位:天津航空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