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司法实践的前沿阵地,总有这样一批法官,他们以创新为笔,以责任为墨,在守护公平正义的画卷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人民法院北园法庭庭长郭怡,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让最新法律法规精准落地、在基层法庭创新设立执行团队、以别出心裁的“穿越”普法……这些生动实践,勾勒出他独特的“求新”办案之路。
钻研新规,护航百姓安居梦
“社会发展瞬息万变,法官必须保持学习的热情,主动迎接新挑战,钻研新类型案件。”郭怡深知,新出台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是司法实践的重要指引。在日常研判案件时,他总是第一时间深入钻研,力求在字里行间探寻“新视界”,将抽象的法律条文转化为守护百姓权益的利器。
近年来,房地产行业波动,拖欠工程款、延迟交房等问题频发,大量建设工程案件涌入法院。作为北园法庭庭长,郭怡牵头设立建设工程专审团队,肩负起建工案件的承办与指导重任。工作之余,他一头扎进法律书籍的海洋,在知识的积淀中寻找办案灵感。每当有新司法解释出台,他便会重新梳理手头案件,思考如何精准适用。
在处理一起建工案件时,施工单位主张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而众多消费者的购房交付权利与之产生冲突。面对这一难题,郭怡深入研究最高法新出台的司法解释,明确消费者购房权优先于建设工程优先受偿权这一原则。为了让司法解释真正落地,他没有简单一判了之,而是详细询问楼盘销售数据,深入调查楼盘整体情况,通过合理分配举证责任,灵活适用法律,让购房百姓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案件宣判后,双方服判息诉,既化解了矛盾,又避免了衍生纠纷,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创新执行,兑现胜诉“真金白银”
“让当事人的胜诉权益从纸面落到实处,是新时代人民法庭义不容辞的责任。”秉持这一理念,郭怡推动北园法庭设立执行团队,打破审判与执行的壁垒,凝聚工作合力,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
“三年欠款,五天执结”,北园法庭执行团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高效执行的力量。2021年初,某建筑公司为辖区内某设备公司完成水电施工后,却遭遇工程款拖欠。历经诉讼获得胜诉,但设备公司仍拒不履行义务。因执行不便,案件委托给北园法庭执行团队。面对复杂局面,执行团队充分发挥建设工程案件专审经验优势,全面分析影响付款的因素。在被执行人“消失”的情况下,执行干警通过调取工商登记信息、梳理过往案件、对接住建部门、多方打听线索等一系列举措,仅用两天便找到设备公司法定代表人。经过耐心沟通与释法明理,被执行人最终主动履行付款义务,让建筑公司三年的讨债之路画上圆满句号。
“看似偶然的成功,实则是必然的结果。”郭怡解释道,北园法庭通过整合审判、执行、行业主管部门等多方资源,编织起一张严密的信息网,让任何逃避执行的行为都无所遁形。未来,法庭执行团队将继续践行“强智执行”理念,推动强制执行与智慧执行深度融合,以“执行到位”为最高标准,全力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创新普法,传递法治新力量
“化解矛盾纠纷是本职,普法宣传同样不可或缺。”尽管审判工作繁忙,郭怡依然带领团队积极探索普法新路径。他深知,将晦涩的法律条文转化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才能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为此,郭怡大胆创新,以“包青天”穿越古今为主线,编排情景剧开展普法宣传。通过“古今法官”的奇妙邂逅,生动展现新时代法治建设成就,传递震撼人心的法治力量。“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为百姓办实事、解难题的初心始终不变。”郭怡表示,选择“穿越”题材,既是为了吸引群众关注,也是时刻提醒自己要与时俱进,摒弃经验主义,以创新思维办好每一个案件,尊重每一条法律,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
从法律适用到执行创新,再到普法宣传,郭怡始终坚守在司法一线,以“求新”精神破解难题,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法官的责任与担当,为法治社会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李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