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 主管

《党建》杂志社 主办

党建网 > 党建工作 > 农村党建 >
党建网 > 党建工作 > 农村党建 >

西藏江达县:“党建+”赋能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发表时间:2025-09-05 来源:党建网

崔宝妞

近年来,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江达县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激活乡村发展的“红色引擎”,通过创新“党建+”工作模式,在组织建设、生态保护、产业发展、文化引领四大领域,取得显著成效。

“党建+组织”夯实根基,打通服务群众“神经末梢”。江达县以建强基层组织为核心,着力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巡回医疗服务,免费发放消炎药、退烧药等药品,解决当地群众燃眉之急;设立法律咨询点,为当地群众提供法律咨询、矛盾调解、法治宣传等法律服务,高效调处群众诉求;整合国家补助政策、工作队联系方式等内容,创新发放双语“明白卡”,精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江达镇汪巴村建立“田间地头周例会”制度,把会议室搬到群众家门口,让决策跟着需求跑,不仅就地解决各项民生问题,还密切了干群血肉联系,拓宽了民意表达渠道,让党的政策在基层最前沿精准落地;新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建“党员助老专项服务队”,为老年人提供上门社保认证服务,有效解决老年群体认证难题,确保养老待遇按时足额发放。

“党建+生态”保驾护航,筑牢绿色发展“坚实屏障”。江达县强化绿色发展的法律和政策保障,确保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落实落地,并坚持发挥党员带头作用,组建党员环保先锋队,宣传环保政策、普及生态知识、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引导群众自觉守护生态环境,实现由“要我环保”到“我要环保”的转变,形成共建生态文明的生动局面,为乡村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卡贡乡车所村党员普法先锋队定期深入田间地头、林区牧场,开展“生态法治课堂”专题活动,解读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剖析破坏环境的反面典型案例,同时组织党员群众开展全域环境集中整治行动,显著提升村民依法保护生态的自觉性;岩比乡华荣村创新设立“移动法治服务站”,聚焦森林草原资源保护、水资源管理、边界资源利用等治理难点,提供汉藏双语政策咨询、纠纷现场调解等服务,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问题,着力构建群防群治的生态法律防线。

“党建+产业”引领共富,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全县将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产业振兴的核心动力,立足高原地区独特的生态与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光伏能源、特色种养殖、红色文化旅游等高原特色产业,构建多元增收渠道,提升群众收入稳定性,回应群众对增收致富的需求,为打造村强民富的美好图景注入澎湃动能。

青泥洞乡索日村光伏电站高效运营,村民实现户均增收,同时驻村工作队积极开发用工岗位,吸纳村民实现就近就业;汪布顶乡卓格村驻村工作队协助党支部成立养殖合作社,通过争取项目资金、引进先进技术,建立统一管理和销售体系,带动当地农户增收;邓柯乡青稞村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带头学习种植技术、发展特色产业,并通过示范带动周边农户参与,形成良好的党建示范效应,引领更多党员和群众投身乡村建设;岗托镇岗托村依托“西藏解放第一村”的历史文化优势,深入挖掘“十八军渡口”红色文化资源,村党支部牵头成立文旅产业联盟,争取专项资金完善遗址公园、民宿集群等设施,引导村民发展民宿经营、开展民俗展演,成功探索出以产业赋能文化传承、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的新路径。

“党建+文化”凝聚共识,打造基层治理“文明高地”。江达县以“红色昌都·振兴奋进”活动为契机,通过持续深化“党建+文化”融合发展模式,推进驻村工作更加贴近基层实际、文化服务更加凝聚民心,促进基层文化繁荣发展,巩固基层文化阵地,助推乡村振兴。

全县依托村级活动阵地常态化开展红色教育,创新推行红色影片“放映前微宣讲”机制,结合影片主题精准解读惠农政策、民生举措,受到当地群众的普遍欢迎;深挖本土文化资源,精心举办民俗文化展演、传统技艺传承、非遗体验等特色活动,吸引群众积极参与,在文化传承中增强认同感与凝聚力;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精心推出“乡村大讲堂”系列短视频,系统解读惠农政策、传授青稞种植等实用技术、倡导移风易俗、弘扬文明新风尚,筑牢乡村振兴文化根基;创新实施“红色小喇叭”工程,精选政治素质过硬、精通汉藏双语、群众认可度高的老党员担任“红色播音员”,利用村级广播系统及移动设备,定期播报党的创新理论、村级事务动态、本土红色故事等内容,确保党的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

(作者单位: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江达县委组织部)

网站编辑:穆菁
党建网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