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文山市:下好“三步棋”育强乡村振兴“领头雁”
段媛昌 金涛
近年来,云南省文山市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着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坚强有力,突出抓好乡村振兴“头雁队伍”这个关键,下好“选、育、用”三步棋,全力锻造、储备政治素质过硬、勇于担当有为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
广纳贤才,下好选优配强“先手棋”。全面摸排“蓄才”。建立“1+10+7”联动机制,即组建1个工作指导组,联动市委组织部、市农业农村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10家部门力量,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储备标准,通过入户走访、数据比对、群众举荐等方式,对产业致富带头人、本土专业技能人才、优秀退役军人等7类重点人群开展地毯式排查,实现人才信息“一人一档”、动态更新,为持续优化班子结构打下坚实基础。打破壁垒“聚才”。突破地域、身份、行业限制,构建“挑、选、留、请”全链条纳才机制——从优秀党员中“挑”政治过硬者,从退伍军人和致富带头人中“选”带富能力强的骨干,在现任优秀村干部中“留”经验丰富的“老把式”,从外出务工经商能人中“请”有反哺意愿者,分层分类储备农村优秀人才,建强乡村振兴“人才蓄水池”。精准施策“引才”。大力实施“归雁工程”,通过线上线下发布人才需求清单,组织开展“乡贤返乡”座谈会等活动,多渠道宣传家乡发展机遇与扶持政策,将政策红利、产业前景转化为引才“强磁场”,靶向回引致富能手50余人。同时,严格落实联审机制,严把人选入口关,确保队伍纯洁性。
精培细育,下好本领锻造“关键棋”。“理论+实践”双轮驱动。针对后备力量实践经验不足、治理能力薄弱等问题,将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教育培训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计划,依托党校、红色基地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党规党纪、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内容的专题培训辅导,坚持“请进来+走出去”,进行实地学习和观摩,抓实村(社区)干部政治素养和能力水平“双提升”。导师帮带“青蓝接力”。建立市、乡、村三级“3+1”导师帮带机制,实现“多对一”跟踪培养、精准滴灌,围绕基层党建、乡村治理、管理能力提升等工作,“面对面”传经验、“手把手”教方法,加速后备力量成长。一线赛场“淬火练兵”。搭建实践平台,坚持让后备力量列席村级重大事务决策,安排参与应急处突、防汛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实践历练,帮助提高处理村级事务、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创新开展“岗位练兵”“擂台比武”等活动,让后备力量不断在干中学、在学中干,提升综合素质。
严管厚爱,下好担当作为“长效棋”。考核评估“明责加压”。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开展“年初承诺、年底述职”评议活动;做实村(社区)班子运行中期评估,围绕能力素质、工作业绩、群众反映等方面,对班子及成员进行全方位评价,精准掌握干部动态。关爱激励“暖心护航”。全面落实“大岗位制”,制定出台《文山市村级集体经济收益使用管理办法(试行)》,创新实施“公积公益金+成员激励+运转经费”分配模式,充分激发基层动能。动态调整“优进绌退”。建立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能上能下”的常态化调整机制,坚决调整不胜任、不作为、不称职的书记,鲜明树立“优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保持基层队伍整体活力,真正使敢担当、敢负责、敢作为在干部队伍中蔚然成风。
(作者单位:中共文山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