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联手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带:“文明实践+法治”化解基层矛盾纠纷
近日,走进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蓬南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志愿者风采墙上的照片格外醒目,照片里20余名身着蓝色马甲的志愿者化身“法治信使”挥毫泼墨,将“法治护航千家乐,德善浇开万户春”等法治春联赠予群众,让法律知识随着墨香融入烟火市集。
“这是我们‘蓬潼毗邻地区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和‘蓬潼普法小分队’的活动日常。”蓬溪县司法局蓬南司法所干部、文明实践志愿者唐铭笑着介绍:“我们不仅要让法律知识‘活’起来,更要让矛盾纠纷及时化解,这也是我们‘遂潼法声·蓬潼互联’法治一体化建设文明实践项目的初衷。”
2024年6月,重庆市委宣传部、四川省委宣传部联合印发《“巴蜀同脉·文明同行”川渝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方案》。方案提出,力争通过3年努力,建成4条区域特色鲜明、覆盖范围广泛、深受群众欢迎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带。
一年来,位于川中渝西新时代文明实践带上的小城蓬溪以“文明实践+法治”的创新模式,让文明实践与法治建设深度融合,让法治精神融入百姓生活,编织出一张守护群众权益、化解矛盾纠纷的温暖网络。
“我们携手重庆市潼南区以‘文明实践法治先行’为着力点,成立‘蓬潼毗邻地区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组建‘蓬潼普法小分队’,围绕婚姻家庭、生产经营等常见领域开展法治服务活动。”蓬溪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
调解室里,气氛略显紧张。调解员彭钰涵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摊在桌上,手指重重敲着条款:“许先生,您作为雇主得承担安全保障责任,但何师傅没系安全绳也有错。”
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何先生在为许先生施工时,不慎从屋顶坠落,导致胸腰椎体爆裂性骨折、肋骨多发性骨折。事故发生后,双方因医疗费、误工费等赔偿问题争执不下。最终,何先生向蓬潼毗邻地区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援助,一场纠纷就在委员会的努力下得到圆满解决。
何先生攥着得来不易的调解书,眼含热泪地说:“本以为要打官司,没想到在镇里就解决了!”
当两人握手言和时,彭钰涵长舒一口气:“调解室里没有赢家输家,只有让老百姓心服口服的公平秤。”
这是蓬潼两地文明实践融入基层法治建设的缩影。讨薪维权、土地纠纷、婆媳矛盾……一年来,两地已化解30余起矛盾。在法治宣传上,他们还将潼南川剧、蓬溪舞狮等非遗融入普法,创作出《郭靖说法》相声、《法治三句半》普法脱口秀以及以革命先烈为原型编排舞台剧等普法节目,让法治宣传既有“泥土味”又有“文化味”。
“法治不是冷冰冰的条文,而是有温度的守护。”蓬溪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未来我们将进一步积极融入川中渝西新时代文明实践带建设,深化川渝协作,让法治文化与民俗文化、革命文化深度交融。
供稿:四川省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