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 主管

《党建》杂志社 主办

党建网 > 党史·文化 > 文化大观 >
党建网 > 党史·文化 > 文化大观 >

尺素燃动爱国情——“人民家书”之“全运家书”征集活动启动

发表时间:2025-08-04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广东广州,8月1日——在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十五运会)倒计时百日之际,由广州市侨办牵头主办的“穗同心•全运家书情读懂爱国梦”——“人民家书”之“全运家书”征集活动于广州华侨博物馆启动。

体育,点燃激情;家书,承载思念。广州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王焕清点明活动深意,“我们携手‘人民家书’,以全运会为契机,以家书为桥梁,开展‘全运家书’征集活动,更好激发海外侨胞对国家和家乡的炽热情感,更好凝聚全球华侨华人的智慧力量,动员引导更多的华侨华人关注全运、参与全运。”

在启动仪式上,粤港澳大湾区体育文化研究院院长、中国香港体育协会暨奥林匹克委员会副会长霍启刚,暨南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国际级运动健将苏炳添通过视频送上祝福。李凯伦、容一思、赵伟斌、罗小珍等知名侨胞代表分享了他们的家书故事与全运期盼。

再吃一碗热腾腾的鲜虾云吞面

“此刻我在加拿大温哥华的夜里提笔,窗外的月光总让我想起珠江边的灯火。”2025年广州国际体育嘉年华传播大使李凯伦,展示了一封来自加拿大温哥华的家书,这也是本次征集活动收到的第一封家书,“离开广州这些年,乡愁总藏在细节里——是早茶桌上的虾饺飘香,是老街巷弄里的粤语声声,更是街坊邻里围坐在电视机前,为一场球赛的进球而欢呼的激情万丈。”

今年6月,“‘温’情助威燃动十五运”活动在温哥华举行,得到当地21个侨社团和大学校友会的大力支持。作为活动主办方负责人,中山大学85级校友刘文森和夫人印旗在温哥华生活了几十年,得知这次“全运家书”活动后,连夜完成了一封写给广州的家书,并表示十五运会期间将回到广州,近距离感受全运会的氛围。

“还记得小时候,和小伙伴去天河体育中心看比赛,看运动健儿们在场上挥洒汗水,看满场观众挥舞着小红旗齐声加油,那种心跳加速、热血沸腾的感觉,到现在都记得清楚。”刘文森写道,“全运会期间我一定要回家看看。去比赛场馆看比赛,去珠江边跑跑步,再吃一碗热腾腾的鲜虾云吞面,跟街坊们聊聊比赛里的精彩瞬间。”

“这种热情我特别能理解,也感同身受。我是在温哥华出生,不到1岁就跟随父母回到了广州生活。”在李凯伦的记忆中,“家书”两个字已化作父辈的言传身教,“他们格外推崇中华传统文化理念,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这种乐于奉献的精神都对我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展示中华民族的新千里江山图

此次全运家书的征集活动,面向全球展开为期1个月的征集,主要有三个特点。

内容广纳百川:与全运会的难忘往事、想对家人诉说的心里话、对广州的城市记忆……只要与广州、与全运会相关,皆在欢迎之列。

形式灵活多样: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均可投稿。

珍藏情感印记:主办方将遴选情感真挚、特色鲜明的作品,在广州华侨博物馆收藏并集中展示。

自古以来,家书就是中华民族文脉传承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家国情怀、故土记忆与民族精神。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创新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也是侨胞最多、海外联系最紧密的地区之一。而十五运会是粤港澳三地承办的我国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影响最广的综合性运动会,不仅是体育竞技的舞台,更是展现中国活力、凝聚民族向心力、读懂中国故事的窗口,其意义远超体育竞技本身。

当家书在大湾区遇上全运会,在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王博永看来,这是以家书为媒介,搭建起了一座连接粤港澳大湾区与海外侨胞的“心灵之桥”“感知之桥”。“期盼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积极参与,用情感的涓涓细流,构筑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铜墙铁壁,向世界展示出中华民族绵延繁盛的新‘千里江山图’。”他说。

在海外永远记住要报效祖国

一封家书,万重山海;一份牵挂,跨越时空。对华侨华人而言,家书远非简单的书信往来,更承载着跨越时空的文化根脉、情感纽带与身份认同。

作为“赵家狮”第五代传人,同时也是十五运会开幕式特聘顾问,赵伟斌曾带领团队出访30余个国家进行文化交流,不断继承和创新发扬醒狮这项千年非遗传统文化。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在他最困难、屡遭非议的时候,父亲曾寄给他一封家书,引用了左宗棠的一首诗:“能受天磨真铁汉,不遭人嫉是庸才。”这成为他坚持传承醒狮文化的强大支撑。

尽管从小生活在海外,但对美籍华人罗小珍来说,家国情怀始终烙印在自己心中。“爸爸妈妈尽最大的努力,让我一直保持听懂中文,永远记住自己的根脉,记住我是一名中国人。”她说,“18年前,我随先生来到广州,很快就适应这里的生活,广州和这里的人都很nice!”

广州市荣誉市民、广东东湖棋院院长容一思,出生在拥有百年历史的华侨世家,父亲是围棋国手容坚行。在东湖棋院,他展示了多封父辈留下的家书,表示一直谨记着二伯容志行(中国老一代足球运动员)在自己出国留学前的叮嘱:“第一,在海外永远记住要报效祖国!第二,与任何人交往不问出处,务必与之为善、为尊!”

2010年,容一思回国发展,以棋为桥,积极推动棋文化创新发展,助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在他看来,征集“全运家书”是传递亲情与乡愁的活动,希望海外同胞能借此表达对家乡故人的思念和祝福。

以体育为名传承家国之情

李凯伦在活动前夕写下家书。

她的全运情缘可谓跨越半世纪:50年前,父亲李宇文在第三届全运会上参加武术项目比拼;50年后,她担任广州国际体育嘉年华传播大使,向海外同胞发出全运邀约。

在家书中,她谈起和父亲的一次对话:“我曾问过他,怎么才能成为‘武术高手’?他说,‘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不断练习,练得越快,就会变得越厉害,只要你每一次比别人快一步,你就能取得胜利。’我想,这番话既诠释了‘更快、更高、更强’体育精神的内涵,更是民族精神的具象表达。”

因此,“于我而言,这不仅是一场跨越半个世纪的‘全运接力’,更是一次以体育为名的‘家国情’薪火相传。”李凯伦说。

王博永说,在大湾区,“家国情怀”从来不是抽象的概念——它是华侨博物馆里沉甸甸的历史展陈,见证着华侨华人支持祖国的革命事业、建设发展,报效祖国的拳拳爱国情,是港珠澳大桥蜿蜒55公里画出的祖国同心圆,是运动赛场上体育健儿的拼搏精神,更是街头巷尾互助互爱的美好场景。

近期,全运会引得全球侨心涌动。

温哥华,中山大学一位校友带伤筹备迎全运活动,多位曾在第六届全运会担任仪仗队员的华南理工大学校友重聚,为十五运会加油;

香港,十五运会特许文创商品——“三国醒狮萌团”盲盒,以萌动的国潮设计引发追捧热潮;

曼谷,泰国中华商会及泰国华人青年商会的各位主席、会长,不遗余力地通过当地华文媒体,广泛传播全运故事……

“这一个个动人的场景,串联成一幅深情的画卷,深刻诠释着:爱国绝非空洞的口号,它是蕴含于每一次细微行动中的坚守与奉献;是无论身处何方,都心怀故土的赤子之情与责任担当;更是每一位中华儿女对这片土地那份深沉而炽热的挚爱。”李凯伦写道。

一封家书,万重山海。当全运的号角即将吹响,当深情的笔墨跨越重洋,流淌的是全球华侨华人对故土最深沉的爱恋,对民族复兴最热切的期盼。

“广大华侨华人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每一封家书,都是连接全球华侨华人与祖国的情感纽带。”王焕清说,“让我们同心筑梦,共同为祖国体育腾飞挥洒汗水、为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力量。”(本报记者熊建)

网站编辑:穆菁
党建网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