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天宝》:一场精神的长征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一部令人意外震撼的人物传记影片悄然点映,迅速引发业内关注。这部名为《天宝》的影片由刘劲、艺兮联合执导,以藏族革命家桑吉悦希(汉名“天宝”)的真实故事为蓝本,讲述了一段跨越民族与信仰、穿越苦难与觉醒的精神征程。天宝生下来就是佛教徒,他的一生,本该是磕着长头抵达布达拉。不料因缘际会,命运变轨,一脚就踏入了与旧世界战斗的洪流,最终却殊途同归,他依然到达了布达拉。

影片已于7月1日开启点映,将于7月10日正式上映。尽管未有大规模宣传,却已凭口碑在电影圈引起不小震动。众多业内重量级人士如编剧汪海林、学者饶曙光、马维干,著名表演艺术家唐国强、王志飞、颜丹晨等观影后纷纷发声,盛赞这是一部“被严重低估的好电影”。其中,汪海林更是专门录制长视频,从历史背景到人物精神、叙事风格深度解析影片价值,呼吁更多观众走进影院,不要错过这部“安静却震撼”的作品。

《天宝》非常值得关注的是,它采用多重结构的非线性叙事,打破了传统人物传记片的流水账模式和文艺片题材的沉闷,而是从人物的内心出发,有意识地打乱时空顺序,使观众能更深入地理解天宝内心信仰的变化与精神成长。真实细腻地呈现出信仰觉醒的全过程。主人公天宝从一位虔心学佛的小扎巴(喇嘛),成长为共产党高级干部的转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苦难与抉择中完成的深刻自我蜕变,具有极高“文学性”和“人生感”。
影片在影像语言上同样大胆探索,实景拍摄于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雪域高原,剧组克服重重艰难,最大限度力求还原历史真实。高原雪山、草地行军、布达拉宫、大昭寺等标志性场景与内心独白交织出现,辅以三种阶段性色调的影像风格,营造出视觉与心灵共振的深度体验。影片中的剪辑、音乐与场面调度更展现出极强的艺术修养与诗性表达,让人在情感上深受触动。

更值得称道的是,影片并未简单对立宗教与革命,而是深入探讨两者之间的精神连接。天宝的信仰从佛法中的“慈悲”,逐渐升华为对民族与人民的责任感与牺牲精神,完成了从“小我”到“大我”的精神跃迁。这种跨文化、跨信仰的共鸣,也正是影片打动人心的深层原因。

导演刘劲、艺兮和总制片人尔玛依娜,历时六年多的筹备制作,以诚意和信念打磨出这部兼具人文深度与审美高度的佳作。《天宝》不是宏大叙事的口号堆砌,而是一部真正让人“信了”的电影----信历史,信信仰,信人性的尊严与觉醒。

在众多观看过《天宝》的观众自发留言“走心”“感动”“震撼”“上头”的同时,不得不说《天宝》太会拍了,它恐怕是这个暑期档里最值得看的电影了。这部影片也被越来越多有思想、有良知的电影人呼吁:它不该被埋没,它值得被更多人看见。
(图:主办方)
原标题:一部严重被低估的影片《天宝》——影像与信仰交织的精神史诗,值得被更多人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