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 主管

《党建》杂志社 主办

党建网 > 专题库 >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
党建网 > 专题库 >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

我心中的中华文明|小小简牍里的中华文脉密码

发表时间:2024-12-03 来源:党建网

陈 蓉

中华文明作为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的古老文明,绵延数千年而不绝,文字记录功不可没,而其中简牍的作用尤为重要。

简牍是纸张发明之前,古人最主要的文字书写载体,其材质为竹或者木。细条形的称“简”,宽板形的称“牍”,两者合称“简牍”。都说竹木无言,可简牍却能“说话”,它承载的过往,让我们的历史更真切、更鲜活。

2024年11月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北孝感市云梦县博物馆,参观云梦出土秦汉简牍展,详细了解简牍内容、历史文化价值和保护研究情况。云梦县曾出土大量的秦汉简牍,其中以睡虎地秦简最为知名因此云梦也有“秦简圣地”“简牍之乡”的美誉。

1975年底,考古学家在云梦县睡虎地发掘出12座战国晚期至秦代的墓葬。随着11号秦墓的开启,人们惊奇地看见,千余片竹简层层叠压,有序摆放在墓主人周围,这是中国考古史上首次发现秦简。1155枚竹简,约4万字,这是墓主人“喜”在生前摘抄、记录的“工作笔记”,内容涉及秦国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军事等多个方面。睡虎地秦简揭开了秦国法律的神秘面纱,让秦国的历史“活”了起来。2006年,考古学家又在地区发掘出2000多枚竹简。经考证,均为汉代竹简。从秦简到汉简,西汉沿袭秦朝制度的影子清晰可见。而这些简牍作为重要历史进程的原始记录和直接遗存,为我们研究秦汉大一统进程的历史文化提供了珍贵资料。

一枚枚简牍上,虽寥寥数字,却生动丰富、充满魅力。习近平总书记,古代简牍非常珍贵,是我们国家信史的重要实物佐证,要善加保护,做好研究要不断通过考古发掘,为国家历史提供更多不容置疑的佐证材料。

从先秦到魏晋,长达一两千年的时间里,中华先民的文明创造和积累大多由简牍记录并传承。简牍上承甲骨文和金文,下启纸质的写本和刻本文献,在中华文明的传承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翻开简牍,文明的源头有迹可循;拂过简牍,历史的面貌鲜活有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把历经沧桑留下的中华文明瑰宝呵护好、弘扬好、发展好”。云梦简牍背后蕴藏的文化密码激励着我们不断向文明深处探源,汲取世代相传的精神力量。如今,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简牍得以修复。场景复原、影像互动等创新的展陈形式,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青少年走进博物馆,踏上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

(作者单位:《党建》杂志社)

网站编辑:孟雅睿
党建网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