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党建好书
    知所来,明所往——金一南《正道沧桑》读后
    发表时间:2022-07-12 来源:党建网

    张神根  

      “人间正道是沧桑”,是毛泽东1949年4月欣闻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后即兴创作的一首诗词中的名句。在人民领袖眼里,天地沧桑、世事更变,绝非由天意支配,靠的是“人间正道”!南京的解放,蒋家王朝摧枯拉朽的覆灭,就是“人间正道”。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也引用了这句诗,感叹“中华民族的今天”在正确道路的指引下,祖国大地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

      “有正道,必沧桑。”近期,以钩沉历史见长的著名学者金一南将军以“正道沧桑”为题,推出了一本以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史为主要内容的重磅图书。书中,作者以大量鲜为人知的珍贵史料,展现了人类社会先进淘汰落后、新生战胜腐朽的发展规律,揭示了近代以来推动中国历史前行的变革动力和惊天动地的正义力量。

     

      一幅气势恢弘的奋斗长卷

      与作者成名作《苦难辉煌》聚焦于长征这一改变中华民族命运的伟大远征不同,本书描绘的是一幅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抗争史以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争取自由解放、不懈奋斗的恢弘历史长卷。作者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置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救亡与复兴”的宏大背景下,从鸦片战争写起,一直写到抗美援朝,然后站在今天回望百年党史,以大历史视野,集中呈现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联共(布)、共产国际、日本军国主义及美国等力量发生激烈碰撞的历史,再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强烈的使命担当探寻革命道路、挽救民族危亡、保家卫国、复兴中华的伟大征程。在作者眼里,无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成长,还是中华民族觉醒与伟大复兴,都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内外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伟大历史事件。因此,此书实际上就是一部国际视域下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史,中国共产党的艰辛成长史、奋斗史、创新史、胜利史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史。

     

      娴熟的史料驾驭与观点评述

      展读此书,不难发现作者驾驭史料的能力和精深的语言功力。金一南写史的一贯风格,并非单纯的编年纪事或沉醉于历史故事,其突出的特点就在于娴熟地驾驭史料以及由此生发出的观点评述。在作者眼里,晚清以来的中国社会,是各种势力和各派精英人物悉数登场的舞台。历史不是千人一面,是千人千面。伟人与英雄的光环并非生来就有,而是经时代淬炼和岁月淘洗而成。在大量文献档案的支撑下,作者笔下那些活跃于近代舞台的重要传奇人物,一个个鲜活饱满:有战功赫赫、灿烂辉煌的,有前途无依、苦闷彷徨的,有团结御侮、妥协坚忍的,有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甚至也有关键时刻临阵脱逃、分裂革命的……

      对于湘江战役损失惨重时总书记博古的压力,作者引用了聂荣臻的回忆,“博古行军时,拿着一把小手枪朝自己瞎比画——我推测他当时恐怕连自杀的心都有了。聂荣臻还劝他冷静一点,不要走火。”在长征途中面对张国焘野心膨胀、南下分裂的艰难时刻,作者引用贺龙的一句看似不经意的玩笑话,“国焘啊,只讲团结,莫讲分裂。不然,小心老子打你的黑枪!”

      寥寥数语,局势紧张时刻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作者文字简练,评述犀利,于复杂中见本质。如,红十军团第二十一师师长胡天桃被俘后被押到王耀武面前,“这位师长……背着一个很旧的干粮袋,袋里装着一个破洋瓷碗,除此之外,别无他物,与战士没有什么区别。”面对敌人的问询,他没有多余的话:“我不知道,你把我枪毙了吧。”

      一个共产党员的意志和决心卓然显现。王耀武枪杀了胡天桃,但他的话却令王耀武想了几十年。作者评述道:“思想交锋中,王耀武不是胜利者。”

      

      来自历史深处的追问

      优秀的史书创作,无一例外不是作者和历史在对话交流,以一个个来自灵魂深处的追问撰写而成。本书有自问自答式的设问,有带有个人情感、意义自明式的反问,还有等待读者回答的疑问。这些追问,既彰显了一个军人作家强烈的问题意识,也使读者跟随他的思绪沉浸其中,一步步深入,去探寻历史的真相。如,在写中国共产党人暗夜中艰辛寻路、苦难中凝铸军魂时,作者提出:当初共产国际主要援助国民党,斯大林看好蒋介石,为什么一个不被看好的政党,一支不被看好的军队,一场不被看好的革命,却创造了如此的辉煌?井冈山上,为什么朱毛会出现意见分歧,为什么最终却化为一体,成就坚强的红军力量?本书给了我们答案。

      在讲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辉典范周恩来时,作者写到:“他(周恩来)终生个人服从组织,为了组织牺牲个人。我们想想,一个由千千万万人组成的政党,怎样才能把这些分散的个体组织成一个坚强的整体?试想一下,如果每个党员各有各的主意、各有各的主张,那么这个党将永远是一盘散沙。”

      “述往思来,向史而新。”我以为,作者写的是历史,实则是写今天;问的是过去,实则是问未来。知所来,明所往。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阅读此书,激情澎湃,发人深省,相信读者能从中感受到杰出榜样的力量和忠贞信仰的伟力。

     

      (作者系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四研究部主任)

    网站编辑:穆 菁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