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理论强党
    十指弹鸣协奏曲——谈坚持系统观念
    发表时间:2023-01-04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十指弹鸣协奏曲——谈坚持系统观念

    (“六个坚持”谱新篇系列谈⑤)

    毕照卿

     

      编者按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是中国共产党人重要的思想和工作方法。

      回首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注重运用系统观念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进一步指导实践和推动工作,取得了一次又一次胜利,实现了一次又一次成功。

      谋深虑远,方能行稳致远。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我们一定要以系统思维聚合力,用系统方法谋全局,把历史、现实、未来贯通起来审视,把近期、中期、远期的目标统筹起来谋划,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把握事物发展规律,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不断书写新篇章。

     

    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第七次最高国务会议上进一步阐述十大关系,为党的八大的召开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资料图片)新华社发

     

      流动的时间,凝固成历史。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这三场战略决战。回顾这段历史,毛泽东和中央军委针对东北、华东、华北三个战场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作战方针,全面地运用“十大军事原则”,由北向南进行了全面的战略部署。古人云,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三大战役胜利的历史经验凸显了系统观念的重要性,说明成就事业既要有审时度势的眼光,又要有兼顾统筹的全局观念。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六个坚持”,集中概括和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刻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品格和鲜明特质。“六个坚持”中,“坚持系统观念”是一个重要方面,系统观念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更是中国共产党人重要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百年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创造性运用和发展了系统观念,形成了科学的、完整的关于系统观念的理论、思维与方法。

     

      系统观念是我们党谋划战略布局的重要法宝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一直十分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系统观念来指导实践和推动工作,以系统观念谋划战略布局、推动历史发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深刻把握系统观念,在理论与实践层面推动了系统观念的创造性发展。理论方面,毛泽东以《实践论》《矛盾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详尽阐述了系统观念的哲学原理。实践方面,虽然党的中心工作是军事斗争,毛泽东仍然号召做好其他革命工作,如发展生产、搞活经济、政权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工作、宣传工作、统战工作。

      新中国成立前后,毛泽东多次强调要“统筹兼顾”,生动形象地以“弹钢琴”作出阐释。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毛泽东指出:“弹钢琴要十个指头都动作,不能有的动,有的不动。但是,十个指头同时都按下去,那也不成调子。要产生好的音乐,十个指头的动作要有节奏,要互相配合。党委要抓紧中心工作,又要围绕中心工作而同时开展其他方面的工作。”毛泽东以朴实的语言、生动的句子、形象的表述,通过弹钢琴揭示了统筹兼顾的方法论要求。在领导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强调通过处理好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政治关系、国际关系、民族关系等主要矛盾关系,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扎实有序开展;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进一步提出了“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可以看出,毛泽东格外注意统筹兼顾的重要性,并以系统观念谋划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关系。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强调“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实现了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法制现代化等协调发展,明确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这些重大判断与理论主张充分展示了以系统观念和系统思维推动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实践,并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同样贯穿和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系统方法。江泽民在《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明确提出了十二大带有全局性的重大关系。胡锦涛还提出了“五个统筹”的重要关系,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推至“四位一体”的新局面。坚持以系统观念谋划国家发展的战略布局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举措。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运用系统观念和系统方法全面协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和艰巨繁重的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加强各项改革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并强调“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衔接,实现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统一”。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正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重要保障。

     

    1949年在中国历史上是开天辟地的一年。图为1949年1月14日,平津战役,解放军攻入天津市区。(资料图片)新华社发

     

      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始终注重从系统性的角度把握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并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构成了系统观念坚实的理论基础。

      系统观念充分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对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科学认识中。恩格斯指出:“我们所接触到的整个自然界构成一个体系,即各种物体相联系的总体,而我们在这里所理解的物体,是指所有的物质存在”。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是由物质所构成的,并以矛盾运动展开,在此过程中构建了普遍的联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唯物辩证法,就要从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去把握事物,去认识问题、处理问题。”系统观念源于唯物辩证法,强调的是要坚持发展的、全面的、系统的、普遍联系的角度认识和处理问题,旗帜鲜明地反对用静止的、片面的、零散的、单一孤立的方法去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自然界是一个系统,人类社会也是一个系统。马克思认为:“现在的社会不是坚实的结晶体,而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有机体。”也就是说,整个社会是由“社会体系的各个环节”和“同时存在而又互相依存”的“一切关系”构成并相互作用,进而形成了整体的人类社会与具体的社会关系。在此意义上,坚持系统观念必须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把握事物发展规律。

      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在回顾历史中总结经验、得出规律,从而利用规律指导实践、把握未来,是马克思主义者的一贯做法。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一生历经革命的跌宕起伏,在革命失败后会及时总结经验,为进一步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指导。坚持系统观念,必须从发展的角度出发,把握矛盾运动,从而在矛盾运动和演变发展过程中贯通把握历史、现在、未来。

      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正所谓“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着眼于系统的整体和部分、现在和未来、要素和结构,系统观念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全局观,分清轻重缓急、抓住阶段重点,厘清内在结构及其要素。毛泽东曾经指出:“没有全局在胸,是不会真的投下一着好棋子的。”开创事业、推进工作,关键在于“全局在胸”,做到对事物发展全局的洞察和把握。如果仅仅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烧自己的火,热自己的锅”,只注重局部工作或单打独斗也难以推动工作落地。

      分析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系统观念本质上是对矛盾的系统把握,以及对复杂事务中所包含的多个矛盾的把握。毛泽东指出:“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矛盾的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在承认矛盾普遍存在的前提下,必须区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坚持重点论,善于抓住重点,又要坚持两点论,学会全面地看问题,做到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论十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产生的一部光辉著作。(贵州省毕节市博物馆馆藏)

     

      坚持系统观念必须提高思维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了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强调必须“更好在实际工作中把握现象和本质、形式和内容、原因和结果、偶然和必然、可能和现实、内因和外因、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坚持系统观念,必须不断提高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

      战略思维能力是对事物发展方向、趋势的整体性把握,强调高瞻远瞩、统揽全局,要求我们站在时代前沿和战略全局的高度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努力增强总揽全局的能力,放眼全局谋一域,把握形势谋大事,以‘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气度和胸襟,始终把全局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全局利益为最高价值追求,以世界眼光去认识政治形势,把握经济走势,了解文化态势。”战略思维体现了系统观念对于把握事物总体性、发展性的内在要求。

      历史思维是对事物形成和发展过程的规律性把握,强调以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前进方向,实现知往鉴今。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增强历史思维内在要求联系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来思考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500多年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来认识社会主义运动的前进方向,联系中国近代以来180多年奋斗史来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联系100年革命、建设、改革历程把握党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使命,展现了“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政治眼界和历史思维。

      辩证思维是对事物矛盾的充分把握,强调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通过矛盾把握事物发展规律,克服极端化、片面化的能力。要坚持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观察事物,妥善处理各种重大关系。任何主观主义、形式主义、机械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观点都是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在实际工作中不可能有好的效果。

      系统思维是对认识对象的系统把握,通过系统分析实现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综合平衡,既有对系统整体的全面把握,又有对系统要素的具体考察。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根据新的实践需要,形成一系列新布局和新方略。在此过程中,系统观念、系统思维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即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不仅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而且注重各项改革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

      创新思维是对现存事物的肯定与否定的两面性把握,强调破除迷信、开拓创新,实现在把握事物发展规律基础上推动变革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提高创新思维必须提高问题意识,坚持鲜明的问题导向,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之中应对、解决前进路上的新情况、新问题。

      法治思维强调增强法治素养,提高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善于运用法治方式推动工作。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法治素养是干部德才的重要内容。不管在什么岗位工作都要具备基本的知识体系,法律就是其中基本组成部分。提升法治思维必须系统着力,从“尊法”“学法”“守法”和“用法”这四个方面共同提升,要把对法治的尊崇、对法律的敬畏转化成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做到在法治之下,而不是法治之外,更不是法治之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

      底线思维强调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从最低要求着眼,把握主动争取最好结果的能力。“底线”原指“长方形比赛场地中短边的边线”,意思最低的限度,也是发生重大变化的边界所在。当前我国面临着比以往更加严峻的国际环境,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各种“黑天鹅”“灰天鹅”事件随时可能发生。提升系统观念必须辩证认识和准确把握国内外大势,善于运用底线思维、居安思危,才能下好先手棋、把握主动权,有效防范和化解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与挑战。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网站编辑:白梦洁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