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理论强党
    创新田野教学模式,让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
    发表时间:2021-09-16 来源:光明网-学术频道

      作者:廖怀高(成都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

      马克思主义既在书本里,也在于日常生活实践中。对于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而言,如何创新方式方法,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育引导青年学生从党的非凡历程中领会马克思主义是如何深刻改变中国、改变世界的,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认识,值得深入思考。特别是要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进程,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深刻学习领会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目前全国各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正如火如荼开展,但是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的问题仍然有待进一步解决,主要表现在一些学校参观考察覆盖面小、风险高;暑期社会实践与思政课教学内容没有直接联系,学生活动被包装成教学,实践教学被泛化;社会调研没有理论准备,呈现程式化、简单化。

      为切实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效果,从2009年以来,成都理工大学积极探索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围绕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做文章,重点抓好“为什么要结合、如何结合、如何做实、如何全覆盖”四个关键问题,引入田野教学理念,以创设“田野课堂”为突破口,持续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

      田野教学是社会学、民族学、政治学等领域中较为基础的教学方法。不同于田野研究,田野教学是以田野为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旨在带领学生进入情境、身临现场,在现场中体验感悟,获取直接经验。不同于其他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田野教学可以让学生走出书本、放下手机、走出书斋,走进农村、走进社区,通过亲身经历、感悟获取的经验,比课堂上获取的知识记忆更为牢固持久,从而更能达到知信行的合一。

      以田野课堂为抓手,创新党史学习教育方式方法。我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因此,创新广大青年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方式方法,关键是要创设从校内到校外多种类型的田野课堂,作为田野教学的载体。一方面,搭建教师田野课堂,组织教师到“四史”历史事件现场举办专题田野课堂,亲身体悟历史环境,收集经验材料,以直接经验反哺理论教学,从教师主体角度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融合;另一方面,为学生搭建校内和校外田野课堂,校内田野课堂从田野教学环境的营造入手,以田野教学课程为主线,特色品牌活动为主题,建设校内实验室、展演舞台、展示场地,用影视播放、红色书屋、成果再现等方式打造田野教学校园微景观;大力推行一课一赛,以表演、比赛的形式再现事件场景;以思政大讲堂为平台构建时政田野课堂,引导师生“回到时政现场”。在校外田野课堂,推行国情、社情、党情、世情四类调研,组织青年学生撰写社会调研报告、经典读书报告、学术报告、红色观影报告;利用本地红色文化资源,举办以“云端上的课堂”“改革开放史课堂”等为主题的特色田野课堂,通过这些课堂,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普及党史知识,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人心。

      构建田野教学体系,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结合真正做实。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第一,构建田野教学问题链,为田野教学打牢理论基石。以问题链贯穿田野教学的始终,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意识,重点就是要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并使其贯穿于田野教学活动的始终。第二,构建起“课程化、标准化、专题化”的田野教学内容体系,并进行课程化建设,让田野教学成为教师和学生之间教与学的时空场域,按照课程标准进行考核,避免随意化,应付了事。第三,构建田野教学管理体系,为实施田野教学提供组织保障。比如,可构建田野教学助教体系,协助教师管理田野教学的每个环节。第四,不断深化田野教学方法改革,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不仅要尝试包括读经典材料、讲红色故事、唱红色歌曲、拍摄微电影、演情景剧,还要积极拓展包括导读、解读、诵读、讲读、读书沙龙、读书报告等独具特色的田野教学方法,并形成体系。第五,构建起测评体系,以统一标准进行田野教学成果考核。

      经过10多年的探索实践,田野教学改革已取得显著成效。课堂出勤率、抬头率、满意率大幅度提高,教学效果明显,初步实现了五个转变:从单一理论课堂到多种课堂并行的教学形式转变,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性,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从封闭的书斋教学到书斋与田野并重的教学模式转变,增强了课堂的开放性;从单一知识考核到注重知识、行动、信仰变化过程的教学评价方式转变,增强了教学的互动性;从单一文本教学到面向社会资源开放的教学内容转变,教学资源得到丰富,学生的感受性更强;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学习态度转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高。

    网站编辑:王 寒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