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理论强党
    高质量推进高校党建信息化建设
    发表时间:2021-01-26 来源:党建网

    邬红丽

     

      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各项事业不断取胜的一大法宝,就是始终重视党的各方面建设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党要增强改革创新的本领,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坚定不移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远景目标 。于高校而言,在新时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目标要求下,如何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建设高校党建信息化新形态,创新党建工作的手段和方式,以高质量信息化建设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是当前高校党建工作亟待深入思考与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高质量推进高校党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解析

      信息化时代赋予高校党建新的使命。积极利用新兴科技和网络来实现党建信息化,推动高校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既是以党建为引领,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更是高校党建工作改革与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抉择。

      (一)高质量推进高校党建信息化建设是高校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永葆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要保持党的先进性, 就要做到与时俱进、应势而为。从高校发展与改革来看,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不仅需要高校在党的建设理论与制度上进行创新, 而且要在党的建设的工作方式及承载媒介上大力创新,真正拿出应势而进的“硬核举措”以适应教育改革新需要。因此,面对信息化时代强劲浪潮,高校必须带头发扬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突出以增强党的领导能力建设为主轴,在党建工作谋划与推进中积极厚植信息化建设的新理念,制定符合校情实际的建设规划,突出要素保障,不断推动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取得新成就,保证党的先进性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提升党在高校的影响力、战斗力。

      (二)高质量推进高校党建信息化建设是高校更好拓展工作空间,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的现实需要。从高校党建工作实践来看,高质量加强党建信息化建设既是高校实现党建工作智慧化、信息资源共享最大化、数据分析处理集成化与便捷化的必然趋势,又是提高高校党建工作质效、创新工作方法与降低运行成本的重要依托。因此,面对信息化时代带来的新变化,高校应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型信息化建设技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方法,不断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让高校党建工作透明度更高、凝聚力更强。

      (三)高质量推进高校党建信息化建设是高校更好激发治理潜能,夯实办学治校基础的重要手段。全面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是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证。而高校党建各类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思维活跃的广大师生,面对这一庞大群体,要想实现高校精细化治理,就应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毫不动摇。与此同时,信息化建设元素的加入将更好地激发党建引领治理活力,有力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升。因此,面对信息化时代蕴含的新机遇,高校应以高质量党建信息化建设为重要“切入点”,抢抓机遇、迎难而进,科学运用新技术、新手段为高校党建引领高校精细化治理增智赋能,推动参与治理各要素良性互动。

     

      二、信息化建设在高校党建工作应用中的现实困境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各高校积极探索推动党建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高校党建工作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但综合来看,还有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解决。

      (一)对高校党建信息化建设认识参差不齐。由于高校党组织书记、班子成员的知识、经历等原因,有的高校党组织对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思想认识不高;习惯于传统党建工作方式,对党建工作与“大数据分析”“云平台存取”等信息技术融合的主动思考与谋划不够;对信息化开放性认识不够准确,导致信息化在高校党建工作中运用的热情不高、手段单一;认为高校党组织主要是面对面引导服务师生,而信息化手段在高校党建工作中“派不上用场”;片面认为党建信息化就是利用网络公开信息、推送信息,没有充分发挥信息平台的优势,信息化运用平台深度开发不够;认为信息化建设只是统计上报各种数据,对基础数据资源的整合利用程度低,信息化建设的智能效果没有得到显现和发挥。

      (二)高校党建信息化建设规划统筹不够。由于缺乏系统思维、前瞻性不够,有的高校党组织没有从大数据建设的高度和党建工作延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党建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和工作统筹不够,工作的价值目标、现实意义与党建工作结合不充分;对高校党建信息化建设中目标方向、任务要求、工作措施、保障体系等预判和建构不足,在上下联动中稍显薄弱;高校党建信息化处于低水平重复建设、盲目投入同质化开发的状态;信息平台缺乏实质内容,网站内容更新不及时甚至长期不更新,成为“僵尸网站”;局限于信息灌输和宣传动员,简单开设学习专栏、资料汇编、网站链接或转载,缺乏与受众的互动,“说”的多“听”的少,缺乏吸引力与影响力。

      (三)高校党建信息化制度建设不够完善。由于重视程度、体系架构、资源整合等信息化建设差异性因素,高校党建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在制度机制上还不够完善。有的协调机制不健全,信息化建设缺乏科学、统一标准,存在各行其是、各管一家的情况,导致信息共享、数据交换、资源共享不足;平台管理缺乏规章制度,实效性打了折扣;缺乏常态长效的人才引进、培育、管理和激励机制,在海量网络信息面前,数据的分析研判人才稀缺,且能力亟待提升;有的党务工作者的网络安全意识较弱,用“互联网+”思维开展党建工作的综合素养有待提升;考核保障机制不健全,对党建信息化建设缺乏资金、人力,没有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考核“指挥棒”作用发挥不明显。

     

      三、高质量推进高校党建信息化建设的路径探析

      高质量推进高校党建信息化建设,应顺应形势发展,以实际需要为目的,以提高效率为方向,以创新载体为突破,以常态持续为关键,整合资源、站位全局、统筹推进。

      (一)准确把握高校党建信息化建设“三大关系”。一是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高校党组织如果不能积极融入、触网用网,只会让各项工作陷于被动。二是实体与虚拟的关系。党建信息化是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在网络空间的体现,与实体党建工作共同组成新时代完整的党建工作“两翼”,线上党建工作以线下党建工作为基础,线下党建以线上党建为重要载体,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补充。三是单一与多元的关系。有效运用信息技术,不只是在形式上改“头”换“面”,而是要通过信息化赋予基层党建更多的内涵和外延,让党建信息化更好地服务于党员干部群众。应注重资源整合,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把点、线、面连接起来,构建高校党建信息化“一核多元”工作模式,促进党组织工作全面覆盖。

      (二)着力健全高校党建信息化建设“三项机制”。一是规划建设机制。坚持将党建信息化系统的顶层设计与党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相结合,将“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与高校党组织建设、党员教育管理统筹,真正实现“一盘棋”布局、“一张网”管理。二是规范运行机制。正确把握线上与线下党建的关系,在实际运营中将高校党建工作与学校中心工作和师生党员学习、工作需求相结合,丰富载体与形式,以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的号召力,切实打通党建工作服务师生“最后一公里”,让党建工作更有温度。三是安全管理机制。建立健全从基层党组织书记、党务工作者到系统后台管理员的网络信息数据收集与发布的“三级”审核制度,制定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筑牢党建信息系统政治正确、信息安全、数据安全之基石。

      (三)聚力厚植高校党建信息化建设“三级支撑”。一是常态经费支撑。在现有投入基础上,结合中长期建设规划需要,积极争取各方支持,将高校党建信息化建设纳入年度预算,形成常态投入机制,保证项目顺利“投产运营”,适时推进维护、更新、升级。二是硬件基础支撑。结合中央与各地组织系统信息化建设规范的整体要求,加强和完善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和规划,构建合理、完整、稳定的党建信息化环境,提供先进的基础设施设备,提升党建系统通信网管覆盖率。鼓励支持与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以提高建设效率。三是专业人才支撑。研究制定适合本校实际的党建信息化人才队伍引进机制、培养机制、激励机制。大力招才引智,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信息化人才的良好氛围,充分激发高校党建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干事激情与创造活力。

      (作者系成都体育学院副院长)

    网站编辑:朱 琳瑄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