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党建评论
    牢牢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点
    发表时间:2024-03-12 来源:南京日报

    贾钢涛 赵立凯

     

      从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明确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科学概念,到今年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就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什么是新质生产力、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进行了系统阐述,再到2024年两会参加江苏代表团共商国是再阐释、再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因地制宜,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系列重要论述,为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引。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最新理论成果,我们要精准把握其核心要义、重大意义和发展路向,汇聚发展新动能的磅礴伟力,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

      在马克思主义语境下,生产力是指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从根本上决定了社会的发展阶段。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最活跃因素。新质生产力作为一种生产力,同样包含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科学技术等因素。与传统意义上的生产力相比,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发展进程的一次能级跃升,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标注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彰显了新时代共产党人把握历史大势、掌握历史机遇的历史主动,具有十分丰富的理论意蕴。

      其一,新质生产力是创新主导的先进生产力质态,特点是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二十一世纪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新经济业态的深刻变化,必然倒逼企业加快创新步伐,必然促使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必然推动国家更加重视创新驱动作用。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聚焦创新破题,接力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整合全要素、提升新动能,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其二,新质生产力由技术变革、要素重组和产业升级转型而催生,关键在质优。新质生产力不是传统生产力,是在技术大变革出现颠覆性技术、生产要素科学重组以及产业升级迭代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三次产业革命的实践充分证明,颠覆性技术的出现,必然极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颠覆性、前沿性技术,如宇宙探测、深海深地探测、基因编辑、量子信息、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领域的创新突破,给社会生产带来革命性改变,推动了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其三,新质生产力具有新的内在要素,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新质生产力之新,在于劳动者之新。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不仅是新质生产力得以生成的前提性条件,更是新质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关键性要素。新质生产力之新,还在于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之新,内含着最前沿的科学技术,也使得劳动对象朝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具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必须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生产力是人们全部历史的基础,是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性因素。从资本主义在欧美大陆的勃兴再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世界范围的曲折发展,不难发现,发展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的普遍共识。近代中国发展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百年宏阔历程表明,我们党始终坚持发展科学技术,不断激发科学技术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效能,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生产力的认识达到新高度。

      首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新质生产力的强劲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放眼世界历史,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往往导致新生产力的形成,从而极大地促进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必须加快新质生产力的形成。

      其次,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先进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我国只有加快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以科技创新推动布局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谋划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才能在世界经济竞争体系中抢占先机、争得主动,不断增强自身实力,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奠定先进的物质技术基础。

      最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需要新质生产力的持续推动。新质生产力本身靠科学技术的创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而形成,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又将通过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来推动科学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加快新质生产力的形成,能够持续促进我国科技实力向世界先进水平跃升,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路向

      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需要我们在党的领导下,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不断激发各种创新要素源泉的充分涌流,不断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基础。

      首先,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和农业强国等战略任务,科学布局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构筑科学合理的科技创新体系,形成强大的原始科技创新能力。要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在基础研究上勇于探索、突出原创,在应用研究上破解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面临的实际问题。要发挥国家研究机构作用,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要牢记国之大者,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要聚焦科技创新体制变革,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发挥国家在重大科技创新领域的组织者作用,凝聚政府、市场、社会等各方面力量,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其次,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及时将科技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确保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以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作为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主要内容。继续实施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抓紧推进好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积极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积极谋划好未来产业,以前瞻性视野布局量子信息、生成式人工智能等,增强企业原始创新能力,抢占未来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最后,经济大省要发挥主要作用。江苏要坚持用科技创新引领,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继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提振全社会发展信心,以高质量发展惠及民生福祉,不断提升广大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贾钢涛为北京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赵立凯为北京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师资博士后。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3AKS003)阶段性成果。】

    网站编辑:王寒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