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党建评论
    调查研究要戒“三秀”
    发表时间:2023-03-24 来源:学习时报

    张钧

     

      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重视调查研究。他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中办近日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对新征程上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作出系统部署。特别是针对一段时间以来调查研究工作存在的问题,该方案明确提出,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搞作秀式调研,为新形势下扎实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提出了明确要求、开出了“负面清单”。

      力戒“调研秀”,真正把情况摸清。调查研究中有一种不良倾向,就是违背求真务实的作风,调研不深入、走过场。在实践中,这种“调研秀”有的表现为“浅调研”,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有的表现为“假调研”,带着“框框”下基层,预设结论、按需求证;有的表现为“被调研”,走规定线路,看“盆景”典型,导致“大画面”多“长镜头”少,“朦胧画”多“工笔画”少,非但不解决问题,还带坏了作风。搞调查研究,就要从文山会海中走出来,出深院、下高楼、接地气,身入又心至。力戒“调研秀”,一方面,用心做好功课。提前定好目标任务,对解决什么问题、覆盖哪些对象、确定哪些重点、采取什么方式,列好调研纲目、做好统筹谋划,切实以目标导向指引调研方向。另一方面,用心深入群众中去。放下架子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多一些现场看、随机点、当面听、直接问,组织“七嘴八舌式”的讨论,走在田间地头考虑问题,扎在群众中间问计于民,摸清群众的急难愁盼、工作落实的堵点淤点。

      力戒“问题秀”,真正把问题找准。调查研究中还有一种不良倾向,是没有坚持问题导向,不敢正视问题、不善于发现问题。在实践中,这种“问题秀”有的表现为浅尝辄止,把听到看见的问题照单全收;有的表现为听风是雨、添油加醋,夸大事实博眼球;有的表现为避重就轻,对真问题大问题避而不谈,缺乏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调查研究前期重点在“调查”,重头戏在“研究”,要通过定量与定性的综合分析,把零散的认识系统化,把粗浅的结论深刻化,直至抓准问题的本质规律,真正研在关键处、谋在点子上。力戒“问题秀”,善于握紧“竹竿”求实、解剖“麻雀”求深、剥好“洋葱”求细,通过研究分析典型现象和问题,由个别到一般、由个性到共性,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进行一番交换、比较、反复,得出具有普遍规律性的认知,更好地透过“一管”而窥“全豹”。

      力戒“成果秀”,真正把对策提实。调查研究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目的,归根到底要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调查研究中还有第三种不良倾向,重过程轻结果、对策多实效少,脱离了解决问题这个根本目的。在实践中,这种“成果秀”有的表现为调研成果一大片、成效看不见;有的调研报告只重视能否“受关注”“得批示”,忽视贯彻落实。调查研究不能坐而论道、“光开花不结果”,关键要把调查研究的所知所得体现于工作、付之于实践。力戒“成果秀”,注重一体发力、链条推动、末端问效,系统分析调研牵涉的各个方面、问题形成的各个因素、工作链路的各个卡点,对研究成熟的调研成果,及时上升为决策部署、转化为具体措施;对尚未研究透彻的,更深入地听取意见,完善后再付诸实施;对已经形成举措、落实落地的,及时跟踪评估,视情况调整优化。同时,建立调研成果转化运用清单,加强对调研课题完成情况、问题解决情况的督查督办和跟踪问效,定期对调研对象和解决问题等事项进行回访,注意发现和解决新的问题,切实把调查研究的“问题清单”变成工作实绩的“成效清单”。

      调查研究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只有真调研、深调研,力戒“调研秀”“问题秀”“成果秀”,才能察到实情、获得真知、收到实效,让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落下去,让惠及百姓的各项工作实起来,推动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地生根。

      

    网站编辑:王寒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