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党建评论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
    发表时间:2023-03-23 来源:河北日报

    李素霞 张 昱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为培育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了根本遵循。

      重视德育是我们党抓教育工作的一个鲜明特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育人之本,首在立德。党的教育方针是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教育领域的集中体现,在教育事业发展中具有根本性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党一直不断发展、完善党的教育方针,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些根本性问题,不断探索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的教育发展道路。从“德智体”全面发展,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重视德育、坚持以德育人的关键内核从来没有改变,始终在坚持德育优先的原则下不断丰富育人、树人的深刻内涵,形成了立德为本的鲜明特征。

      从实践看,在教育的根本问题、根本任务、方向目标等方面,立德均处于本源性地位。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就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始终将立德作为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目的是要培养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的价值追求、深厚的家国情怀,听党话、跟党走,扎根人民、奉献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立德树人,实质上就是坚守为党育人的初心,体现了党的教育方针的本质要求。

      立德为本是人之为人的关键。人类之所以能够从生物界脱颖而出,之所以能够构建起人类社会与人类文明,有赖于工具的制作和使用,以及人类的创造性劳动,也有赖于由此发展出的自觉意识、语言文字,以及文化、法律和道德。道德是人类社会得以形成、分化、发展的基本因素,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主要原因。人无德不立。道德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所在,是个人处理与他人、社会关系以及个体自身健康发展的内在依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广大青年人人都是一块玉,要时常用真善美来雕琢自己,不断培养高洁的操行和纯朴的情感,努力使自己成为高尚的人。在人的素质构成中,道德起着根本性、导向性的作用,立德树人就是要充分发挥道德在人的素质塑造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让璞玉雕琢成器。

      立德为本是人才成长的基本逻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立德树人是围绕学生、观照学生、服务学生的系统性工程,带有普遍性的客观要求,内在蕴含着人才成长的逻辑。遵循人才成长的一般过程和规律,立德是第一课,也是贯穿育人始终的课程。立德树人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思想资源,比如,古人讲“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认为“修身”(即个人德行的锤炼)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提,这些都为以德育人提供了深厚的文化滋养。当下随着社会的发展,加强德育工作,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已成为教育战线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立大德方能成大才。科学把握育人和育才的辩证关系,充分认识、尊重厚德育人规律,按规律办事,将立德作为育人的首要任务,才能培养造就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人的拼搏奉献,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抓好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工作。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就是要培养一批又一批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起来的、能够担任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学校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学校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真正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培育更多思想觉悟高、道德品质优、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人才。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国与国竞争日益激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教育竞争。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应对世界之变,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归根结底靠人才、靠教育。坚持立德为先、修身为本,才能培育出政治素质过硬,具有深厚家国情怀、强烈社会责任感、宽广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我国教育发展也面临着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的挑战,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潮对青少年价值观带来不良影响。越是面对各种挑战,越要把立德放在育人的首位,引导广大青少年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河北日报》2023年3月23日

    网站编辑:王寒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