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党建评论
    让愿担当敢担当善担当蔚然成风 对话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锁明
    发表时间:2023-02-07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本报记者 郝思斯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坚持“三个区分开来”,更好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浓厚氛围和生动局面。

      把党的二十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需要各级领导干部担当作为。担当精神体现在哪些方面?如何更好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本报就此推出访谈——

     

      1

      抢开局之“抢”,意在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充分反映了各地抓高质量发展的强烈责任感和紧迫感

      记者:春节假期刚结束,多个省市便召开“新春第一会”,鼓士气、划重点,部署全年经济发展工作,让大家看到了新一年各地全力“拼经济”的决心。您如何看待各地抢开局、拼经济、抓落实背后的紧迫感?

      王锁明: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开局起步,绝不是小事。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更好统筹各项工作,激发社会经济发展潜力和动力,是一次大考,大考中见担当。从“新春第一会”的主题来看,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发展、重点项目建设等是关注的重点,各地都在积极探索适合本地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拼经济的干劲和氛围已经拉满。开局关乎全局,起步决定后程。抢开局之“抢”,意在把握发展的主动权,既是立导向、划重点,为全年工作指向定调,也是鼓干劲、提信心,激励干部群众创造新的业绩。

      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的主动权因敢于担当而获得,也会因畏首畏尾、等待观望而丧失。目前,全国整体疫情已进入低流行水平,复工复产加快,复商复市回暖,生产生活加快恢复正常,活力在释放,机遇在增多。当此之际,不进则退。抢抓发展机遇,等不得,也慢不得。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秉持担当精神,强化责任意识,拿出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全力以赴、奋勇争先。

      党员干部的担当作为,地方基层的创新探索,市场主体的积极进取,人民群众的无穷智慧,是推动中国发展的活力之源。新年以来各地抢开局、拼经济、抓落实,实质上体现和反映了全国上下进一步谋划发展、实现发展、推进发展的强烈责任感和紧迫感,彰显出广大党员干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使命担当和坚强决心。

      记者:党的二十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许党、夙夜在公,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积极担当作为的精气神为党和人民履好职、尽好责”“坚持真抓实干,求真务实,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科学精准问责,为担当者担当”“担当作为、求真务实,把各项工作抓紧抓好,让人民群众看到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实际成效”,对当前领导干部应该有什么样的担当作为提出要求、发出号召、指明方向。新征程上突出强调积极担当作为,有哪些重要意义?

      王锁明:强调领导干部积极担当作为,是践行初心使命的内在要求。在我们的文字表述中,使命往往与担当联系在一起。这是在讲一个道理,也是在说一个事实,这就是离开担当,使命就会沦为空谈。正所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自觉把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的责任扛在肩上,担负起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历史使命。一百多年来,正是一以贯之的敢于担当的政治品格和优良作风,使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我们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决定了共产党人必须具备敢于担当、积极作为的政治品质,否则就无法坚守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党的二十大向全党提出“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一要求,亦是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担当精神与担当本领提出的期待。

      强调领导干部积极担当作为,是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回望党史,正是有了一大批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群众中口碑好的好干部,才有了我们事业不断发展进步的良好局面。党的二十大擘画了我国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新征程上,我们面临着难得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如何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后,如何继续推进乡村振兴,如何更好实现共同富裕……这些工作无先例可循,迫切需要大批敢担当、有本领的干部带领人民群众去奋斗、拼搏、创造。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由此出发,更能深刻体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把干部放在各个岗位上是要大家担当干事,而不是做官享福”的深意所在。

      强调领导干部积极担当作为,是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有力抓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什么是好干部、干部如何成长以及选拔什么样的干部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在干部选用上,提出要选拔“心中有责”“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在干部成长上,提出“干部成长无捷径可走,经风雨、见世面才能壮筋骨、长才干”;在干部考核上,提出要“勤政务实、敢于担当”,等等。可见,担当作为是干部成长成才之基,也是新时代选拔、任用和评价干部的重要标准。党的二十大提出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而惟有将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善于发现、培养、使用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加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积极纠正“一些党员、干部缺乏担当精神,斗争本领不强,实干精神不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仍较突出”的问题,才能建设并不断壮大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2

      要敢于到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去解决问题,到群众意见大、怨气多的地方去化解矛盾,到工作推不开、情况很复杂的地方去打开局面

      记者:领导干部敢于担当,内涵和要求是多方面的。在您看来,领导干部的担当精神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王锁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干部必须坚持原则、认真负责,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这五个“敢于”是对担当精神内涵和要求的深刻阐释,为广大干部干事创业、实现人生价值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为遵循。

      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党员领导干部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敢于担当必须讲党性,在根本原则问题上要旗帜鲜明。衡量一名领导干部有没有担当精神,很重要的是看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有没有正确立场和鲜明态度,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是否坚守,看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是否坚定。领导干部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在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等大是大非问题上,决不能缄默无言或熟视无睹,而必须敢于亮剑、坚决回击。

      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矛盾问题面前,最能考验领导干部的担当精神。在现实工作中,一些干部“在其位不谋其政”“遇到矛盾绕着走,碰见困难躲着行”“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干事”,严重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敢于担当,就是遇到矛盾不怕事,碰到问题不回避,敢于直面矛盾、跳进矛盾漩涡中去解决问题。面对新征程上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要知难而进,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积极寻找克服困难的具体对策,决不能被困难所吓倒。面对工作中的具体矛盾,就要勇于担责负责,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劲头,努力找到化解矛盾的具体办法,决不能在挑战面前畏缩。要敢于到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去解决问题,到群众意见大、怨气多的地方去化解矛盾,到工作推不开、情况很复杂的地方去打开局面。

      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大事难事见担当,危难时刻显本色。敢于担当不仅体现在日常工作中,更体现在紧急关头、关键时刻能够勇敢地站出来、顶上去。一路走来,我们经历了战疫情、抗洪涝等急事难事,许多干部挺身而出,展示出敢于担当的坚强意志和优秀品格。在前进道路上,还会遇到各种风浪,领导干部关键时刻一定要能够豁得出来、顶得上去,真正成为带领人民群众战风险、渡难关的主心骨。遇到突发事件,要有胆有识、果断决策,决不能优柔寡断、患得患失;遇到大灾大难,要临危不惧、靠前指挥,决不能躲闪回避、贻误时机。应当充分相信,不论遇到什么危急情况,只要领导干部敢于担当,我们的党旗就能在那里高高飘扬,就能够广泛动员群众、有效组织群众、团结凝聚群众,形成应对挑战、攻坚克难的巨大力量。

      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世所罕见、史所罕见的风险挑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变化新战略,在探索和解决新矛盾新问题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乃至失误。出现失误不可怕,关键在于不推诿、不躲闪,敢于担当责任,勇于正视错误,积极主动地去改正错误,把改正错误、总结教训的过程作为成长进步的阶梯。一个敢于担当的领导干部应当是一个敢于对失误负责的干部,是一个善于从失误中汲取教训、提升能力和修养的干部。这是对领导干部胸襟、品行、能力、素质的综合考量。

      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共产党人来说,‘好好先生’并不是真正的好人。奉行好人主义的人,没有公心、只有私心,没有正气、只有俗气,好的是自己,坏的是风气、是事业。”坚持原则、敢于斗争是共产党人的鲜明特质。真正敢于担当的好干部,宁肯得罪人、宁可被人指责不讲情面,也不会牺牲党的原则换“好人”名声;对一切不正之风敢于亮剑,宁可冒着风险,也绝不搞逃避责任、明哲保身那一套,该担当时必定挺身而出,该斗争时绝不犹疑怯懦,敢于批评、敢于较真碰硬,绝不给歪风邪气滋生和蔓延的机会。

     

      3

      积极营造有利于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把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能不能干事作为识别干部、评判优劣的重要标准

      记者:在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营造有利于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让愿担当、敢担当、善担当蔚然成风”。在您看来,营造有利于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让党员干部愿担当、敢担当、善担当,应当形成哪些针对性的机制或措施?

      王锁明:敢于担当负责,既是对干部的考验,也是对组织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这就要求各级党组织旗帜鲜明地支持担当者,保护担当者,褒奖担当者,为那些敢于担当的领导干部撑腰鼓劲,使愿担当、敢担当、善担当蔚然成风。

      改进任用考核方式,形成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的鲜明导向。对干部最大的激励是正确用人导向,用好一个人能激励一大片。要把敢于担当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导向,贯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注重选用那些在重大是非面前敢于坚持真理的人,选用那些在困难矛盾面前敢于担责负责的人,选用那些解决问题有思路有办法的人,选用那些开拓局面卓有成效的人。在实际工作中,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强调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区分优劣、激励担当、促进发展作为领导干部考核工作的基本任务;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奖勤罚懒、奖优罚劣;把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能不能干事作为识别干部、评判优劣的重要标准,尤其是对那些在关键时刻、重大任务面前豁得出来、冲得上去的干部,要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切实让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机会、有舞台。

      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消除敢于担当、积极作为的后顾之忧。干事业总是有风险的,不能期望每一项工作只成功不失败,更不能苛求每一个干事者只有成绩没有失误。我们在鼓励党员干部主动担当、大胆干事的同时更要允许试错、宽容失败。要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稳妥审慎做好容错纠错工作,妥善把握事业为上、实事求是、依纪依法、容纠并举原则,结合动机态度、客观条件、程序方法、性质程度、后果影响以及挽回损失等要件进行综合分析研判。建立澄清保护制度,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及时为受到不实反映的干部澄清、正名,防止好干部被“污名化”。

      科学精准问责,让不作为慢作为的干部让位子、受警醒。要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严肃查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把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情况作为考核重点,真正使考核结果与干部的选拔任用、评先评奖、治庸治懒、问责追责、能上能下等挂起钩来,切实解决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推动能上能下成为常态,对那些不作为、慢作为的,作风漂浮、热衷搞花拳绣腿的,消极懈怠、萎靡不振的,不愿负责、不敢碰硬的,根据具体情节该免职的免职、该调整的调整、该降职的降职,形成调整一个、教育一片、警示一批的震慑效应。

      在科学制定政策、关心关爱干部等方面加大力度,创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条件。对待干部要坚持严管厚爱相结合,既体现组织的力度,又体现组织的温度。要不断健全完善干部待遇激励保障制度体系,推进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做好有关表彰奖励工作,密切关注干部身心健康,切实解决好后顾之忧,真正把党中央的关怀,传递到广大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心坎上,让广大干部安心、安身、安业,推动广大干部心情舒畅、充满信心,积极作为、敢于担当。

      大力宣传先进典型,营造争相担当、实干进取的社会氛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各地要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宣传新时代积极担当作为的优秀干部,加大表彰奖励力度,对于符合条件的及时予以提拔重用,让有为者有位、能干者能上、优秀者优先、奋斗者有榜样,激励更多的后来者见贤思齐、实干进取,在全社会营造“学先进、敢担当、善作为”的舆论氛围和实干环境。

     

      《中国纪检监察报》2023/02/07 

    网站编辑:王寒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