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思想理论
    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之时代价值
    发表时间:2020-06-15 来源:人民论坛网

    作者:徐艳玲

     

      病毒没有国界,疫情不分种族,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凸显了世界各国之间联系的紧密性与脆弱性,表明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2020年3月,习近平主席向法国总统马克龙致慰问电时首次提出“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重要倡议,这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进一步丰富。环球同此凉热,面对公共卫生危机,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势在必行。

     

      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意识突出体现在休戚与共的整体意识、守望相助的合作意识、平等相待的包容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四个方面

      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冠肺炎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宣布其具有全球大流行的特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称此次疫情“堪比1929年大萧条”。疫情发展的严峻态势单靠一个国家的力量已无法遏制,必须凝聚世界各国之合力加以应对。但是,由于缺乏共同体意识,一些国家难以客观理性地看待此次疫情,固守零和思维,把公共卫生危机当作政治斗争的手段,将新冠病毒与区域相联系,对中国加以污名化。这样的做法不仅无益于本国疫情防控,也不利于遏制全球疫情蔓延。

      共同体意识是世界各国人民休戚与共、守望相助、平等相待、谋求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意识。无论是基于利益还是责任结成的共同体,各国都应当意识到彼此间是一个有机整体,要凝心聚力共同应对人类社会的各种挑战。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意识突出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休戚与共的整体意识。从人类社会整体利益出发看待疫情,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重大流行性疾病都是不分种族与国界的。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球化时代,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置身于全球公共卫生事件之外。针对病毒这一全人类的共同敌人,尽快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需要休戚与共的整体意识,只有全球疫情得到控制,本国人民的生命健康才能有所保障。二是守望相助的合作意识。战胜各类重大公共卫生疾病,团结合作是最有力的武器。重大传染性疾病不仅威胁着世界人民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经济、政治、军事、安全等领域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疫情的破坏力是难以预估的,靠单打独斗难以取胜,只有凝聚全球力量,才能有效遏制疫情,为全人类带来安宁与幸福。三是平等相待的包容意识。疫情时期,排外主义是真正的文化“病毒”。对于新冠肺炎疫情,人们的未知多于已知,网络上散播着各类不实信息,充斥着侮辱性、歧视性言语,“阴谋论”跃然纸上,一些幸灾乐祸、落井下石的做法冲击着人类文明的底线。疫情当前,世界需要的并非狭隘者的偏见和歧视。多些包容和平等相待,抗疫的阻力便会转化为动力。四是可持续发展意识。只有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荣辱与共、合作共赢,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才能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相关数据显示,人类新发传染病78%与野生动物有关或来源于野生动物,新型冠状病毒的中间宿主也指向野生动物。重大疫情警示人类:预防人类病毒传染的重要途径是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牢固树立生态共同体意识。

      培育共同体意识要坚守国际人道主义精神这一底线。长期以来,国际人道主义精神是指引人类共同应对灾难的一面旗帜,它具有一定的崇高性和超现实性,以人为基本立足点,重视人类价值,谋求人类永久的和平发展。公共卫生健康事件对全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重大威胁,冷眼旁观、自扫门前雪、火上浇油等行为违背了人道主义精神的“初心”。对此,各国应当基于人道主义精神,以“己立立人、己达达人”为原则,积极参与全球健康治理,为护佑世界各国人民的康宁而努力,携手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截至2020年3月26日,中国已对89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进行了抗疫援助,现正制订第5批援助实施方案。此次对外抗疫援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援助时间最集中、涉及范围最广的一次紧急人道主义行动,令人道主义精神在国际社会熠熠生辉。

     

      发挥主体能动性是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力量源泉

      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主体是主权国家、联合国和世界卫生组织等。发挥主体能动性并协同抗疫,才能为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提供强大的力量源泉。

      要发挥主权国家在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中的主体能动性。主权国家是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基本单位。应对国际公共卫生事件,各主权国家首先应当保障好本国人民的生命健康权益,做好防控工作,阻止疫情向境外蔓延,这也是各主权国家对全人类作出的贡献。作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的提出者、倡导者,中国真正体现了主权国家的大国责任和大国担当:以当地疫情的严重程度、医疗卫生情况、医疗物资缺乏状况、当地的具体要求和需要为援助依据,中国力所能及地向各国提供国际人道主义援助、经济援助、医疗物资和人员支持,在抗疫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联合考察报告》指出,“面对这种前所未知的病毒,中国采取了历史上最勇敢、最灵活、最积极的防控措施”。当前,中国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但仍需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继续密切同各国的交流合作。

      一方面,要加强中美等国在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国际合作。作为全球第一和第二大经济体,中美两国在资源和能力方面优势突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给人类社会的多重威胁,两国能否达成共识、团结合作,对于疫情的控制尤为重要。中美两国在抗击疾病方面有着长期的合作传统和协调机制,中国丰富的抗疫经验与美国的研发能力相结合,全球抗疫战争将如虎添翼。为此,习近平主席强调要同美国“加强抗疫等领域合作,发展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关系”。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有双边合作框架,进一步加强中欧、中俄、中日等国家合作,取长补短、互帮互助。习近平主席在就新冠肺炎疫情同各国领导人通话时多次倡导要加强双方的交往合作,互帮互助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例如,提出同法国“统筹好疫情防控和双边关系各项工作,推动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经受住共同抗击疫情的考验”;同德国“继续分享信息和经验,加强在疫情防控、患者救治、疫苗研发等领域合作,共同维护两国以及世界其他各国人民健康福祉”等。需要指出的是,发达国家在资金技术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能够发挥其在生产物资、科研攻关、医疗救助等方面的长处,为需要帮助的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公共卫生体系薄弱的国家提供支持,帮助其筑牢抗击疫情的防线,共同维护地区和全球卫生安全。

      要“支持联合国及世界卫生组织在完善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中发挥核心作用,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首先,联合国是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超国家组织。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联合国责无旁贷地带领成员国共同抗击疫情。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呼吁国际社会停止开火,团结抗疫,警惕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带来的歧视和侵犯人权等现象,并对中方疫情防控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为帮助世界上最脆弱的国家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联合国于3月25日启动了由多家联合国机构以及非政府组织合作伙伴共同参与的20亿美元全球人道主义应对计划。为更好地启动此计划,联合国从中央应急基金中再拨款6000万美元用于支持人道主义工作人员和物资,并支持用水、健康和卫生服务。此外,联合国还同其各组织机构在海事、旅游、民航等领域进行配合,合力抗击疫情。其次,世界卫生组织作为联合国下属专门机构,是国际上最大的政府间卫生组织,也是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主导组织,理应发挥其在重大公共危机中制定科学合理防控措施方面的主导作用与组织协调作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世界卫生组织科学命名新冠病毒,反对将疫情政治化、污名化,启动应对疫情的战略准备和应对方案,通过国际合作和技术支持、推进重点研发和创新工作等方式,为各国制定疫情应对计划,预防、检测和诊断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提供指导与支持。另外,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国际商会、联合国基金会、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等国际组织作为联合国机构,在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防控中同样具有重要地位,它们在疫情监控、成员国交流沟通、信息数据提供、国际资源利用、各方援助、科研攻关、预测疫情带来的潜在影响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加强国际合作是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关键举措

      新冠肺炎疫情暴露了全球卫生治理体系的短板,面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任何单一机构都无法完成如此艰巨而复杂的任务。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上指出:“当前,国际社会最需要的是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团结应对,全面加强国际合作,凝聚起战胜疫情强大合力,携手赢得这场人类同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斗争。”国际社会只有加强团结合作,方能从根本上增强人类抵御病毒侵袭的能力,这是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关键举措。

      首先,要进行信息与经验分享。信息分享是国际合作的前提,公开、透明的信息分享有助于为各国疫苗研发进度、制定防控措施等节约时间,能令各国民众正确认识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态势,增强战“疫”信心。疫情发生后,中国第一时间向世卫组织通报疫情,分享新冠病毒基因序列,并且及时与各国分享多份技术文件、有关实验室检测、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疗等防控救治经验和方案等,为各国建立应对疫情机制提供了重要借鉴。同时,依托中华医学期刊网,中国建立了防控新冠肺炎科研成果共享交流平台,举办了中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经验国际分享交流会,向国际社会介绍中方在抗疫过程中积累的丰富经验,为在全世界范围内战胜疫情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国际社会,《柳叶刀》《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等学术机构签署共识声明,承诺将确保实现最新研究成果免费、广泛、快速共享。美国、法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实验室正在准备分享从当地病人身上提取的病毒样本。这些举措都将为全球抗疫不断注入新动力。

      其次,要开展国际卫生合作。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是对全球卫生治理的挑战,各国在协同采取防控措施的同时,也应当推动全球卫生治理,搭建无界合作体系,共同帮助卫生体系薄弱的国家和地区增强应对疫情的能力。为此,各国要加大对公共卫生领域的投入力度,支持全球优质的公共卫生项目,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要加强同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国际电信联盟等三大国际标准组织的合作,积极参与和加快完善公共卫生重大安全事件国际标准的制定。只有这样,面对重大公共卫生危机时才会有章可循,全球卫生治理才能更高效。此外,各国政府要加强政策沟通与互鉴,倡导建立包容联动、合作创新的治理机制,构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防控体系,以共同应对重大公共卫生危机带来的挑战。

      最后,要加强和维护多边合作机制。如利用“一带一路”、二十国集团、东盟等多边或区域性国际机制,积极推动疫情防控合作。“一带一路”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平台。习近平主席在同意大利总理孔特通话时指出,“中方愿同意方一道,为抗击疫情国际合作、打造‘健康丝绸之路’作出贡献”,为“一带一路”建设开辟了新的空间。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媒体高度评价中国抗击疫情举措,呼吁反对各种不实言论,促进疫情防控国际合作,“一带一路”项目也在相关国家稳定推进。二十国集团包含主要发达经济体与新兴市场经济体,是全球危机应对和经济治理的重要平台。2020年3月26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举行,此次会议体现了G20平台的全球协调能力。二十国集团坚定承诺要维护世界经济,加强全球合作,采取透明、有力、协调、大规模、基于科学的全球行动抗击疫情。在抗疫过程中,中国与东盟在双方疫情严重之时互赠抗疫医疗物资,中国向东盟多国提供医疗研究技术上的指导,双方积极推动建立联防联控机制,为全球抗疫合作树立了典范。

     

      建立健全保障机制是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重要依托

      牵一发而动全身,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涉及到诸多方面,需要建立健全包括资金物资、科研攻关、相关制度在内的全方位保障机制,这是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重要依托。

      建立健全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资金及物资保障机制。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了重创,大多数国家采取了封锁隔离措施,封锁隔离国家需要大量的资金向本国卫生服务部门提供帮助,也要向受影响较大的企业提供宏观经济支持。防护装备、诊断实验室的供应设备、疫苗和治疗工具的研发工作、疫情监测等都需要资金支持。二十国集团将启动总价值5万亿美元的经济计划,以应对疫情对国际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联合国基金会、瑞士慈善基金会与世界卫生组织共同创建了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团结应对基金,以广泛募集资金,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及其合作伙伴协助各国应对疫情,共克时艰。随着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一些国家和地区面临抗疫物资短缺的状况。虽然世界卫生组织已向多个国家运送了个人防护装备和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但物资缺口仍然十分庞大。国际社会需建立起完善的应急物资储备保障体系,采取实体储备、协议储备、能力储备相结合的方式,科学调整储备物资的品种、数量、结构,在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发生后,按照灾时应急、统一调度的原则,第一时间根据各国物资紧缺状况向其提供援助。

      建立健全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科研保障机制。科研攻关是抗疫胜利的基础,科研的使命在于通过对病毒的科学认知,消解病毒带来的恐慌,保障人类的生命健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任务,综合多学科力量,统一领导、协同推进,在坚持科学性、确保安全性的基础上加快研发进度,尽快攻克疫情防控的重点难点问题,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科研方面水平悬殊,只有汇聚各国的科研力量,科研成果才有可能更快地应用到疫情防控工作中。目前,我们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来源、致病机制、传播途径、危害性、致命性等方面还未全面了解,国际社会应在世界卫生组织框架下深入开展溯源、药物、疫苗、检测等方面的科研合作,共享科研数据,共同研究策略,为全球疫情防控科研攻关作出贡献。

      建立健全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制度保障机制。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全球应急管理制度。疫情具有突发性、复杂性、不确定性等特点,疫情发生之时,国际社会应当准备充分,确保有科学方案来应对各种风险。应急管理制度涉及人员、物资、技术等诸多要素,应建立健全各级各类紧急国际医疗救援队伍,加强国际应急科普宣传教育,建立健全国际应急管理培训体系以及国际心理救助长效机制等。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全球监测机制。针对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突发性,全球性监测体系可以跟踪疫情发展,及时向世界各国各地区发出预警,为各国应对公共卫生危机争取时间。完善的全球监测机制可以提高全球应对公共卫生危机的能力,降低疫情给人类生命健康和全球经济发展带来的持续负面影响。

      (作者为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研究员;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刘晓雨对本文亦有贡献)

    网站编辑:孙 梦雨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