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先锋模范
    梁江波 清华大学第一位视障研究生 迎“光”而上
    发表时间:2023-04-13 来源:北京日报

      20多年前,在南京上盲校的时候,一位语文老师对梁江波说:“谁说盲人只能上中专学按摩?不要把眼光局限在容易做的事情上。” 

      来盲校做志愿者的大学生姐姐也跟他说:“盲人也是可以上大学的。” 

      年幼的梁江波心里,种下了一颗大学梦的种子。彼时的他,是一位双目完全失明的初中生。 

      不认输的少年,心中始终有一束“光”,那便是大学梦,梁江波在黑暗中迎“光”而上,一次又一次挑战各种不可能。 

      终于,2022年,37岁的他收到了清华大学的入学通知书,成为清华园招收的第一位视障研究生。大学梦的种子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 

      “人生有很多的机会和可能,应该通过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梁江波 

      

    梁江波主持电台节目

     

      “看见”更广阔的世界 

      许多孩子都有一个清北梦。梁江波也一样,他对考清华有向往,却又不敢想——1985年出生的他,出生百天后被发现眼睛怕光,后被确诊患有先天性视网膜色素变性,这是一种致盲率很高的眼病。

      在安徽老家,没有小学肯接收梁江波,父母不得已,在家里架起小黑板,借来课本,手把手地教。这样的状态持续到11岁,父母在乡村小学为他争取到随班就读的机会。

      好景不长。13岁那年,梁江波连微弱的光感也没了,黑暗吞噬了他眼前所有的光明。父母得知江苏南京有专门教盲人的学校,将他送了过去。

      南京的这段求学经历,对梁江波来说是个转折点。他开始学习盲文,“看见”更广阔的世界。

      那时候,视障儿童求学的选择并不多。身边很多同学基本上都是读中专学针灸推拿,梁江波未来的路似乎也只能这么走。这时,他收到了一份招生简章。

      2003年,全国唯一一所招收盲人的高中——青岛市盲校对外招生。“我也想读高中,以后上大学。”当他忐忑地把这个想法告诉父母时,父母又惊又喜。当年,他被送到青岛上学。

      参加普通高考,成了梁江波唯一目标。可他一直没有等来盲人可以参加普通高考的政策。2006年,通过特殊高考,梁江波进入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学习针灸推拿。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红丹丹视障文化中心。这是北京一家致力于为盲人群体提供服务的公益组织。

      梁江波参加了红丹丹开办的普通话培训课程。他一遍遍听示范音频,揣摩发音、语调和停顿,将音频翻译成盲文继续练,最终考取了普通话一级甲等证书。这项技能给他此后的人生带来很多机会。

      毕业后,梁江波先后去了一家媒体公司和一家出版公司,用声音为盲人朋友做心理疏导,推广有声书。2018年,红丹丹成立心目助残基金会,第二年,梁江波加入公益组织成为一名助盲培训师。

      这位公益活动的受益者,想帮助更多的人。

     

      年少时的梦想成真了 

      生活不断变好,工作找到方向,但梁江波还惦记着提升学业。

      他一直关注着盲人高考教育的发展。2014年教育部发文,有盲人参加考试时,提供盲文试卷、电子试卷或者由专门的工作人员予以协助。考研深造的念头在心里冒了出来。2016年,梁江波尝试申请硕士统考,但不少高校仍以设备有限为由拒绝了。2020年,红丹丹的一名盲人同事通过硕士统考考取了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梁江波心中那束火苗彻底燃了起来。

      2021年10月,梁江波第一次给清华发邮件,咨询能否接收视障人士报考。“符合条件即可报名”,短短八个字的回复让他泪流满面。

      第二年,37岁的梁江波参加了一场“特殊”的考试——学校为他设置独立考场,3位监考老师中有一位是盲文老师,每科时长从3个小时延长至4个半小时,试卷由盲文考卷和电子考卷组成。

      “足足有48页牛皮纸。”梁江波还记得第一天公共课考试的卷子有多厚,他需要在盲文试卷上阅题,再在盲文纸上作答。而盲文需要一个字一个字去摸,写盲文的牛皮纸是硬的,得一格一格地去扎。第一场考试还没结束,梁江波的中指就被盲文笔磨出了血。

      咬牙坚持了整整两天。功夫不负有心人,梁江波被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社工专业录取。年少时的梦想,成真了。

      在清华园上学,累并快乐着。梁江波需要付出比其他同学更多的努力。

      最大的困难就是查找、下载文献。用网站上的无障碍模式搜索关键词,只能出现标题、作者,没有摘要,梁江波只能打开后大段地阅读,确定是有价值的再下载。而论文一般是PDF或CAJ格式,无法转换为声音,还得用电脑转成WORD或TXT格式。而这一“倒”,难免会造成文本的混乱。为了避免错漏,梁江波需要反复朗读,如果有什么不顺的地方,只能猜测地进行适当修改,或者请教同学老师。对一般人来说,下载论文只需要一两分钟,但对梁江波来说要花好几倍的时间。

      在普通高校学习,还有教材和课件上的难题。他把教材先带去打印店里扫描,再将电子版转换成所需的格式。课堂上无法边听边记,各科老师在上课前把课件提前给到梁江波,让他做一些准备。

      但这些困难对他而言,又都不算什么,“只要有机会,视障者就可以做到。只要不放弃,就有更多的可能性。”

     

      “想让更多人了解视障群体” 

      读研之余,梁江波一直在从事助盲工作。

      心目助残基金会和北京校园合作开展助盲培训。每周,梁江波会走进鼎石国际学校和北京十二中,为孩子们上一堂体验课。每次培训,他都会让大家先蒙上眼睛,对视障者的状态有一个感性认识,再科普如何更好地帮助视障人士。

      这样的科普培训让梁江波有一种说不出的快乐。有一次他带着几个学生去参加一场活动。讲台上的老师打开PPT分享内容时,坐在他旁边的一个初中生突然扭头:“老师,PPT上的文字需要我读给您吗?”

      梁江波心头涌上一种久违的感动,“既不会感到被过度打扰,也不会觉得自己被过分关注。”曾经的付出,都在那一刻有了回报。

      一路走来,梁江波从受助者变成了助人者。“我想让更多人了解视障群体,鼓励大家勇敢面对生活。人生有很多的机会和可能,应该通过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他想把自己变成照亮残疾人融入社会发展路途中的一束光。“我现在的研究方向是社会政策,我会先完成学业,之后会在社工领域推动融合理念的传播。”梁江波说,平等、融合,是残疾人共同的心声,他希望把在清华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结合起来,推动整个社会更加开放和包容,让所有人都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融入社会。(北京日报记者 任珊)

    网站编辑:白梦洁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