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先锋模范
    追念"改革先锋"胡福明:追求真理的思索者
    发表时间:2023-01-03 来源:党建网微平台

      2023年1月2日,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改革先锋"称号获得者胡福明溘然长逝,享年87岁。

      胡福明生前曾说:“我是一个知识分子,一个普通的理论工作者。这40年我见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的新胜利,中国富起来了,中国马上要强起来了。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中华民族真的走向了伟大的复兴。”

      2022年第2期《党建》杂志“百年先锋”栏目曾刊发了《胡福明:追求真理的思索者》一文,现再转发此文,以示纪念。改革者的无畏精神与理论勇气,将长存于世。

      

    胡福明:追求真理的思索者

      

      在光明日报社的社史展厅内,珍藏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的7张报纸改样。尽管报纸已经泛黄,但上面被红笔圈改过的痕迹依然清晰。  这篇拉开了中国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序幕的评论员文章,全文6200多字,发表于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头版,被誉为“春风第一枝”,成为党和国家实现历史性伟大转折的思想先导。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7张报纸改样

    (图片来源:光明日报社)

      

      文章的主要作者胡福明,1935年7月生,江苏无锡人。1955年入党。

      1976年10月,“四人帮”被打倒,在南京大学哲学系做教师的胡福明和同事们一起,以饮酒吃蟹的方式来庆贺,并积极投身批判“四人帮”的斗争中。然而,面对“两个凡是”,拨乱反正变得寸步难行。胡福明认为,“两个凡是”是阻挠拨乱反正的根本症结,只有将其破除,中国才能前进。出于理论工作者的责任感,胡福明暗下决心,他要正本清源,恢复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本来面目。

      1977年7月,胡福明的妻子因病住院。陪夜时,他把《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列宁选集》《毛泽东选集》带到医院,在病房走廊的椅子上草拟文章提纲。瞌睡了,就把3张椅子拼起来躺一会,醒了再看、再写、再改。5天后,妻子出院了,提纲也大致写成了。9月初,胡福明将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8000字左右的文章,寄给了《光明日报》。

    1978年4月13日晚谈实践检验问题的讨论记录

    (图片来源:光明日报社)

      

      后来,其他一些同志参与研究修改这篇文章,数易其稿,作为集体智慧的结晶,最终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题,于1978年5月10日在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上发表,5月11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文章的形式公开发表,新华社当天转发全文,《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也于次日全文转载。

      文章发表后,很快引发了一场席卷神州大地并对中国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这篇文章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得到了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同年12月举行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被高度评价为“对于促进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解放、端正思想路线,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邓小平为光明日报社十周年题词

      

      一篇文章助推历史改变,这是作为一个学者值得无比骄傲的事情。然而胡福明认为,这是他应该也是必须去做的。书生本色,是他很看重的身份,而一个读书人最大的武器,是思考与表达。

      20世纪80年代,胡福明调到江苏省委工作,历任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省委常委、省委党校校长、省政协副主席等职。这位始终追求真理的学者,站在时代潮头思考,陆续写了《苏南乡村企业的崛起》和《苏南现代化》等著作,持续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新进展。

      现在,虽至耄耋之年,但胡福明依然勤于阅读和思考。这个一直走在思索路上的时代老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稳步向前,不断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胡福明

    《党建》杂志社、中国传媒大学 联合出品

      (文字撰稿:陈蓉)

    网站编辑:白梦洁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