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先锋模范
    丁淑萍:脚印踩进泥土 口碑立在民心
    发表时间:2022-11-14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国庆节过后,秋风满山村,大山中已寒意袭人。沿着蜿蜒狭窄的山路,丁淑萍又奔波在走村访户的路上。浓郁的秋色,将她弱小的身影点染得亮眼金黄。

      这是丁淑萍工作中的平凡日常。

      信念铸就忠诚,奋斗岁月无悔。“让群众生活更加幸福美好,是我工作最大的动力源泉。”作为山东省沂南县妇联主席,多年来,丁淑萍始终坚持用脚步丈量民情,以真心聆听民声,从最突出的问题着眼、从最具体的事情抓起,用心用情用力为妇女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切实当好“娘家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不畏艰辛,抢救性挖掘红嫂英雄事迹 

      从乳汁救伤员的“沂蒙红嫂”明德英,到办起战地托儿所的“沂蒙母亲”王换于,再到架起火线桥的“沂蒙大姐”李桂芳,位于沂蒙山区腹地的沂南县是有名的“红嫂之乡”,也是沂蒙精神的重要发源地。

      “红嫂精神是沂蒙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沂蒙女性宝贵的精神财富。红嫂们的事迹不能忘,英雄们的精神不能丢!我们必须扛起传承弘扬的责任。”2012年,丁淑萍被任命为沂南县妇联主席。工作中,丁淑萍发现,随着时间流逝,老一辈沂蒙红嫂的事迹逐渐模糊,很多甚至被遗忘。丁淑萍下定决心改变这一现状,带领县妇联开始了这项繁重的工作。

      为了还原最真实的历史、了解最完整的故事,丁淑萍既做“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开始了奔波:白天翻大山、蹚水坑、过泥地走访,夜里加班整理资料。有时为了挖掘一个人物的事迹,要走访上百次。忙时连饭都顾不上吃,累了就在车里休息一会。

      经常一身尘两腿泥,丁淑萍毫不在意。她心里有团火在烧。“老红嫂们大多年事已高,我们得快点儿,再快点儿!让她们的名字、故事被更多的人知道,再苦再累也值得!”工作中,丁淑萍经常这样“念叨”。

      推开历史的门缝,丁淑萍触摸到了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在了解‘沂蒙母亲’王换于开办战时托儿所的事迹时,细心的丁大姐又多方了解到,王换于的儿媳妇张淑贞也作出了重要贡献,经过仔细挖掘,让红嫂的故事更丰富。”沂南县妇联工作人员朱朝霞说。

      凭着“快点儿,再快点儿”的拼劲,10年间,丁淑萍和同事走遍了沂南县942个村组,走访了上千位老人,整理了上万份资料,挖掘出200多位红嫂的英雄事迹,命名表彰了132位红嫂,让众多老红嫂的故事重新走入大众视野。

      脚下沾有泥土,心中沉淀真情。越了解红嫂的故事,丁淑萍越受到心灵的触动。为了让红嫂们晚年过得更幸福,她通过争取政策、设立公益基金等方式,为红嫂们解决医疗、养老等难题。每到逢年过节,她都会给老人们送去慰问物资。“丁大姐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红嫂精神。”县妇联工作人员夏凡深有感触地说。

      传承,是最好的纪念。在掌握大量鲜活生动红色史料的基础上,丁淑萍积极呼吁,倡导并参与筹建起了国内唯一、全面系统介绍“红嫂”事迹的沂蒙红嫂纪念馆,每年吸引约30万名干部群众参观学习。她大力推动红色教育进学校进课堂,共组织各类宣讲400多场,培训青少年20多万人次,促进沂蒙精神不断薪火相传。

     

      勇挑重担,帮助贫困妇女走上致富路 

      沂南县曾是山东省20个扶贫任务较重的县之一。当地农村就业岗位少,男性大多进城务工,妇女留在家里照顾老人孩子,许多妇女由于没有工作、没有收入,贫困问题突出。

      “我们必须保证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不丢下一个妇女,就像当年沂蒙妇女不丢下八路军伤员一样。”当沂蒙老区脱贫攻坚的战役打响,丁淑萍带领妇联同事迎难而上,将女性脱贫致富的重任扛在了肩上。

      心里怀着大爱,不惧山高路远。为了“对症下药”,丁淑萍跑遍了沂南的山村街巷,将妇女姐妹的需求牢牢记在心上,深入分析妇女贫困的原因,为她们寻找脱贫致富的途径。

      扶贫先扶志。在丁淑萍的推动下,全县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学习沂蒙红嫂、弘扬沂蒙精神”活动,着力激发贫困妇女的斗志,让她们积极参与、行动起来,靠自己的双手增收致富。

      就业岗位少,就想方设法创造劳动岗位。曾担任过县工商联主席的丁淑萍利用“脸熟”的优势,找到一位位企业家,不断“刷脸”动员他们将扶贫车间建到交通不便、条件差的贫困山村。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先后有21家企业为贫困村建成237个扶贫车间,帮助1.3万名妇女实现了家门口有事做、有钱赚的梦想。

      马牧池乡东柳沟村村民刘洪芬身体不好,没法外出打工,只在家种几亩庄稼,日子很是窘迫。2017年,在丁淑萍的沟通争取下,“蒙山妈妈”公司扶贫车间在附近的双泉峪村成立,为刘洪芬等50多名贫困妇女提供了工作。“做着饭、看着孩,一个月能挣两千块,很知足。”已经成为鞋面缝制熟练工的刘洪芬笑得很开心。

      为了给有想法、想干事的妇女提供资金支持,丁淑萍还联合县金融部门推出“红嫂贷”小额贴息贷款项目。她带着同事深入街巷店铺、企业、社区广泛宣传,同时发动乡镇妇联同志积极宣传,使这一好政策在全县家喻户晓。

      “没有妇联的帮助,我就没有现在的事业。”说起创业之路,张庄镇北沿汶村村民高海楠对丁淑萍有道不尽的感激。前几年,高海楠看好了烧烤原料制作的生意,正当为没有资金发愁时,妇联将好政策送上门,她用最短时间拿到了20万元的“红嫂贷”,建成了300平方米的烧烤原料生产车间,现在年盈利达到10万多元。

      截至目前,“红嫂贷”累计发放8800余万元。全县近万名妇女在此帮助下走上了创业致富路,成为沂南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一道亮丽风景。

      拳拳为民心,倾情为民生。今年1月,丁淑萍兼任县人社局局长。结合新岗位职责,她持续满腔热情、脚踏实地为群众谋福祉:组织招聘活动、开展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加大创业补贴落实力度……“群众想的盼的,就是我们要干的。”丁淑萍动力满满,不断为民生“加码”,为幸福“加速”,赢得群众交口称赞。

     

      用心用情,当好维护权益的“娘家人” 

      如果为“工作”加一个定语,那么“有温度的工作”是丁淑萍给出的答案。

      “‘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怎么体现?就体现在我们要想妇女所想、急妇女所急。”每次开会,丁淑萍都要苦口婆心地对妇联的同志强调,“我们要当好‘娘家人’,妇女姐妹有难题找到我们是因为信任,这份信任万万不可辜负!”

      真心换得真心。多年来,大家把丁淑萍当亲人,有事就找她。2020年11月的一天深夜,丁淑萍的手机响了起来。她接起电话,原来是一名妇女诉说自己家庭的矛盾,丁淑萍认真倾听、耐心劝解,一直持续到凌晨1点。这样的情况,对丁淑萍来说是工作常态。无论是上班,还是下班,从早到晚,面对妇女倾诉家庭矛盾、请求帮助,丁淑萍“有求必应”。

      为了更好地维护妇女合法权益,丁淑萍积极改革探索,用创新的办法提升工作实效。她推动开展了“幸福护航”行动,建设了遍布城乡的“妇女之家”“妇女维权站”,成为广受妇女欢迎的“暖心驿站”。组建“新红嫂”志愿服务队,开展法律宣传、调解家庭矛盾。10年间,累计调解家庭矛盾1600多起、劝和夫妻8300多对,为全县社会和谐稳定筑牢了基础。

      “抓而不实,等于白抓。”为了让各类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多年来,除了工作开会等事务,丁淑萍很少坐在办公室里。她带领妇联同事坚持走出去、沉下去,积极向妇女儿童送政策、送服务、做宣传,把排忧解难的工作做在源头、做在基层、做在身边,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群众心坎上。

      “是丁大姐救了我的命啊,救了我们全家啊!”“两癌”筛查、救助,关系到很多妇女的健康。丁淑萍不停地走村串乡,每天脚程达两三万步,扎扎实实推动筛查工作。2012年,47岁的张西芬怕耽误自家客运生意,不愿花时间去做筛查。丁淑萍听说后,主动联系张西芬,耐心劝导她树立防患意识,用好政策红利。结果,张西芬去做筛查,竟真的查出了问题。由于发现早,她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治疗,事后张西芬抱着丁淑萍感激得泣不成声。

      多年来,在丁淑萍的奔波努力下,沂南县共筹集专项资金3709万元,筛查妇女30.4万人次,先后有1008名“两癌”患病妇女获得及时救助,救助资金430多万元,为妇女撑起了希望的天空。

      脚印踩进泥土,口碑立在民心。在丁淑萍的带领下,沂南县妇联先后获评“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山东省妇女儿童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今年8月,丁淑萍被评为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这是党和人民给予的褒奖,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将继续弘扬沂蒙精神,牢记为民情怀,脚踏实地地干下去,用实际行动让更多群众受益、人民满意。”心怀大爱,丁淑萍正继续前行。(孙忠法

    网站编辑:白梦洁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