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先锋模范
    孤岛“侦察兵”:我为黄河守“龙门”
    发表时间:2020-09-25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位于陕西韩城市的龙门水文站坐落在晋陕大峡谷的绝壁之上,是国家一级水文站,也是黄河的重点报汛站,属于几大节点水文站之一。

      为了监测水位、含沙量等水文情况用于调控和防汛,黄河上每100~200公里就要设立一座水文站,它们也被称为侦察黄河水情的前沿哨所。

      龙门站为什么要建在绝壁之上?主要还是因为它的地理位置——它位于晋陕大峡谷的末端,也就是龙门峡谷地带。黄河经历了壶口的跌宕起伏,在这里恢复平静,并且水域收窄到60米宽,这里可以说是黄河的咽喉地带。只有在这一带才能获取最佳的监测数据。

      几十年来,驻守在这里的水文人,承担着降水、流量、泥沙监测等测报任务,他们被称作黄河“侦察兵”。最近站上来了一名新兵,让我们跟随他,去这个黄河绝壁上的水文站报到。

      

      我叫张超,今年24岁,大学毕业。今天站长接我来龙门水文站报到。我是“黄河三代”,我爷爷、我爸爸都和黄河打了一辈子交道。

      

      黄河沿岸一共100多个水文站,听我爸说,只有龙门站建在崖壁上,最闭塞也最苦。在我爸眼里,我这个独子吃不了苦,所以要来基层锻炼,我首选来这儿。

      

      龙门水文站副站长 杨文博:这是咱们“空中Taxi”,吊箱是进出的唯一通道,咱这边是山西,坐吊箱过去就是陕西。今天(水)流速还是比较大。你看见河里那个东西了吗?那是咱们测验用的铅鱼。

      正在进行的这场铅鱼作业,用来监测黄河的流速。作为黄河中游的前沿哨所,这里的数据就是最早的水情警报。750公斤重的铅鱼,搭载着仪器,必须运行到指定位置,需要各方的完美配合。

      看似日常的铅鱼作业,在龙门站,因为空中吊箱钢缆的架设,每次铅鱼出入水,都是一次考验。

      一年365天,水文职工24小时值守。遇到汛期,每个小时都需要监测。听杨站介绍,老一辈的龙门水文人,需要行船测流,黄河浪大湍急,有五位水文人先后献身于此。

      只有身处这里,才会真正感受到孤岛搏激浪的龙门精神。在龙门站,不仅生活出入靠吊箱,工作也离不开它。

      跟着杨站取沙采样,坐上四面透风的工作吊箱,原本还感受不强的四级风,一到峡谷河面立即加强。

      取沙采样,获取第一手的数据,相当于侦察到的一线军情,必须准确记录,及时上报,来不得半点马虎。每一个细节都是水文人的坚守和执着。正是因为这样的坚守,黄河下游70年来没有发生改道,连续20年没有断流,黄河水也正在一年年变清。

      

      龙门水文站副站长 杨文博:你看,咱现在取沙子出来以后全是水,沙子特别少。我当时记得很清楚,取沙的时候,这一桶沙样去上来以后,到第二天早上,沉淀了一晚上了,下面全是沙子,上面只有这么高一层水。我估计你以后就见不着我说的那么大的沙子了。

      站上加我一共17人,平均年龄不到31岁。伏汛刚过,已经两三个月没回家的同事,得以轮流休假。黄河一年有四汛,伏汛刚送走,秋汛马上来,短暂的假期后,他们就得匆匆赶回来。

      一个吊箱,横跨黄河,也隔出两个世界。突然想起当年爷爷送给爸爸的话:水文人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苦。站里和我一样的大学生告诉我,龙门水文站特殊的位置,对设备要求很高,不过很快也将安装新型的雷达测流系统。系统升级换代,正是我们这批新龙门水文人大显身手的好机会。(总台央视记者 谭海梅 甘志庆 许辉)

    网站编辑:白 梦洁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