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时代楷模
    5年,50人,他们用爱和坚持,温暖了这座城
    发表时间:2020-07-16 来源:时代楷模发布厅

      柴米油盐酱醋茶,日子一天天过,总有一些人,让你惦记。

      对他们,你可能叫不上名来,但他们生活在你我身边,平凡而又普通。

      他们可能是你我的街坊邻居,是你我时常碰到的熟面孔,是你我听闻过的热心人。

      他们千差万别,却为同一种精神所聚拢——北京榜样,讲述老百姓自己的北京故事。

     

      说起对北京人的印象,“贫嘴张大民”的热情、“老炮儿”的仗义、“我爱我家”的幽默、“钟跃民”的局气...

      你会想到一连串的形象。然而,这座古老的四九城在走向新时代,生活在这里的市民们,也在生发出更闪亮的城市精神。

      他们见证北京成长,又推动北京发展。

      一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社会的进步,有赖于文明的成长。

      

      

      1

      

      

      这里是北京丰台,这里有一条孤独的公交线,313路。

      9个站,往返15公里,司机刘宝中的11年,就在这几个数字间循环往复。

      因为路程短、乘客少,313路只有他一名司机,独此一辆车,一天只跑五趟。

      这是沿途居民出行的唯一公交车。因此,313路被人称为北京最“孤独”的公交路线。

      

      

      313路是孤独的,但刘宝中这团火,把光和热传导给乘客,让孤独的车程有了不孤独的记忆。

      11年里,他把这20平米的车厢打造成“流动的四合院”。

      乘客们都有他的联系方式,谁需要办点事、跑个腿儿,他都召之即来。在这趟车上,没有陌生人间的互不理睬,只有常相伴的温情脉脉。

      “别人都是人等车,只有我是车等人。”2018年11月30日,75岁的郑士传赶不上最后一趟313路,他给刘宝中打个电话,让车等等。

      可当他到了公交站,却不见车影。正在这时,一辆小轿车停在了郑大爷身后。

      原来,那天刘宝中去开会了,是别人代他出车。可接到郑大爷电话后,他依旧开私家车赶了过来。

      很多乘客都被刘宝中关照过,爱是相互的,刘宝中把他们当亲人,乘客对他也一样。

      2012年5月,刘宝中得了肠溃疡住院。乘客们到病房看他,拎着水果、营养品,还有刘宝中最爱吃的羊头肉。

      

      

      他温暖了一条公交线,温暖了很多人的心,他还被授予一个温暖的名字——北京榜样。

      在北京榜样里,像刘宝中这样在自己的岗位里干出了民心、干出了和谐的劳动者还有很多,比如捐献RH阴性熊猫血的韩冰、利用新型科技助老的张佳鑫。

      是责任,让他们在平凡中找到坚持的力量。对岗位的负责,根源在于他们对职业精神的信仰,对这个时代的认可。

      2

      这里是北京朝阳。毗邻CBD,挨着外国人云集的首都窗口,有着半个世纪历史的呼家楼北社区占尽地利。

      可老旧小区的历史问题,一度让这里的居民与繁华格格不入。

      

      

      小区里有一位大管家,她啥忙都愿帮,不推卸,不打官腔。她是殷金凤,社区党委书记。

      老旧小区有着是棘手的难题,到现在还有200多户居民是“合居户”,三家人共用一个卫生间。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于是居民们说起殷金凤,“书记”的前面有了个“难”字。

      

      

      殷金凤是下岗后才竞选上的社区干部。上任之初,有人给她支过招:要有人找,不是分内事,就说“我们几个老头老太太能解决什么?”用个拖字诀,一推六二五,时间长了,就没人找了。

      那个“高招”,殷金凤没采纳,她反而公开手机,随叫随到。

      有人打电话说煤气漏了,事主还没到家,她先到了。

      为了解决居民楼下水道堵塞的问题,她带着干粮去产权单位堵厂长,人家有意躲开,她就坐人家门口堵着。她在正门堵过厂长,在办公室堵过厂长,在停车场堵过厂长,最后在厕所门口把厂长堵住了。

      为了解决老旧小区最难解决的停车难问题,她设计调查问卷、挨家挨户走访、征集停车设计方案,最后成立了社区自己的“呼北停车公司”,每辆车一个月才交100块钱。

      为了让居民不再“买菜难”,她发挥党组织统筹协调作用,将社区300平米的自行车棚进行改造,通过公平竞争引进10多家优质服务商,不收场地费,但价格要求必须低于市场,居民在这里买菜,光鸡蛋一斤就比外面便宜5毛钱。

      多少难题,就这样解决。

      

      

      这个曾经垃圾遍地的“问题小区”,成了居民认可的“高档小区”。殷金凤,被称为“解难书记”。

      从下岗到社区带头人,她不畏难、不抱怨、不逃避。这种直面现实与问题的勇气,来自于她对实干的理解,“说得好不如做得好,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像她这样的社区干部,在北京榜样里还有西便门东里社区党委书记潘瑞凤、小巷管家梁萍。

      正是她们,用实干诠释着为民服务的本色,用实干守护着北京的城市温度。

      3

      这里是北京大兴,这里有一个率众降伏病毒的医药专家。

      甲流、H7N9……肆虐的疫情,一碰到他研发的新药,就没了脾气。

      矢志做药,救人性命,他是谢良志,病毒疫苗和生产领域专家。

      他曾是国外医药巨头公司的专家,可优越的生活并不能让他安逸。

      为了更好地将自己所学回报同胞,回国的想法一直在他心头萦绕。

      

      

      血友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都非常高,如果不治疗,患者平均寿命不超过20岁,大多数重度患者终身残疾。

      回国后,他创办公司,着手研发。

      他得跟病魔争分夺秒。过去60多年来,全球甲型血友病人过得很苦,病痛之外,临床用药的紧缺,让他们求生无门。

      6年的研发,谢良志开发出新药,有望彻底改变这型患者缺药的历史。

      面对疫情,兵贵神速,他们常常是一马当先的先锋。2009年甲流疫情肆虐,仅用30天,他们便研发出血凝素蛋白,被几十个国家的疾控中心争相购买。

      这些数字背后,是生存与治愈,是希望与光明,是一个又一个行业纪录。

      

      

      以前,中国相关产业的上游产品全部依赖国外,如今,他不但打破国外垄断,还把高端制剂销往全球40多个国家。

      他们告诉世界,什么是中国速度。

      在他们身后,越来越多的力量在接力。对刚起步的国内同行,通过出让利润,“义翘神州”施以援手的国家级科研项目已上千。

      利润不是谢良志追求的目标,做药是为了人,不是为了利润。

      

      

      在北京榜样中,这样在新赛道为民造福的医药行业企业家还有不少,比如填补新药市场空白的康立生公司董事长程刚、研制生物芯片的程京。

      在国民健康和国家任务面前,他们把利润、成本放在一边。

      是他们不看重经济效益吗?

      是因为他们明白,利字之前,企业要守信,更要心怀家国大局。

      这是他们的初心,是化奇迹为现实的信念所在。

      4

      这里是北京朝阳。“00后”少年张少康在这里当理发师,那一回,见义勇为的他,做完手术脱离危险后,想到的第一个问题是“我医疗费上哪儿找”?每月挣3000元的他,一半交家人,没什么积蓄。

      他向医护人员打听医疗费时,医护人员告诉他,见义勇为人员的医药费是由规定保障的。

      2018年6月15日,柳芳地铁站附近,一个歹徒在持刀抢劫后,试图逃跑。

      

      

      张少康抛下生意,飞起一脚踹向歹徒,却被挥刀扎伤倒地。此时,蔡文岁赶到,冲上去抱住歹徒。拼斗中,蔡文岁脑后、脸腮等处被扎7刀,也负伤倒下。

      周凡凡赶到,飞脚踹向歹徒胸口,徒手夺刀。此后,多位群众联手将歹徒制服。

      

      

      有人解下自己的腰带,给伤员包扎止血。路过的两位大妈气喘吁吁地赶到医院,掏出300块钱,要帮伤员交钱。

      蔡文岁戴着结婚戒指的无名指,在夺刀时被划破一个大口子,医生缝针时把血淋淋的戒指摘下来,交给他的爱人。爱人后来说,她都崩溃了。

      他们有理发师、足疗师、健身教练等,他们是来京务工的打工仔,是素昧平生的路人。

      烈火见真金,在正义面前,不分来处,他们是刀口上的英雄,被授予一个相同的称号——“6·15”朝阳见义勇为群体。

      

      

      见义勇为的北京榜样年年都有,比如见义勇为的公交司机张宏伟、刀下救人的杨帆、赵小伟。

      这是一种公民精神的感召,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共识,正是这一个个个体,撑起崇德向善的力量,呵护着这个他们共同生活的首善之区。

      5

      这里是北京延庆,北京的后花园。贺玉凤的家,在妫河岸边,河水流淌着她儿时清澈的记忆,也流淌着她为人不解的过往。

      

      

      贺玉凤爱干净,看着垃圾碍眼,见不得河水就这么给毁了。自1996年起,边遛弯儿边捡垃圾,成了她的习惯。

      有人说她神经病,有人以为她捡破烂卖钱,是“穷疯了”,奚落她是“垃圾奶奶”。

      外人闲言碎语,让家人感到脸面无光,埋怨她没面子。贺玉凤的环保行动压力重重。

      有一次,还险生意外,捡垃圾时落水,靠抓到河边的芦苇,才算捡回一条命。

      从此,贺玉凤留下个心理阴影,看到阴天,会莫名害怕。

      

      

      老伴看在眼里疼在心上,边责备她“没淹死就算便宜了”,回头给她做了一个三四米长的抄子,方便她安全捡拾。

      一片痴心,打动了家人;长期坚持,也换来尊重。人们对她的称呼悄然从“垃圾奶奶”变成了“环保奶奶”。

      贺玉凤是个土生土长的延庆农民,对于这片土地,她看得重,爱得深。她把小善举,燃成一场守护家乡的行动。

      

      

      信念,生发力量,坚守,超越平凡。

      北京榜样里,这样通过公益改变周遭的人还有为北京种下防护林的廖理纯、义务教盲人学习手风琴的任士荣,是他们让我们从一个独特视角重新认识了北京。一座成就美好梦想的城市,才是一个大家共同热爱的家园。

      6

      “千万人中你很平常,你我常走在同一条街巷”,《北京榜样》主题曲唱出了这样一种“平凡中的力量”。

      从2014年至今,北京各级举荐的身边榜样已达26万人,被评选表彰为周榜、月榜和年榜人物的突破600人。他们的日子各不相同,却也有共同的烙印。

      

      

      他们默默无闻,却用数分钟、数年、数十年,把最平常的“小事儿”做成伟大的善举。

      他们传承着“仗义、局气”这些传统特质,又在新时代的舞台上,展现着北京人的新特色。

      

      

      没有勋章也一样闪亮,没有光环也温暖四方。他们是普通人,用凡人善举诠释着北京市民的品质,这正是北京榜样的生命力之所在。

      一群人何以感动一座城?

      因为在他们身上,彰显着大国首都的精神高度。

      学习榜样,不在乎“大”而在于“小”。

      正是千千万万的追随者,塑造了这座城市独特的精神气质。

      附:北京榜样优秀群体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2014年:张佳鑫、廖理纯、郑丹娜、金汉、陈敏华、闫志国、韩冰、张鹊鸣、斯蒂芬·马布里;

      2015年:夏虹、张涛、谢良志、周红、肖英、任全来、任士荣;

      2016年:吴松航、张晓艳、张博研、童松、张宏伟、松岩、黄文祝、程京、李颖、孙晓兰;

      2017年:贾利民、殷金凤、高凤林、贺玉凤、王晓旌、潘瑞凤、陈旭、吴书瑞、许泽玮、张莉华、杨金锋、杨帆、赵小伟;

      2018年:北京市公共文明引导员总队、苑永萍、夏伯渝、郎恩鸽、宋玺、“6.15”朝阳见义勇为群体、梁萍、程刚、李东方、刘宝中、周晔、田琴。

    网站编辑:白 梦洁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