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红色经典
    “牵牛鼻子”——第三次反“围剿”的精彩一招
    发表时间:2022-07-26 来源:中国国防报
    赵威 曹胜杰 
     

      国民党军对红一方面军和中央苏区第二次“围剿”失败后,1931年7月,蒋介石来到南昌,亲任总司令,调集30万兵力,对中央苏区发起第三次大规模“围剿”。1931年7月10日前后,红一方面军主力在毛泽东、朱德率领下,千里急行军回师赣南,于28日到达兴国西北的高兴圩集结。8月初,红一方面军在连胜莲塘、良村和黄陂战斗后,蒋介石终于发现红军主力所在方向,遂调集多路重兵,再次对黄陂、君埠地区形成包围态势。

      第三次反“围剿”以来,敌寻求我军主力决战的意图明显,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提出的“避敌主力,打其虚弱”方针指导下,虽连战连捷,但长时间连续作战得不到休整,战斗力大打折扣。毛泽东、朱德认为这不是与敌决战的最佳时机,决定利用敌统帅部畏惧红军北上攻打临川的心理,采取声东击西战术,命红12军(欠第35师)由君埠以东出发,向北面的乐安方向佯动,将国民党军的注意力引向东北方向,掩护红一方面军主力秘密西返兴国县境内等待机会。

      这项艰巨任务由被毛泽东称赞为“牵牛鼻子的能手”的红12军军长罗炳辉承担。之所以有这个称号,是因为在第一次反“围剿”中,罗炳辉率红12军35师,成功将国民党军前敌总指挥张辉瓒这头“野牛”牵到龙冈,使红军一次聚歼敌人近万人,获得空前大胜利。

      受命后的罗炳辉,决定再次采取“牵牛鼻子”战术,伪装主力,牵着敌人兜圈子,让敌人劳师辗转、处处扑空。他命令所属部队各级统统“官升3级”,军部扮称红一方面军为总部,师部扮称军部,通信联络使用“升级”后的番号、称谓,同时要求部队赶制军旗,大量收集行军锅铲。8月12日晨,红12军佯装主力开始行动,部队拉长队形,拖着树枝,大张旗鼓地快速穿过敌人两军结合部,往乐安方向挺进。敌侦察机从空中俯瞰,只见红旗招展,尘土飞扬,断定有几万人行军。行军途中,我军每名战士都各自挖灶做饭,在地面上尾随追击的敌军部队,看到了密密麻麻的行军灶坑,按1个灶通常供1个班使用的常识推算,认为红军部队人数至少在3万人以上。蒋介石接到前方情报后果然上当,判定红军主力意在突围北上打临川甚至南昌。他立即命令前线部队掉头北追,准备进行决战。红一方面军主力则乘国民党军4个主力师被引开向北奔去的当口,于15日晚利用夜色掩护,穿过两路国民党军之间仅10公里的缝隙,跳出合围圈西去。

      为继续迷惑追敌,为主力部队争取更多休整备战时间,罗炳辉指挥部队摆下“迷魂阵”。一方面,部队逢岔道、拐角处都刷上“三军团由此向北”“五军团向东”等类似大标语,落款写的尽是红军各大部队的番号;官兵在房屋墙上写下“某军部驻此”“某某同志速到前面找我”等留言。另一方面,红12军干脆假装溃败,行军中先丢行装,再丢武器,最后丢文件,使得敌军更加相信追击的就是红军主力部队。接连十余天,红12军几千人马哪座山高就翻哪座,哪条路险就走哪条,牵着国民党军在崎岖山道上行进了半个月。时值盛夏,中央苏区又处处坚壁清野、无水无粮,十几万国民党军被折腾得苦不堪言。

      当蒋介石发现中计时,追击的国民党军已是“肥的拖瘦、瘦的拖垮”,丧失了进攻能力。而回到兴国境内的红军主力,得到了充分休整,兵锋正盛,一鼓作气在老营盘、方石岭等地连打胜仗。至此,红一方面军粉碎了国民党军第三次“围剿”,共歼敌3万余人。此后,赣南、闽西两块根据地基本连成一片,扩大到跨20余县的广大地区。红一方面军连续三次反“围剿”胜利,巩固和扩大了根据地,极大鼓舞了军民士气,给国民党军以沉重打击。

      第三次反“围剿”中的牵敌行动,红12军唱了一出精彩绝伦的“独角戏”,罗炳辉也获得了“神行太保”的美誉。

      

      
      
    网站编辑:朱 琳瑄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