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红色经典
    “北方的红星”
    发表时间:2022-07-14 来源:中国国防报

    郑大壮

     

      长辛店曾是中国早期铁路修造业和产业工人聚集地,也是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主要策源地和发生地之一,更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起点,被誉为“北方的红星”。现如今的北京市丰台区长辛店德善里18号院,坐落着一座欧式二层红砖小楼。一百多年前,这里被用作留法预备班的教室,培养了大量进步青年,也为北方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贡献过力量。

      留法勤工俭学,起源于赴法的华工教育。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派出20余万工人赴欧洲为协约国提供战勤服务,其中有近14万人在法国工作。为加强对赴法华工的教育,蔡元培、李石曾、吴玉章等人与法国学者欧乐,于1916年6月在巴黎发起成立了“华法教育会”,将俭学与以工兼学相结合,招收勤工俭学学生,被视为勤工俭学的最早实践。

      1917年5月至1919年,北京、广东、四川、湖南等地分别设立了“华法教育会分会”和“留法勤工俭学会”。这些机构又在保定、天津、济南、上海、安庆、福州等地,共建立20余所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吸纳青年学生参加短期培训。自此,一场声势浩大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在中国大地上悄然兴起。当时,许多青年在爱国精神的感召下,以“勤于工作,俭以求学”为宗旨欲求赴法勤工俭学。到1920年,近1700名怀揣远大志向的青年,视“改造中国”为己任,踏上了留法的征途,在西方国家学习新知识、新思想,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寻求救国救民之良方,也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创建和发展提供了基础。

      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成立的。1918年4月,毛泽东与蔡和森在湖南创立了新民学会。6月,毛泽东从老师杨昌济那里得知,蔡元培正在北京筹划青年学生赴法勤工俭学。毛泽东感到很高兴,他主张“应研究世界最进步的思想学说,了解各国实情,加以选择、采纳,为中国所用”,积极鼓励湖南籍青年赴法。为寻求更好出路,毛泽东联系了北京“华法教育会分会”,希望分会能够在京开设预备班,接收来自湖南的青年,为留法做准备。

      经过不懈努力,蔡元培、李石曾与京汉铁路局和长辛店铁路工厂多次交涉,最终说服京汉铁路局火车房总管郭长泰,将自己的一座住宅用作预备班教室。1918年8月,作为北京大学附设高等法文专修馆长辛店分馆工业科的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在这座欧式小楼内正式成立。蔡元培邀请了许多湖南在京知名人士参加开班仪式,推选杨昌济、胡子靖等为理事,要求为湖南籍青年赴法提供大力帮助。

      1918年冬,在北大图书馆工作不久的毛泽东,第一次来到长辛店看望湖南籍学员。他白天在工厂里考察,晚上则和学员们在米家胡同的宿舍促膝谈心,宣传革命道理。1919年春,毛泽东再次来到长辛店,他带领学员深入工人群体、了解工人疾苦、传播马克思主义,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足迹。

      之所以选择在长辛店办学,首先是这里交通便利,明清时期就是距京城最近的驿站,且修建了铁路和工厂。其次,青年学员可以在此半工半读,每天上课4小时,在工厂做工6小时,学习技艺的同时也能赚取一些生活费,以解燃眉之急。预备班不仅教习法文,还传授基本知识和粗浅工艺,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实习课占比较大。

      大多数学员的生活条件都比较艰苦,他们坚持学习,订阅《新青年》《每周评论》等进步刊物,将先进思想传播到拥有上千人的工厂,教工人们识字、算术,给他们讲授爱国道理,实现了知识分子与工农大众的结合。蔡和森、何长工、盛成以及第一位留法女博士张若名等都在这里学习和从事过革命活动。

      在1919年5月4日前夕,预备班学员就与北京大学学生取得了联系,表示支持学生运动。5月4日当天,有部分学员从长辛店赶到北京城内参加游行示威活动,给反动军阀当局以有力的震慑。此外,还有许多满怀革命热情、愿赴法寻求救国真理的爱国青年进入预备班学习,为他们日后学习先进知识、接受锻炼、吸收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前提条件。尽管赴法学生大多对真正的共产主义还没有清晰认识,但其中不少都是抱着爱国理想,追求新思潮,试图通过留学来图强。长辛店留法预备班是唯一一个建在工厂附近的预备班,为勤工俭学运动的发展和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培养优秀骨干作出了贡献。

      由于种种原因,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不断遭到北洋政府的刁难和打击,停止了办学。经历了岁月的侵蚀,这座红色小楼完整保留了下来。1984年,“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旧址”被列为第三批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旧址修缮工程竣工典礼举行。2013年,该旧址作为长辛店“二七”大罢工旧址中的一项,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这里已成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纪念地,诉说着那段不可磨灭的历史。

    网站编辑:朱 琳瑄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