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党史故事
    罗炳辉:被毛泽东誉为“一心追求真理的将军”
    发表时间:2023-05-29 来源:学习时报

      1897年,罗炳辉将军出生在云南彝良,1946年,于山东峄县指挥作战时病逝。罗炳辉戎马一生,毛泽东评价他“战争经验丰富,有军事才能,很会打仗”。1989年,罗炳辉被中央军委确定为中国著名的36位军事家之一。

     

      从模范士兵到北伐勇士 

      1915年冬,罗炳辉千里跋涉到达省城昆明,几经周折,加入了滇军炮兵队。入伍后,他刻苦训练成为模范士兵,因此被营长推荐为唐继虞参谋长的随行军士。1921年2月,滇军首领唐继尧被逼辞职后赴香港,罗炳辉作为他的随行副官掌管财务。年轻的罗炳辉看到军阀们贪腐奢侈的生活,认定这些不是自己的追求,于是留信辞别。

      罗炳辉听说孙中山在广东准备北伐,1921年4月,他取道贵阳赴粤。途中又听说北伐军在桂林誓师,他便改道赶到桂林,加入滇军朱培德部。1922年6月,朱培德派罗炳辉到平定陈炯明叛军的前线观察,他发现前方军队换防时失误溃散,滇军有被叛军围攻的危险,于是疾行190里,赶到韶关报告朱培德,救滇军于危亡。罗炳辉因劳累过度而昏倒,朱培德对他很是赞赏,提拔他当中尉排长。1923年4月,朱培德部改编为“拱卫军”,护卫孙中山,罗炳辉任连长。

      1926年5月,罗炳辉在国民革命军第3军任营长。9月,在总攻南昌的战斗中,他率部攻占牛行车站。在3昼夜的反复争夺战中,全营400多人只剩不足80人,罗炳辉也受了伤,满身是血。1927年1月,罗炳辉所在的第3军第9师归程潜指挥,出江西入安徽,3月24日占领南京。随后,罗炳辉部开往安庆驻防。此时,罗炳辉从军13年,军事才能已经比较成熟。朱培德欲提拔他为团长,却受到一些军官的排挤。1928年11月,蒋介石开展“陆军编遣运动”,屡立战功的罗炳辉再遭排挤,和300多滇军士兵一起被遣散。流落社会后,他更深切地感受到时局的黑暗与不公,苦苦思索着新的人生道路。

     

      “一心追求真理的将军” 

      1929年1月,国民党吉安县政府为进攻东固革命根据地,成立了“五市联防”大队(后改为吉安县靖卫大队)。罗炳辉经人推荐,任吉安靖卫大队队长。1929年7月,他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11月率部起义。靖卫大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江西独立第5团,罗炳辉任团长。毛泽东高度评价吉安起义是“英雄壮举”,称赞罗炳辉是“一心追求真理的将军”。参加红军后,罗炳辉不断摸索和实践游击战术,他率领的队伍也不断壮大,很快从团长升任红12军军长。1930年12月,在第一次反“围剿”战斗中,罗炳辉率红12军35师承担诱敌任务。部队边打边走,故意丢掉大刀、水壶、草鞋等假装溃逃,把敌人诱入龙冈伏击圈。是役,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朱德的指挥下“关门打狗”,活捉敌第18师师长张辉瓒,毛泽东称赞罗炳辉是“牵牛鼻子的能手”。

      在第二次反“围剿”中,罗炳辉率红12军首战九寸岭,次战白沙,三战中村,四战广昌,五战福建建宁,能走能打,行动迅速,被戏称为“罗炳飞”。在第三次反“围剿”中,罗炳辉率红12军伪装主力,引诱敌转山半月,使敌人精疲力尽。1932年10月上旬,罗炳辉任红22军军长。10月16日,红1、3军团相继攻占建宁、利川,余敌向泰宁溃逃。罗炳辉率部追击,攻克泰宁县城,残敌再溃逃到邵武。他率部追敌140多里,连克两座县城,朱德称赞他们是“两脚骑兵”。在第四次反“围剿”中,罗炳辉率部一战黄陂,歼敌2个师,二战草台岗,歼敌1个师。由于罗炳辉在历次反“围剿”斗争中战功卓著,获得1枚二等红星奖章。

     

      长征路上拱卫中央红军 

      1933年10月,红9军团成立,罗炳辉任军团长。长征开始后,罗炳辉率部渡过漳水,占领乌径圩,恶战延寿圩,攻占江华和永明,掩护中央红军主力突破敌军的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1934年12月15日,红9军团攻占老锦屏(同古),解除黎平背面敌人的威胁,保证了黎平会议的顺利召开。黎平会议确定了向贵州转兵的战略方针,为遵义会议纠正“左”倾军事冒险主义错误,做了重要的准备。1935年1月2日,红9军团渡过乌江后连克湄潭、凤冈、绥阳,构成遵义的东北屏障,保卫遵义会议召开。遵义会议后,罗炳辉率部北占习水,南下土城,掩护红军主力渡河。2月11日,罗炳辉又率部在威信县大湾子与滇军激战,掩护红军主力撤出扎西。

      3月26日,掩护主力红军南渡乌江后,因浮桥被拆,红9军团被阻于乌江北岸。形势危急,罗炳辉决定单独向西北行军。1935年4月3日,红军行至金沙老木孔,知悉黔军3个团从鸭溪镇追来。罗炳辉分析地势、敌情,部署了菜子坳伏击战,大获全胜,迟滞了敌人对中央红军的追击。此后,罗炳辉率部巧渡金沙江,一路牵制和歼灭敌人,宣传红军政策,壮大队伍。1935年8月6日,红9军团编入左路军,改称红32军,罗炳辉任军长。1936年10月中旬,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罗炳辉率领的红32军历尽千难万险,终于回到党中央身边。在长征过程中,罗炳辉的政治军事才能已充分展现,成为主要的红军将领。

     

      抗日英雄英年早逝 

      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38年9月,罗炳辉奉命到新四军工作。在此期间,罗炳辉勤研战术、治军严明、爱民如子,在淮南抗战中,面对日、伪、顽的夹击,他带领淮南军民浴血奋战,三打来安、保卫半塔、开辟淮宝,为淮南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1941年4月10日至17日,罗炳辉指挥“反点线连续作战”,创造“梅花桩点式纠缠战术”,打得日伪军首尾不能相顾。抗战胜利后,罗炳辉率部离开淮南北上。11月3日,罗炳辉和陈毅共同组织并指挥了“界河战役”,歼灭吴化文部4000余人。1946年4月,山东军区成立,罗炳辉任新四军第二副军长兼山东军区副司令员。由于长期的艰苦作战,罗炳辉积劳成疾。6月21日,罗炳辉在转送后方临沂治疗的途中去世,年仅49岁。

      罗炳辉历经中国革命洪流的洗礼,在战争中不断学习与实践,最终成为一名卓越的军事家,为革命鞠躬尽瘁,贡献了自己的智慧与生命。2009年9月14日,罗炳辉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王邻农)

    网站编辑:白梦洁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