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党史故事
    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立者 刘英
    发表时间:2022-05-17 来源:学习时报

      刘英(1905—1942年)是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领导人之一,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立者。1942年5月18日,刘英在浙江永康方岩英勇就义,是第九位为革命壮烈牺牲的浙江省委书记,时年37岁。

     

      “夜静书为友,春深笔吐花” 

      1905年11月26日,刘英出生于江西瑞金的一个贫农家庭,原名刘声沐,字浴沂。他从小秉承农家子弟固有的勤劳节俭、吃苦耐劳品性,9岁入学,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成绩优异。十四五岁就能吟诗作对,曾在家中墙壁上题诗“夜静书为友,春深笔吐花”,表明要以书为友、勤学苦读,借以自勉。

      1922年,刘英小学毕业,辍学在家务农,但不甘平庸,坚持自学。他为人处世深受乡亲们的赞许,先后被家乡松山小学、性定小学请去任教,教导学生爱国必先爱乡,学知识先学做人,要有正义感。其间他阅读了《新青年》《向导》等进步书籍,开始接受新思想,思考改造中国社会问题。刘英少时打下的文化基础铺就了他后来的成长之路。

     

      “从此我的一切,直至生命都交给党去了!” 

      1929年3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在毛泽东、朱德率领下,取得福建长汀长岭寨大捷,乘胜占领长汀县城。刘英得知这一消息后,与早已约好的同姓青年一起报名参加了红军,并把自己和同伴的名字分别改为“刘英”“刘雄”。他说:咱们参加红军,就要做“英雄”,不能做狗熊!1929年9月,刘英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与战友通信中写道:“我加入了共产党,做了共产党员,我是如何的引以为光荣啊!从此我的一切,直至生命都交给党去了!”表达了他对党无比崇敬、赤胆忠诚,为党的事业甘愿献出生命的革命情怀。

      入党后,刘英更加忘我地投入到革命工作中,并被挑选到军部担任会计,后调任供给部出纳股长。毛泽东见刘英会写家书,文字基础不错,就问刘英是否愿意到军部做文书工作。就这样,刘英被调到军部任文书,在毛泽东、朱德身边工作,进步很快。后主动要求并经毛泽东同意,他到前线战斗,历任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委员、团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师政治委员,参加了中央苏区的历次反“围剿”斗争。1934年7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形势紧张,中央调红七军团组建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以声东击西方式策应中央红军主力战略转移,并率先举起抗日大旗,推动抗日运动。

      时任先遣队政治部主任的刘英随军奋战。12月,在谭家桥战役中,他身负重伤。由于部队药品奇缺,没有麻醉药品可用,刘英以坚强的意志,忍受剧痛,顺利完成了手术,战友们为之动容,称刘英是“红军中的关公”。由于创伤组织受损严重,刘英右手功能障碍,无法写字和用筷子。为了坚持工作,他以惊人的毅力,学会了用左手写字和用枪。正如他在《备忘录》中所写:“一切难于忍受的生活,我都能忍受下去,这些都不能丝毫动摇我的决心,相反的,更加磨炼我的意志,我能舍弃一切,但是不能舍弃党、舍弃阶级、舍弃革命事业。我有一天生活,我就应该为它们工作一天!”

     

      “赤心献革命,决然无返顾” 

      1935年2月,根据苏区中央分局转至的中央指示,受伤未愈的刘英与粟裕率先遣队余部组成挺进师,刘英任师政治委员,粟裕任师长,挺进浙江开展游击战争,与数十倍于己的敌人进行顽强斗争。在远离中央、孤悬敌后的环境中,他们经常穿行于深山密林,天当房、地当床、野菜当干粮。虽然长期与中央失去联系,无数次经历生与死的考验,但他从未动摇过参加革命的决心,始终践行着他刚参加革命时写下的铮铮誓言:“幼时不知路,今日上坦途。赤心献革命,决然无返顾”。在刘英、粟裕等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历经竹口、斋郎等300余次战斗,创建了浙西南革命根据地,胜利粉碎了敌人的一次次“清剿”,建立了中国革命在南方的一个重要战略支点。1937年9月,根据中央精神,刘英代表临时省委与国民党闽浙赣皖边区主任公署代表谈判,达成合作抗日协议,又投入了全民族抗日战争的洪流。

      1938年3月,党中央指示取消闽浙边临时省委,建立浙江临时省委,让刘英继续留浙江坚持斗争。5月以后,刘英历任浙江临时省委书记、浙江省委书记兼统战部部长、中共闽浙赣三省特派员等职。在浙西南革命力量的配合下,刘英主持召开了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形成了全省抗日救亡的高潮。1939年3月,刘英率省委机关迁驻丽水,以便更好地领导全省党的工作。同月下旬,周恩来到浙江视察,刘英向周恩来汇报了浙江的情况,周恩来称赞:在东南战场上,浙江是站在前进的地位,是值得其他各省仿效的。

      在国共合作抗日中,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逆流不断涌现,因此,省委机关迁驻丽水期间,刘英以兴华百货店老板的身份作掩护,领导浙江党组织坚持隐蔽斗争,并做好了随时牺牲的准备,给妻子写下:“抛弃一切动摇,准备一切牺牲,集中一切力量,一切的一切都应该服从于革命与战争”。

     

      “战死沙场堪自乐,囹圄室内何我分!” 

      1941年4月,形势日趋恶化,刘英率省委机关从丽水迁回温州。1942年初,国民党将彻底“剿共”作为“刻不容缓之举”,到处搜捕共产党。2月8日,因叛徒告密,刘英被捕。国民党当局如获至宝,叫嚣:“刘英在浙闽两省边境活动多年,今一旦被捕,胜俘敌十万”。于是千方百计招降刘英,每次都遭到刘英的严厉斥责。见劝降无果,2月23日,国民党将刘英移押到永康县方岩。刘英虽身陷囹圄,依旧利用一切机会工作。他给看守讲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道理,揭露国民党破坏抗战、捕杀共产党人的种种罪行。经过刘英的启发和教育,看守任根荣非常钦佩刘英,曾帮助递纸条,还应刘英要求把纸和笔送进牢房。

      国民党当局几乎每隔一天就对刘英进行一次审讯。面对威逼利诱、严刑拷打,刘英始终是那句老话:“我的情况尽在档案中,再没有什么东西可说了。”他被打得口吐鲜血还训斥国民党不思抗日、一心反共的罪恶行径。审问历时两个多月,刘英始终没有吐露党的任何秘密。见一切手段均无效,蒋介石饬令从速处决刘英。5月18日清晨,刘英被杀害于永康县方岩马头山麓。在狱中,刘英留下绝笔诗:“十年征尘到如今,偷生弹雨息枪林。战死沙场堪自乐,囹圄室内何我分!”(吴地花 刘娟娟 

    网站编辑:白梦洁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