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校园党建
    武汉工商学院:培养建设美丽中国的应用型人才
    发表时间:2022-11-28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董鲁皖龙 彭宠 蓝静

     

      在武汉工商学院校园里的湖北省科普教育基地,操作员按下按钮,餐厨垃圾便被送入传送带,开始了“变废为宝”之旅——校企共研的有机垃圾生化处理一体机“吃进”垃圾、“吐出”肥料。每“吃进”1吨厨余垃圾可“吐出”100公斤肥料,成本仅70元。

      “参观让我大开眼界,这项技术是师生共研,让我感觉自己的专业大有可为,我决定从身边垃圾分类的‘小事’做起,以后争取为国家绿色发展的‘大事’作贡献。”武汉工商学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2021级学生李志允在这里上了大学第一课,埋下了投身环保事业的种子。

      “高校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生态文明理念贯穿育人全过程,通过激发产教融合动能、激活科技创新密码、激励学生行为养成等举措,着力培养建设美丽中国的应用型人才。”武汉工商学院党委书记刘生元说。

     

      激发产教融合动能,培养应用型生态环保人才

      “我们与君集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相融检测有限公司等环保企业不断拓展产教融合的深度和广度,致力于培养就业有实力、‘双创’有能力、发展有潜力的应用型生态环保人才。”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学校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院长李圭白孜孜以求的目标。

      在学校的实验教学中心,企业导师、君集公司副总工程师董俊手把手教学生做实验、画设计图,“我们最先进的实验室就设在学校,师生共同参与真实项目研发,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与产业需求可实现无缝对接”。

      “双师型”教师郑丹博士在校企合作企业武汉奥恒胜科技有限公司实践了半年,主要参与环境监测中的在线监测自动化业务。

      “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是很好的讲课素材,如果没有亲眼看到这么大的污水处理项目,就很难了解它是怎么运作的。学生更喜欢听和实际生活相关的内容,了解了最新的工艺。”郑丹说,自己将实践中的收获融入教学和实践中,开展项目式、案例式、启发式教学,让课堂更鲜活,更有针对性。

      学生黄娇就非常喜欢上郑丹老师的课,大二暑期,黄娇报名参加了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湖北省选拔赛水处理项目的比赛。在郑丹的全程“陪练”下,黄娇“泡”在实验室做实验、查原理、安装调试系统装置,实践能力和创新得到了飞跃式成长,获得湖北省总决赛第一名。

      学校产教深度融合结出了累累硕果,校企共建的“污水处理工艺虚拟仿真实验”课程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资源环境与智能化工程”学科群入选“十四五”湖北省高等学校优势特色学科群;打造了城镇污水深度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武汉实验室、湖北省污水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流创新与人才培养平台。大批毕业生受到环保企业的青睐,成长为企业的中坚力量。

     

      激活科技创新密码,打造环保技术的排头兵

      李圭白不仅在学校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担任院长,他还是李圭白院士专家工作站的领衔专家,校企还共建了魏复盛院士专家工作站。

      学校构建以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创新平台为主体、市场需求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创新共同体,深化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激活绿色科技前沿的“创新密码”。

      2015年,校企研发的“粉末活性炭污水深度处理技术”在浙江嵊州市嵊新污水处理厂应用,该技术突破了“粉末活性炭再生”这一科研卡点,引起了李圭白的关注,坚定了他在学校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的想法。2017年,嵊新污水处理厂启动提标改造项目,将出水标准提升至地表水Ⅳ类标准,成为我国率先将工业污水深度处理至地表水Ⅳ类标准的案例。

      嵊新污水处理厂同时为学校人才培养提供技术前沿、无边界和智能化的应用场景,在该厂曾有一座100多个座位的教室,师生团队在这里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实现“零距离”学习应用,其中不少“90后”学生毕业后入职成为技术骨干。

      2018年,李圭白带领校企技术团队研发的“粉末活性炭膜生物反应器+速效脱氮技术”在全国乃至亚洲最大的城中湖——武汉汤逊湖的污水处理厂应用,该技术可将一级A标尾水(劣五类水)深度处理至地表水Ⅲ类(湖库)标准,有效解决了城中湖污水净化难题。2021年,以“粉末活性炭膜生物反应器+靶向大孔树脂脱氮技术”为核心的“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处理工艺”被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鉴定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如今,校企研发的污水治理和生态环境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全国10余个省市的60多个污水处理、河湖生态修复、有机垃圾处理项目,获近百项专利,经济效益近10亿元。

     

      激励学生行为养成,争做蓝天绿水青山的守护人

      “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我们来一起找到它们,变废为宝好不好?”2022年暑期,学校“萤火虫之光”服务队的志愿者走进湖北潜江市龙湾镇小学少年宫,专门开设了生态保护实践课,向孩子们科普垃圾分类知识,让孩子们从小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学校将生态文明教育与绿色校园建设紧密结合,发挥环境育人和文化浸润作用,并依托志愿服务等活动将生态文明理念宣传扩展到中小学师生及社会大众。

      “出门前,分好类,带下楼,已经成为我们寝室6个小伙伴的习惯。”学校金融专业2020级学生尚张明伦说,这得益于新生入学教育中专门介绍了绿色校园创建这一亮点工程,为我们普及了生态环保知识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

      “生态文明教育不仅体现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在课堂上,在文化活动里,在校园的各个场景,学生都能感受到全景式熏陶。”学校团委副书记叶之培说。

      学校建有“土壤污染与修复”“清洁生产”“环保法规体系”等一批高质量生态领域通识课程;打造高水平生态文明宣教传播平台,在2022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暨湖北省节能协会“双碳创新合作平台”揭牌仪式上发布低碳校园建设宣言;学校2021年获评湖北省节水型高校、2022年被认定为湖北省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点。

      “绿色生态、绿水青山的校园本身就是一部立体、多彩、润物无声的教科书,让学生们在这里拔节生长,将来成长为生态文明建设的践行者、推动者、引领者。”学校董事长彭秀春说。

    网站编辑:张璋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