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校园党建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用多国语言传递中国声音
    发表时间:2020-08-05 来源:党建网

      用多国语言传递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长期以来,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外国语学院从“青年政治人才”培养逻辑出发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聚焦外国语类课程的人文属性和国际视野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创造性地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努力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思想先行:在党的引领下聚力

      思政的根本目的在于立德铸魂,作为落实“课程思政”的“桥头堡”,学院党总支加强政治领导、强化队伍建设、指明课程方向、凝聚育人合力,无论是课程审核、内容把关还是教学监督,始终坚持政治凝聚、强化政治引领、提供政治保障。

      学院党总支将课程思政建设作为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的关键性工程提上重要议程,每月至少召开1次专题会议研究课程思政建设,在党员大会、党支部集体学习、主题党日活动中融入课程思政建设理念,学院党政班子成员带头走进课堂听课讲课,联系专业教师,推动课程改革,形成“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相融合、“思想政治”与“立德树人”相衔接的良好局面。

      依托教师队伍中的党员骨干推动课程思政建设,是学院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一环。教师与学生接触最多、影响更直接,是德育元素的发掘者和激活者,而党员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先锋模范。为此,学院教工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优势,全力打造以“教师党员为引领,骨干教师为核心,青年教师为主体”的一体化课程思政教师队伍体系,通过支部专题学习考察、课程思政培育计划、学科思政素材库、课程思政“说课”观摩等一些列措施,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真正实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德育”“支部全面聚合力”的良好态势。

     

    深度挖掘:着眼专业课程体系

      按照“成熟一门推出一门”的标准,学院各教研室结合不同学科特色,分别修订教学大纲,制定了《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到人才培养体系之中。学院组织了30位来自不同语种、不同研究方向的教师组建7课程团队,从备课、说课到磨课、授课,深度挖掘专业的思政价值,充分梳理课程的德育元素。

      以专业导学为先导,以英、西、法、德、朝、日、阿等七大语种专业课程为支撑,以异域文化、国际关系和民族复兴为着眼点,学院全面构建起价值体系、知识体系、能力体系有机融合的专业课程思政体系。通过“第一课堂”让学生充分认识不同国家文化差异,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家国情怀、人文情怀和世界胸怀;通过“第二课堂”让学生全面系统地认识事物本质、认识世界,在对话、实践、碰撞中深化领悟、提升感悟。

      同时,学院组织开展课程思政大讨论和教学设计活动,把党的新思想新理论植入教材教案,形成个人与社会、科学与人文、人类与自然相融合的最大效应,围绕“国际环境与民族复兴”“当代青年的政治使命”等主题精心打磨了一批公共选修课程,引导学生立足所学专业、把握国际大势、站稳中国立场,将个人发展融入民族复兴大业。

     

    有机融合:实现立德树人目标

      课程思政建设不是单兵作战,而是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一环,既要放到人才培养的“第一课堂”中进行谋划,又不能忽略与专业课程相关的“第二课堂”。近年来,学院强调整合各种资源参与课程思政建设,并将多年摸索出的经验予以模式化、品牌化,打造了外语角、外国语言文化论坛、“团说团话”思想沙龙等多项学生喜闻乐见的“第二课堂”活动。以“外国语言文化论坛”为例,论坛以“增长见闻、开阔视野、启迪智慧”为宗旨,设立“学术能力培育、人才国际化培养、中外文化交流、国际问题探讨、区域国别研究、语言应用与文化传播”等多类主题,设有“大使论坛”“国际时事讲坛”“外语思政课堂”等子论坛。

      学院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依托党支部、教研室推出治国理政新思想多语种翻译赏析、与“习”俱进外语广播、“学习强国”一句话新闻翻译、“译世界”美文翻译等一批深受学生欢迎的线上引领活动,将“第一课堂”延伸到网络与校园,将专业教师育人平台拓展到课堂之外。

      学院坚持开门育人才,推动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相结合,为山东国际友城合作发展大会、青年企业家创新发展国际峰会、儒商大会、中德企业精准洽谈等重大会议、活动输送翻译、志愿者,累计400余人,真正实现了专业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紧密融合,打通课程思政与实践教学的“最后一公里”。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范红伟供稿)

    网站编辑:朱琳瑄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