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文明风,满目皆美景。
徜徉在仙桃的街头巷尾,一次迈步、一次转弯、一次凝眸,常常与文明不期而遇。
仙桃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统揽,把“文明指数”转化为“幸福指数”,越来越多的文明剪影逐渐连点成片,成为季节流转中最美的风景。
共握一把“文明尺”
每天一早,退休教师苏小敏都会沿着丝宝路散步打卡。“我这不是简简单单的早锻炼,而是上岗履行职责。”因为,她还有另一个职务——丝宝路市民副街长。
“哪里乱搭乱牵,哪里井盖破损,哪里绿化空缺,都要及时发现、及时反映。”苏小敏把丝宝路走了一遍又一遍,用志愿服务守护着城市的文明风景。
在仙桃,苏小敏的“同事”还有很多。以“街长制”“六联六包”为抓手,仙桃从制度层面破题,以共同缔造理念推进文明创建工作,不断构筑创建共同体。
全市31名市级领导、132家单位、6000多名党员干部定人定时定岗定责,常态化下沉一线,联社区、联小区、联路口、联路段、联公共场所、联村镇,包宣传、包卫生、包秩序、包绿化、包设施、包点位。
市“四大家”领导挂帅任街长,市直一级单位主要负责人任副街长,并选聘2000多名市民副街长。大家一次又一次用脚步丈量城市,对查找出来的问题挨个督办、逐项销号。
创建文明城市,人人争当见证者、参与者和建设者。
推进九大专项行动,聚焦城市顽疾治理,推动文明细胞创建,实施文明创建活动……从市领导到党员干部到普通市民,从家门口的环境卫生到城市精细化管理,一张全面、全域、全民创建的大幕徐徐拉开。
从“面子”到“里子”的嬗变
新建成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朵朵红梅吐芳枝头,茵茵绿草铺满花园,市民们带着孩子在家门口赏花、游玩,感受文明气息。
美景入眼,文明入心。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以“时代新风 文明仙桃”为设计主题,融入新时代文明主题概念,通过绿道、水景、廊架等景观元素,建成了集交流、健身、多功能于一体的活动空间,成为市民们的好去处。
一年来,仙桃建成樱花步道、紫荆花道、红枫大道、红梅游园等多个深受群众喜爱的网红打卡地,打造小游园12个,满足市民休闲、娱乐、健身的需求。
城市的核心是人,文明城市创建的最高标准是让人民满意。
仙桃树立城乡全域创建理念,坚持把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庭院、美丽田园“四美”共建扭在一起抓,15个建制镇旧貌换新颜,101个美丽乡村示范村串点成线,1万个美丽庭院示范户各美其美。仙桃城乡从“面子”到“里子”脱胎换骨,从“颜值”到“气质”整体跃升。
群众的需求在哪里,文明城市创建的目标就在哪里。
近3年,仙桃累计投入近百亿元用于城乡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实施文明创建补短板项目,每年新增学位、车位,新增养老、医疗床位,改造城区老旧小区,蝶变升级主要街道,建设城乡绿道、城乡小游园,15分钟健身圈、15分钟生活圈初步形成。
一个个老旧小区焕然一新,一条条背街小巷精致如画,一个个集贸市场提档升级,一座座公共卫生间明亮整洁……仙桃各地将文明城市创建的“责任清单”,一项一项干成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清单”。
每4人就有1名志愿者
一对母女因轿车坠河被困,命悬一线之际,西流河镇西沟村40多位村民不约而同,岸上拉绳子,水中砸车窗,合力从死神手中抢回两条鲜活生命。今年2月,仙桃“拔河式”救人英雄集体火爆全网。
“拔河式”救援,汇聚文明之光,托举起城市文明新高度。
一个人带动一群人,一群人影响一座城。如今,“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在仙桃大地蔚然成风。
先天性失聪的兰华带领50余名聋人加入志愿服务站,成立市孝雅使者“聋人协会志愿者服务队”“巾帼服务队”,累计为40余人解决看病难题,为5人解决家庭纠纷,为2人办理低保,帮50多人找到工作。
像兰华这样的志愿者不在少数。按照“21+N”配置,即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服务、助学支教等21支常备支队+若干支特色优势鲜明的志愿服务队,仙桃市共组建志愿服务队伍2126支,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全覆盖。
把阵地建在群众身边,把活动融入群众生活。仙桃定期开展“我们的节日”“龙船龙灯”民俗节、社区“邻里节”等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常态组织“红色文艺轻骑兵”“文化进万家”“戏曲进乡村”等文艺汇演,一大批农村群众由台下观众变为台上主角。
一条心、一块干、一起拼。仙桃市充分调动市民群众参与创城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变成人民群众“自己的事”。截至目前,仙桃注册志愿者超过29.8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24%,平均每4名仙桃人中就有1名志愿者。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风骨,它犹如春风,带来和谐与幸福,让仙桃拥有不同凡响的气质。(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吴文娟 通讯员 胡兵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