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四川彭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加快试点
    发表时间:2020-12-01 来源:山东广播电视台闪电新闻客户端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的一项重大举措,是推动党的群众工作落地落实、打通“最后一公里”和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凝聚民心汇聚力量的战略之举。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中,链入残疾人等重点群体的需求和资源,共同推动文明实践建设共建共享、协同发展,让实践中心更好地承载和发挥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功能。 

      今年以来,成都市残联与彭州市密切联系,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类资源,共同推动彭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并就残疾人工作和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协同推进进行了有益探索。 

     

      明确思路 建设“1+3+N”模式 

      彭州市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以“五个坚持”为工作原则,采取“1+3+N”形式开展实践中心试点建设。即,坚持一把手工程”,搭建市级设中心、镇(街道)设实践所、村(社区)设实践站的“三级”工作组织体系,建设N个实践基地。截至目前,在镇(街道)建有实践所13个,在村(社区)建立实践站52个,并建立了3个实践基地。

     

      统筹资源 搭建服务平台阵地 

      整合彭州全市各镇(街道)、市级相关部门资源,搭建理论宣讲、文化服务、教育服务、健身体育、科技科普、司法服务、社区便民七类公共服务平台,以志愿服务为主要形式,将基层公共服务阵地资源、人才资源、面向社会招募的志愿服务岗位等纳入中心管理数据库,合理调配、统一使用,形成多层次、分众化、互动式的综合性文明实践阵地。截至目前,“七大平台”共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3000余场,受益群众近20万人次。 

     

      针对需求 落实专业志愿服务 

      坚持目标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围绕当地中心工作,聚焦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切实培育了一批受欢迎、立得住的文明实践项目。从服务对象特点出发,精心设计主题活动项目和常态化活动项目,探索建立多层次、多元化、开放式的志愿服务项目库,并根据群众需要适度调整服务项目和服务内容。同时,依托彭州市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基地,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彭州特色的志愿服务品牌,推动志愿服务项目化、品牌化发展,让文明实践各项活动有价值导向,有文化内涵,有情感温度。目前,彭州已建立900余支新时代文明实践队伍,共有注册志愿者9.94万人,服务时长达21万小时。 

     

      因地制宜 培育地域文化特色 

      选取彭州市朝阳中路社区、官仓社区、金城社区、蟠龙村、白瓷艺术中心基地、鱼凫湿地基地等七个重点地区,依托各自党建引领、邻里守望、志愿者服务、文艺宣讲、社区文化传承等优势,积极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站点。结合残疾人群体优势,以残疾人文创这一特殊艺术为切口,积极融入当地文旅品牌矩阵,以残疾人基层服务新空间——“阳光家园”为阵地,以“悦·圆梦”为主题,精心打造包括蜀绣、编织、软陶等系列手作,成为当地文创品牌“彭州十三品”系列文创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利用展会、线上平台等进行线上线下展示展销,不断扩大当地残疾人文创产品的品牌影响力。 

     

      共建共享 探索残疾人事业智慧管理与服务 

      在成都市残联指导下,彭州市以强化基层残疾人服务、提升残疾人工作质效为着力点,在金城社区、蟠龙村两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探索将残疾人服务工作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新市民建设实践进行有机结合。下沉到社区发展治理,通过创建智能主题社区,综合利用物联网、互联网+、信息智能终端等现代信息技术,搭建残疾人综合服务系统——“互联网+残疾人”智能服务管理系统,最终实现了残疾人基本信息共享、实时动态监测,推动形成新型的残疾人管理服务模式,推动残疾人服务触角延伸到社区,提高基层社区服务综合能力,推动社区残疾人充分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系统的工程。下一步,双方将保持密切合作态势,加强试点,深化治理,共同推进彭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连片试点、模式成熟成型,将之打造成真正的“惠民工程”、“品牌工程”切实提高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网站编辑:白 梦洁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