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时代马院
    高水平引领 大格局发展 ——聚焦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建工作
    发表时间:2020-07-22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为“南方坚持马克思主义重要阵地”的高校,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第二批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并于2018年获评首批100个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单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于2019年成功入选一流本科专业“双万计划”。

      福建师范大学是省部共建高校、福建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福建省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近年来,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强化责任担当,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党建工作优势转化为学院事业发展的强劲动力,高水平引领、推动学院大格局发展、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学院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党建工作水平,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了“南方坚持马克思主义重要阵地”的地位。

     

      党建工作助推

      学科建设与科研攻关

      学科建设是提高高校教学、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水平的重要基础。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党建工作的引领助推下,坚持走高质量发展道路,调整优化政策、创新工作方法、集聚优势资源,推动学科建设和科研服务水平长足发展。

      早于2011年,学院就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该学科在2017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进入A-档学科行列,是福建省仅有的进入A-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2018年入选福建省高峰学科建设学科。不仅如此,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于2019年入选全国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成福建省仅有的从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体系。

      人才是学科发展的关键因素。去年,学院党委通过“引、育、转”等方式着力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推动了师资队伍规模日益壮大,结构不断优化。学院现有专职思政课教师90人,已完成师生比1∶350的要求,这不仅在全省高校是首创,在全国高校中也为数不多。

      学院党委还积极拓展途径,千方百计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聘请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一级教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专家许耀桐教授担任学院院长,引进国家“万人计划”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作为学科带头人,引进原中央编译部门研究员为学院闽江学者讲座教授,此外还引进教授、优秀博士10余人。

      高水平师资队伍直接推动学院科研成果数量和质量逐年上升。2017—2019年,学院科研立项共计108项,包括国家社科规划项目或相当于国家社科规划项目15项,省部级项目66项;纵向和横向科研经费达1300多万元;共发表CSSCI学术论文181篇。仅2019年,出版学术著作达9部,获民政部门一等奖1项,省第十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青年佳作奖1项。

      2020年,学院作为具体依托单位,负责福建师范大学组织申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研究”课题,该课题被列为2020年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特别委托项目。“获批该项目是对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作的充分肯定,对于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学校作为‘南方坚持马克思主义重要阵地’具有重要意义。”福建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李宝银教授说。

     

      党团教育助力

      人才培养水平提升

      从2018年开始,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开展合作,计划每年联合招收10名、用10年培养100名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计划博士研究生。该人才培养项目的落地实施,是对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水平的肯定与褒奖!2019年,学院新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专项支持计划”博士生招生名额15个,2019年博士生招生数达到29名,达到全校博士生招生总量的20%左右。2020年,在原有基础上又新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职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位专项计划”博士生招生名额3名,马克思主义理论专门人才层次规模得到进一步提升。

      如何把学生教育培养好,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学院党委秉持“政治导向为魂,师德教育为先,专业能力为本”的教育理念,着力提高学生道德修养、专业素养,在砥砺奋进中结出累累硕果,打造出示范作用显著的党团教育机制和学生工作育人体系。青年学生理论研读俱乐部(以下简称“读书社”)是学院社团工作的优秀品牌,获评全国百家大学生理论学习社团,先后有4个读书社获评福建省重点马克思主义理论读书社。

      读书社开展常态化活动,包括“5个有”,即理论学习有深度、实践活动有温度、紧跟时政有速度、心得体会有高度、宣传报道有热度。不仅在理论层面令师生耳目一新,更将理论学习渗透到自身实践中,向大众传输理论学习的热情。

      为了激发成员的阅读兴趣,读书社领衔举办了特色读书会活动——宿舍读书会。本活动每周举办一次,开展至今阅读了《社会主义五百年》《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国大历史》《苦难辉煌》等书目,创新了学习形式,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热情,在宿舍营造了一种积极阅读的氛围,并且由点带面,在本学院以及全校范围内掀起了一股阅读之风。在宿舍读书活动中不但增进了舍友、学生之间的感情,而且相互间的交流也提高了理论水平和理论素养。

      学院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精神和综合素养的发展,取得累累硕果。近年来,学院获得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1项,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1项;1人获第十三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奖,2人获评全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个人,3个学生党支部入选福建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学院团委获评全省共青团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学生团支部分别获得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全国高校共青团活力团支部、全国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团支部”、省五四红旗团支部标兵、省五四团支部等荣誉称号。学生社会实践团队连续8年获团组织“暑期三下乡”优秀实践营队称号。

     

      党建引领助产

      精准社会服务项目落地

      长期以来,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党建引领,融合专业优势与社会需求,积极开展社会服务,为师生搭建学以致用的平台,借助社会大课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实现“教学做合一”。通过社会服务活动,切实增强师生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真抓实做、走在前列,切实汇聚起推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的强大能量。

      去年7月,学院党委作为“融建党支部”单位之一,与其他单位共同开展“青年归乡里·古镇生芳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深入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嵩口镇等地,通过“联建党支部”党建工作载体,整合资源,通过“重走长征路、医疗服务到家、开展爱国主题教育、教育关爱帮扶、医疗资源下乡”等志愿服务活动,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感受当地的资源优势以及当前发展情况、发展方向。据悉,“融建党支部”是校村医三方相关融建单位积极探索基层党建工作的一种创新模式。融建单位本着“组织融建、资源共享、活动共办、发展共赢”的原则,结成“一家亲”、同下“一盘棋”、共筑“同心圆”。

      近年来,学院还先后成立了福建师范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古田研究基地、福建师范大学闽清乡村振兴研究院、福建师范大学屏南乡村振兴现场教学与研究基地等,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产业升级、乡村旅游、人才培养、理论研究、文创扶贫、产学研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合作,积极打造乡村振兴新标杆,实现“校地合作、产学共赢”,精准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乡村振兴发展贡献力量。

      除了从技术上、人才上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学院还注重从理论上进一步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主动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撰写的决策咨询报告累计被有关部门采纳86项,其中多篇获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并积极开展理论宣讲工作,于2018年被评为福建省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福建师范大学成立了党委讲师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是主力军,赴农村、社区、高校等基层开展宣讲工作。学院还推出了一系列政治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文化产品,作为载体宣传理论、学习新思想,如“砥砺奋进的五年”书签、“两分钟了解党的十九大”微视频、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系列口袋书等,宣讲内容形式等受到广泛认可。(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供稿)

    网站编辑:孙 梦雨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