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机关党建
    “五抓五促”推进科研院所高质量发展
    发表时间:2024-03-18 来源:旗帜网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党委(以下简称环科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自立自强,推进“五抓五促”工作法,增强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活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促进生态环境科技高质量发展。

     

      抓政治建设,促扛起政治责任 

      不断强化政治机关意识,坚定正确政治方向,把“两个维护”落实到生态文明建设科技支撑行动中。

      强化理论武装,筑牢思想根基。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党员干部,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等。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带头学、党员干部主动学,切实把党的创新理论运用到推动生态环保科技工作中。

      围绕国家重大战略,推动科技协同创新。坚决落实党中央关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长江保护修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开展跨学科、跨部门、跨单位联合研究和集智攻关。

      牢牢把握环保科技的人民性,把为民服务写在大地上。组建驻点科技帮扶组,深入一线,深度参与地方生态环境治理,提出“一市一策”“一河(湖)一策”“一行一策”差异化生态环境综合解决方案。

     

      抓思想建设,促践行使命担当 

      围绕中心工作,更好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统一思想、凝聚共识、鼓舞斗志、团结奋斗的重要作用,为高质量推进科研工作筑牢坚实思想根基。

      积淀文化底蕴,厚植科研沃土。打造科技大讲堂,参与“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我该怎么做”等活动,引导干部职工传承科技报国情怀、矢志不渝建功新时代。

      做细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凝聚力向心力。制订《关于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措施清单》,每年开展干部职工思想动态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和心理咨询,助力职工增强团队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

      选树身边典型,弘扬科学家精神。在环科院公众号设置“环保铁军·人物故事”专栏,开展“献身环境科技事业、打造生态环保铁军”等活动,对优秀员工予以表彰奖励,利用院门户网站等平台,持续宣传先进典型,弘扬潜心科研、矢志报国的科学家精神。

     

      抓组织建设,促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 

      把党的领导贯穿科研业务全过程,坚持党建和科研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强化党支部组织建设,选优配强党支部“带头人”。明确党支部书记原则上由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支部副书记兼任纪检委员,其他支部委员注重从研究室负责人、业务骨干中酝酿推选,有效扭转党支部虚化、弱化的局面。

      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促进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制发《关于促进党建与业务融合的党支部党建工作考评办法》,设置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等6项考核内容,切实做到以考促干、以考促改、以考促效。

      探索“互联网+党建”模式,推动党建工作规范化精细化。建立党员信息数据库,各党支部每月线上报送工作信息,党委办每季度进行统计公示,年底考核提取信息、对账检查。

     

      抓作风纪律建设,促铁军队伍打造 

      不断强化政治监督,做实做细日常监督,持之以恒纠“四风”树新风,为做好生态环保科技支撑工作提供坚强纪律和作风保障。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营造风清气正科研环境。环科院党委每半年、党支部每季度召开全面从严治党形势分析会,院纪委委员、党支部(总支)纪检委员参加各党支部年度组织生活会,开展交叉督导。

      做实做细日常监督,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开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执行情况监督检查,组织开展科研经费使用、财务审计政策宣讲,梳理财经领域突出问题,加强科研业务经费收支的日常审计和专项审计。

      常态化开展教育引导,推动转作风树新风。认真开展党风廉政教育月活动,经常开展党章党规党纪教育。组织传达典型案例通报,定期在内网“警钟长鸣”专栏转发案例及评论,时刻提醒党员干部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

     

      抓制度建设,促治理能力提升 

      坚持以建章立制管根本、管长远,以完善机制保落实、促提升。

      健全党建制度体系,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印发环科院党委工作规则,配套出台环科院党建工作领导小组议事规则、纪委工作规则、“三重一大”决策实施办法等制度,保障工作安全顺利运行。

      构建现代科研治理体系,谋划长远创新发展。开展重大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强化“前店后厂”工作模式,对标国际先进开展学科评估,优化调整学科研究方向。

      完善人才培养使用制度机制,持续释放科研人员队伍活力。全链条抓好人才“选育管用”,立足自主培养实施青年英才培育计划,为青年人才配备导师,建立包括项目实习、挂职锻炼等多种方式的人才培养机制。

      
      
    网站编辑:朱琳瑄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