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勒泰地区地处祖国西北边陲,边境线长达1197公里,边境牧区群众居住分散、流动性强,呈“点多、线长、面广”特点。为破解边境一线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难度大、管理成本高、工作效率低、失管漏管等情况,近些年来,阿勒泰地区进一步深化“雪都筑堡垒,边关党旗红”工程,推动边境牧区各级党组织在“强组织、优服务、促发展”上下功夫,绘就边境稳、边关美、边民富的美丽画卷。
支部建在边境一线
“今天乡(镇)党建办、矛调中心、牧办、边境警务站、林管站的同志都在,我们商量一下联合巡边相关事宜……”近日,阿勒泰市拉斯特乡党委书记李卫龙在边境联席会议上,对推进地区共建共治共享边境党建工作作出安排。
边境牧区除了风吹草低见牛羊,更有党徽闪耀、党旗飘扬。阿勒泰地区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要求,组建66个边境一线临时党支部(党小组),设立625个党员中心户,制定边境治理实施方案,从组织固边、联建强边、善治稳边、惠民安边、富民兴边5个方面,细化具体工作措施19条,着力构建区域统筹、上下联动、条块协同、共建共治共享边境党建工作格局,不断夯实党建引领边境治理水平。
“我们通过持续深化党政军警民兵‘六位一体’联管联控机制,健全完善边境管控、矛盾调解、边民自治工作措施,持续深化打防管控相配合的边境管控体系建设。同时,突出联建强边,健全一核多元、条块联动的运行机制,坚持组织联建、阵地联用、队伍联育、活动联办、品牌联创,有效整合资源、凝聚力量,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边境牧区党建工作格局。”阿勒泰地委组织部副部长张明说。
“石榴籽”服务站暖民心
近日,在布尔津县窝依莫克镇夏牧场上,牧民阿克力·特列克正在赶着自家200只羊前往夏牧场,途径玉什塔斯“石榴籽”服务站,天色已晚,阿克力快速将羊群赶进边境牧场上修建的暖圈中,自己则在“石榴籽”服务站休息。
以边境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阿勒泰地区按照有场所、有设施、有标志、有党旗、有书报、有制度“六有”标准,采取“总站+分站”模式,在县(市)牧办设立7个边境“石榴籽”服务总站,依托乡(镇)牧办、边境警务站、幸福驿站等场所设立143个边境“石榴籽”服务分站,配套设置小澡堂、小厨房等服务设施,切实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边境牧区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引领作用,积极组织共建单位干部、结亲干部、包村联户干部到边境一线开展活动,围绕宣传党的声音、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等主题,开展联合主题党日、医疗救助进边境、联合巡逻、走访服务群众等“边境一线集中惠民日”活动369场次,开展冬不拉宣讲、“石榴籽”文艺小分队演出、军民共建等活动622次。
如何以联建共建推动各区域发展?如何为区域合作共治、处理矛盾问题搭建桥梁?针对边境党建工作难点堵点,阿勒泰地区全力推动乡(镇)矛调中心、乡(镇)法庭功能向边境一线延伸,组织县乡法律顾问、乡(镇)矛调中心、牧办、边境警务站、林管站等边境一线各支力量,组建一支边境调解队伍,建立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首问负责制”,积极探索“草原法庭”“毡房说事点”等载体,抓实矛盾纠纷预警防范、风险评估、排查化解、定期回访4个关键环节,实现矛盾纠纷“零上交”。截至目前,累计开展防洪抢险、森林(草原)防火等应急处突行动168次,调解群众矛盾纠纷800余件。
特色产业兴边富民
“今天你直播了吗?”这是近期阿禾公路边境牧区党员牧民见面打招呼的常用语。
边境群众怎么富起来?阿勒泰地区大力推行“党建+兴边富民”“党建+特色产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持续健全完善“党组织—龙头企业—基地—牧民群众”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成立畜牧业合作社68个,切实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和牧民“双赢共富”。依托边境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民俗文化资源,积极开发春秋转场游、牧区游、边境游等系列文旅融合项目,策划推出新疆环阿尔泰山千里画廊、阿禾公路四季游等精品旅游线路,加大各类特色民族节庆活动的挖掘,推动群众户均增收2万余元。大力发展驼奶、牛羊肉等特色畜产品,实施“互联网+”农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鼓励463户牧民参与直播带货、直供直销等电商营销,实现产品增值、牧民增收。
近日,在阿勒泰市蒙克牧场举行的“周末不‘寻’常 重逢蒙克松弛感”主题活动现场,包尔萨克、果酱、马肠子、手工刺绣、奶酪等各类特色商品供不应求。这得益于县(市)边境“大工委”统筹,定期举办养殖、农机修理、奶制品加工等培训班,加强供需精准对接和信息技术服务保障,县级专家服务队公开咨询热线、服务范围,支持帮助牧民发展民宿、牧家乐、畜产品初加工等致富产业,切实增强农牧民勤劳致富的内生动力。
“如今,许多游客不远千里,踏进油画般的草原,体验牧区生活,我们充分发挥‘党建+牧区旅游’优势,依托全域旅游大环境,积极整合边境牧区优势资源,建立富民兴边的多元格局,以特色产业发展带动牧区群众增收致富。”新疆阿勒泰地委委员、组织部部长刘冰清说。
(作者:本报通讯员 曹新奇 李海珊 单国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