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 主管

《党建》杂志社 主办

党建网 > 党建工作 > 企业党建 >
党建网 > 党建工作 > 企业党建 >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新发展理念引领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

发表时间:2025-11-19 来源:学习时报

作为我国核电发展的主力军、清洁能源发展的国家队,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广核)在“十四五”期间坚决扛起能源安全与科技自立自强的政治责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主责主业,深化改革创新,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核心功能显著增强,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经营发展迈上新台阶,在建设世界一流清洁能源企业的征程上迈出坚实步伐,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

坚定不移推进创新发展,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中广核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十四五”期间累计投入科技创新资金超过270亿元,系统布局并扎实推进“华龙领先工程”“燃料应用工程”等六大科技创新示范工程,研发投入强度稳步提升。

在核能领域,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12项主要技术指标达国际最优水平,先后完成欧洲用户要求认证和英国通用设计审查,通过国际性深度技术检验,证明了我国核电的创新能力和技术能力。在广西防城港全面建成中广核“华龙一号”示范工程,首堆首循环能力因子达98.2%,创国内三代堆最优纪录。自主核级数字化仪控平台“和睦系统”打破国外垄断后,已广泛应用于“华龙一号”、高温气冷堆等33台核电机组,实现二、三、四代核电各种堆型、各种技术路线的应用覆盖。在非核领域,槽式光热自主型号建设稳步推进,在青海建立“光热熔盐槽式回路试验平台”,产学研结合推动技术进步。治疗癌症的质子医疗设备成功下线,高端医疗装备实现突破,智能核测控技术拓展至海关、口岸、医疗卫生等应用领域。

围绕核能、新能源、核技术和数字化等领域,着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在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长三角地区布局三大研发平台,主动将自身经营发展融入国家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和改革创新的浪潮之中。

坚定不移推进协调发展,拓展高质量发展新空间。中广核坚持系统观念,着力推动核电与新能源协同发展、区域合理布局、产业链上下游紧密协作,不断提升发展的整体性、平衡性。

以重大项目带动区域协调发展,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东北全面振兴等国家战略,在沿海省份布局十大核电基地。“十四五”期间中广核在运在建核电机组48台,装机规模达5601.8万千瓦。“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稳步推进,“一台比一台好”的态势基本形成。新能源项目已覆盖31个省区市,新能源在运装机规模将达到7000万千瓦,规模效益位居行业前列。积极探索“核风光储”一体化清洁能源基地建设,推动核电基地温排区光伏、核能供暖等多元化应用,服务不同地区的能源供应。

实施核能领先、新能源倍增、数字化跃升、核技术突破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计划,大力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组织开展光热、质子医疗等领域技术攻关、资源整合和场景建设,已累计带动产业链上下游超1.7万家企业共同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产业链龙头作用。

坚定不移推进绿色发展,培育高质量发展新优势。能源行业的绿色转型关乎美丽中国建设全局,关乎全球生态安全。中广核聚焦清洁能源主责主业,全力提供安全、稳定、高效的清洁电力。

自1994年大亚湾核电站投运以来,中广核累计向社会供应清洁能源超3万亿千瓦时,等效减排二氧化碳超28亿吨,相当于种植森林超670万公顷,生态效益显著。积极探索清洁能源发展新模式,稳步推动“新能源+”融合发展,大力布局“光热+”项目,建成“沙漠治理+光伏农业”“海洋牧场+海上风电”“新能源+氢氨醇”等一系列融合发展示范项目,实现土地、海域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引领清洁能源行业的多元化融合发展。

各清洁能源项目与周边自然环境相融相生,已形成“大亚湾核电有白鹭、阳江核电有海豚、宁德核电有茶园、红沿河核电有花海、防城港核电有红树林、台山核电有黑耳鸢、风电场有风车花海”等独具特色的生态景观,绘就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图景。

坚定不移深化开放合作,形成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国资央企作为对外开放的排头兵,必须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更高水平开放中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中广核起步于中法合作建设的大亚湾核电站,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深化改革而盛,血脉中印刻着开放包容的发展基因。从高起点起步共建大亚湾核电站,到携手建成采用欧洲先进压水堆(EPR)三代核电技术的台山核电站,成就了中法核能合作的佳话。持续深化人才、技术和科技等领域的合作,积极向芬兰奥尔基托洛3号机组、法国弗拉芒维尔3号机组等EPR项目输出建设经验,开放合作范围更加广泛、形式更加多元、内容更加丰富。

借鉴中法合作的宝贵经验,中广核持续扩大海外合作步伐,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清洁能源产业生态圈,业务已覆盖马来西亚、巴西等21个国家和地区。进一步拓展境外新能源业务,在运在建装机近1400万千瓦,已形成“一横两纵”发展格局,持续为全球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洁动力。积极优化产业布局,在南部非洲投资建设的湖山铀矿是世界第三大铀矿,成为中非合作共赢的典范;在中亚建设的中哈核燃料组件厂推动哈萨克斯坦实现了产业链向高端转移;在马来西亚建成东南亚规模最大的气电项目,年均发电量约占马来西亚总用电量的10%;在巴西建成的多个风电项目带动风机产业链出海。一个个典型项目的落地,在“一带一路”沿线书写着合作共赢的篇章。

坚定不移推进共享发展,强化高质量发展新担当。国资央企不仅要做强做优做大,更要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在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和谐中发挥顶梁柱作用。

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深入广西凌云、乐业定点帮扶,积极开展广东、福建等省区乡村振兴工作,投入帮扶资金7.68亿元,连续7年在中央企业定点帮扶成效考核中获得最高评价等次。打造广西百色农产品辐照保鲜、中广核“白鹭班”教育帮扶等标志性项目,探索出科技赋能、产业带动、志智双扶的有效路径。

秉承“建设一个项目,带动一地经济,造福一方人民”理念,成功推动深圳大鹏社区、阳江东平镇等一批核电基地周边村镇崛起,将绿色能源转换为发展资源。坚持“一国一策”,打造一揽子海外履责新模式,实施了一系列“小而美”的惠民项目,如马来西亚“埃德拉助学计划”、老挝“萤火计划”等,不断深化与项目所在国各类群体的交流互动,在人文相融之中厚植美好情谊。

(作者系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长利)

网站编辑:穆菁
党建网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