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化工:坚定当好石油化工行业绿色发展排头兵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党组
实现“双碳”目标,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化)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胜利油田、九江石化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推动化石能源洁净化、洁净能源规模化、生产过程低碳化,努力在石油化工行业绿色发展中走在前、作表率,为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美丽中国建设积极贡献石化力量。
推动石油化工行业绿色发展意义重大。石化化工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支柱产业,推进绿色发展、走好新型工业化道路,对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推动石油化工行业绿色发展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必然要求。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石油化工行业作为重要的能源生产者、原材料提供者,传统上耗能和排放也比较大,必须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加快推动绿色发展,为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作出更大贡献,为建设美丽中国注入更加强劲的动能。
推动石油化工行业绿色发展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举措。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发展规模大、企业数量多,减排降碳任务艰巨,面对“双碳”目标约束,必须加快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控制碳排放总量和强度,更好统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产业安全和绿色低碳发展。
推动石油化工行业绿色发展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题中之义。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对标高质量发展和培育新质生产力要求,我国石油化工行业迫切需要以绿色发展为方向,持续进行技术革命、产业变革、制度创新,全面重塑用能结构、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积极锻造新质生产力,走好新型工业化道路。
中国石化引领石油化工行业绿色发展的实践探索。推动石油化工行业绿色发展,是全行业的共同责任。中国石化作为国有重要骨干企业,责任重大。近年来,中国石化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实施“绿色企业行动计划”“能效提升计划”,纵深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和长江、黄河流域企业生态保护,制定“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推动实施碳达峰八大行动,公司连续15年获得“中国低碳榜样”称号,获评中国工业碳达峰“领跑者”企业,走出了一条具有石化特色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上争当标杆。中国石化全力做好“既要绿色低碳又要能源安全”大文章。大力实施七年行动计划,统筹推进油气增储上产和绿色低碳发展,油气产量当量连创历史新高。特别是加快天然气跨越式发展,涪陵页岩气田成为国内首个探明储量超万亿方的大页岩气田,西南油气分公司全面建成“百亿”气田,四川深层页岩气开辟万亿方资源新阵地,书写了气化神州大地、建设美丽中国的新篇章。加快推动炼化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打造世界级炼化基地,统筹推进老旧装置淘汰退出和更新改造,建成公司首个4000万吨级炼油基地,海南乙烯、九江芳烃、南港乙烯等一批标志性示范工程投产运行,公司千万吨级炼油产能占比达80%、跻身世界领先地位,以产业结构优化促进绿色低碳转型迈出坚实步伐。
在增强绿色能源供给能力上走在前列。中国石化坚持把新能源业务摆在突出位置,积极拓展产业疆域,推动新能源纳入公司主业并加快专业化发展,加快布局以氢能供给、清洁供热、清洁供电、生物燃料供应为主体的新能源产业。锚定打造“中国第一氢能公司”目标,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已安稳运行800余天、2025年前8个月绿氢产量占全国的50%以上;鄂尔多斯风光制氢项目全面动工建设,建成包括11个供氢中心、146座加氢站在内的全球最大加氢网络。引领我国地热产业发展,成功承办世界地热大会,累计建成地热供暖能力超1.2亿平方米,把地下“绿色空调”送入千家万户。主动拥抱电动革命,建成充换电站超万座,月度充电量跻身全国第六。积极推进“万站沐光”行动,累计建成超7000座光伏站点,风光装机规模超2300兆瓦。
在攻关绿色低碳技术上勇攀高峰。中国石化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绿色低碳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取得了一批重要创新成果。打出我国最深地热科学探井,自主研发生物航煤首次加注国产大飞机试飞成功,陆相页岩油气、航空润滑油、氢燃料电池催化剂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取得突破,为我国能源化工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注入创新动能。大力推进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开发应用,国内首个百万吨级CCUS示范项目及配套的我国首条二氧化碳长距离输送管道投产运行,将齐鲁石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输送至胜利油田注入地层,既降碳减排又驱油增产。主动融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启动建设深层地热富集机理与高效开发全国重点实验室,牵头建设深部地热、氢能、生物制造等原创技术策源地,成立国内首个碳全产业链科技公司,国际CCUS技术创新合作组织获国务院批复成立,以创新体系建设引领绿色低碳技术攻关迈出坚实步伐。
在推进节能降碳减污上奋力探索。中国石化坚持把节能提效作为最直接、最有效、最经济的降碳举措,大力实施能效提升计划,“十四五”期间累计实施能效提升项目近2000项、节能约350万吨标煤,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约740万吨。不断优化用能结构,实施电气化改造,绿电消费规模位列全国第三。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市场,强化碳排放统计核算、产品碳足迹管理、碳交易统筹管理,为碳市场健康发展贡献了石化力量。大力实施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行动,牵头建设废塑料回收利用体系,在新疆塔河炼化建成我国首座万吨级废塑料连续热裂解工业示范项目。积极参与组建中国资源循环集团,助力打造全国性、功能性资源回收再利用平台,推动实现全社会废弃物应收尽收、能用尽用。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造国内首家“无废集团”创建试点,近年来,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指标大幅下降。
致力为石油化工行业绿色发展贡献更大石化力量。新征程上,中国石化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锚定“双碳”目标,着力构建“四个体系”,进一步擦亮绿色底色,加快培育壮大绿色产业和新质生产力。
着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坚定践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推动油气、新能源、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力争未来形成油、气、新能源“三足鼎立”之势。重新定义资源禀赋,用好油气区块土地资源,探索油气风光热储一体化开发模式,积极培育“油气+新能源+CCUS”应用场景,奋力实现勘探大突破、油气稳增长。把发展新能源产业作为重中之重,大力推进绿氢业务由工业示范向商业化开发转变、绿电业务由小型化分散化向效益化规模化转变、地热业务由数量规模领先向质量效益领先转变,打造新的增长极。
着力构建自主可控、前沿引领的绿色技术体系。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努力取得更多原创性、引领性绿色低碳技术成果,为统筹保障能源安全、实现“双碳”目标打下坚实技术基础。特别是,将推进氢能全链条技术、地热能技术等研发与工业转化,牢牢掌握新能源发展主动权;大力攻关废塑料化学回收关键技术,加大可再生资源生产生物基化学品技术开发与应用力度,支撑打造绿色循环产业体系;加强低成本二氧化碳捕集技术攻关,发展“二氧化碳驱油+地下封存”等协同利用技术,推进以二氧化碳为原料生产化工产品和高端材料技术研发,引领CCUS产业规模化商业化发展。
着力构建融合互促、集群发展的低碳产业体系。推动绿色低碳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的广泛应用,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构建绿色低碳产业集群。统筹推进绿色能源供给和炼化项目建设,加强装置电气化研究和改造,进一步提高绿电应用占比,发展绿氢炼化,提升炼化业务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水平。加快打造世界领先的碳减排解决方案、环境综合治理、资源循环利用综合服务商。
着力构建共创共享、互惠互利的开放合作体系。牵头制定石化行业碳排放监测、报告和核查标准体系,深化产品碳足迹管理,力争尽快建成覆盖主要石油石化产品的碳足迹数据库,早日实现国际互认。积极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发挥国际CCUS技术创新合作组织等平台作用,推动绿氢、CCUS、生物基材料等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与成果转化,构建互信合作、互利共赢的行业生态,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中国智慧、石化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