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 主管

《党建》杂志社 主办

党建网 > 党建工作 > 企业党建 >
党建网 > 党建工作 > 企业党建 >

中核国电漳州能源:坚持系统思维推动能源生产方式变革

发表时间:2025-09-16 来源:学习时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二十大报告围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等作出战略部署。中核国电漳州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漳州能源)的探索实践,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诠释,同时揭示了新发展阶段能源革命的内在逻辑。漳州能源以系统思维重构能源生产方式,矢志打造全球最大“华龙一号”核电基地、福建省最大抽水蓄能项目,以创新驱动突破技术壁垒,以协同共治重塑产业结构,高质量书写“十四五”规划收官的绿色答卷。

发展范式的生态引领

漳州能源以核电项目为核心,研究多能互补的新业态模式,积极探索清洁能源的多元发展,开发建设运营核电、抽水蓄能等多个清洁能源项目。漳州核电项目规划建设6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云霄抽蓄项目规划建设6台可逆式水轮发电机组。同时,积极开发利用核电厂址周边风电、海上光伏资源。此外,深入探索核能的综合利用,积极对接福建古雷港经济开发区,稳步推进核能供汽项目。通过构建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体系,将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协同性原理转化为能源生产的新模式。

这种转化在价值维度上,突破了“经济——生态”二元对立思维的禁锢,建立生态价值的创造性转化机制。通过核能综合利用创新,将核能的绿色低碳属性发挥出最大价值,形成“能源生产——生态维护——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

在系统维度上,破解了能源系统供需平衡的矛盾。漳州能源构建的“核基荷+蓄调节+风光补充”模式,通过不同形式能源的耦合与功能互补,使系统整体效能产生“1+1>2”的效应。

在治理维度上,重构能源革命的实践主体,建立“技术创新——产业协同——政企参与”的多元共治格局,推动能源革命突破单一技术变革范畴,成为涉及生产关系调整、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系统工程。

技术创新的认识突破

“华龙一号”秉承安全第一原则,在汲取40余年核电科研、设计、制造、建设和运行经验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了一系列重大自主攻关,其中包括“177”堆芯设计、能动与非能动相结合的安全理念、双层安全壳等,使得“华龙一号”各项指标完全满足国际三代核电以及国内外最新法规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也将核电技术列为中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重大成果之一,充分体现了核电行业以创新为核心的新质生产力。

“华龙一号”的研发制造,有力地推动了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目前,在漳州核电项目上首次应用了包括国产化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平台、国产化主管道自动化焊接技术等一系列新设备、新技术,进一步提高了“华龙一号”的自主化、国产化水平。当前,漳州核电1/2号机组设备国产化率超过90%,3/4号机组设备国产化率将进一步提高到95%以上,带动国内上下游产业链5400多家企业,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转型升级机遇,助力推动核工业全产业链乃至我国装备制造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为我国新时代核电产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截至目前,我国在运、在建和核准建设的核电机组共112台,总体规模跃居世界第一,尤其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机组总数达到41台,成为全球在运在建机组总数最多的第三代核电技术,标志着我国核电技术与综合竞争力跻身世界第一方阵。

作为“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的始发地,漳州核电1号机组于2025年1月1日投入商业运行,历经62.5个月的工程建设,实现了安全质量“零事故”,创造了“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的最优工期。

“华龙一号”的创新实践,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范式。“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采取“工程需求牵引——核心技术升级——综合竞争力提升”的路径,以重大工程为载体整合创新要素,充分借鉴“华龙一号”国内外首堆的建设经验,助力我国第三代核电技术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的跨越,充分验证了新型举国体制在关键技术攻关中的制度优势。

能源治理的创新重构

漳州核电、云霄抽蓄项目均位于漳州市云霄县,地处福建省最大的厦漳泉用电负荷中心,且毗邻广东,是闽粤联网工程的所在地,具有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的天然优势。

漳州核电、云霄抽蓄项目全面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超635亿千瓦时,将进一步优化福建省能源结构,改善福建省“北电南送”格局,对保障福建省电网安全可靠运行发挥重要作用,为福建省早日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核电是安全、清洁、高效的能源,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每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每年可发电约100亿千瓦时,满足100万人一年的生产生活用电需求,相当于减少标准煤消耗31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16万吨。从核电项目全生命周期考虑,从项目落地到机组退役大约100年的生命周期内,核电将为当地汇聚大量高层次人才,在创造就业机会、提高财税收入、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作出积极的贡献。

在国际合作层面,“华龙一号”的成功设计建造运营,为全球提供了发展三代核电的中国方案,已经成为中国核能技术解决方案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每出口一台“华龙一号”,全寿期可带动约1000亿元经济效益,带动中国装备制造走出去。“华龙一号”在海外已成功实现2台机组正式商运、1台机组在建,并且与阿联酋、哈萨克斯坦、阿根廷等多个国家合作的“朋友圈”不断扩大。通过技术输出和国际标准制定,重构技术标准与规则话语体系,推动中国从全球能源治理的参与者向规则制定者转变。这种从产品输出到标准输出的跃升,不仅体现技术实力的提升,更彰显中国方案对全球能源治理体系变革的贡献。

“十五五”期间,漳州能源将坚定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全力以赴推动“双碳”目标实现,打造好全球最大的“华龙一号”核电基地和福建省最大的抽水蓄能项目,朝着建设中国综合性清洁能源基地的战略目标稳步迈进。

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漳州能源的生动实践证明:当生态文明理念深度融入发展实践,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通道就会越走越宽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图景必将成为现实。

(中核国电漳州能源有限公司党委  供稿)

网站编辑:穆菁
党建网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