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 主管

《党建》杂志社 主办

党建网 > 党建工作 > 企业党建 >
党建网 > 党建工作 > 企业党建 >

践行“三个担当”谱写绿色能源新篇章

发表时间:2025-09-09 来源:学习时报
张焰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中核集团新能源产业将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坚定改革创新、厚植人民情怀,系统布局绿色能源、着力实施风光并举、注重推进延链强链,全力以赴抓好经营、迭代升级内生动力、持续拓展发展空间,聚焦夯实基础、创新探索机制模式、统筹做好解困纾难,在奋力谱写绿色能源新篇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走好实现共同富裕新征程中,扎实践行政治担当、经济担当、社会担当。
牢记“国之大者”,在奋力谱写绿色能源新篇章中扎实践行政治担当
一是乘“双碳”之势,系统布局绿色能源。牢牢把握“双碳”目标历史机遇、紧密结合自身发展优势、强化发展绿色能源顶层设计,依托中核集团核工业全产业链独特优势,积极推进“核电+”“核产业链+”等开发模式,形成以风电、光伏为主体,以氢基能源、新型储能等为重要方向,以水电、抽水蓄能等为重要支撑的具有中核特色的新能源产业体系。
“十四五”以来,中核集团新能源产业扎根于全国30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从东北平原到南海之滨,从西部戈壁到东部沿海,从深耕国内到布局海外,绘就“南北协调、东西并进、内外联动”的发展格局。截至目前,在运装机规模超5000万千瓦、在建装机规模约2300万千瓦、可控装机规模突破1亿千瓦,年度上网电量达600亿千瓦时,“十四五”以来,累计发电量超2460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燃烧标准煤约7420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约1.83亿吨、植树造林约91.5亿棵,坚决压实扛牢能源转型责任,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
二是通新质之道,着力实施风光并举。聚焦做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大资源投放力度,丰富风电光伏业态,全方位推动风电光伏发展,初步实现风电光伏量的突破,打造出一批代表性项目:全球超高海拔地区单体容量最大的风电项目——萨迦30万千瓦风光储电站实现多能互补、保障牧民供电;“渔光互补”——江苏金湖振合光伏项目构建水上发电、水下养殖模式;大规模沟渠光伏——天津宁河苗庄镇新时代农村共同富裕示范基地项目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乡村振兴。
“十四五”以来,中核集团新能源产业以风电光伏为主赛道,提升投融建运协同效能,逐步形成“风光并举、业态丰富、空间广阔”的业务布局。截至目前,中核集团新能源产业风电装机规模超1350万千瓦,光伏在运装机容量超3690万千瓦。
三是用系统之法,注重推进强链延链。树牢践行系统观念,用好中核集团核产业优势,准确把握新能源产业发展痛点,发挥新能源产业投资主体优势,统筹强基固本、向上延伸、向下探索,着力贯通核产业与新能源产业,打通新能源产业上下游,探索搭建中核特色、创新驱动、协同高效的绿色能源产业体系。
“十四五”以来,中核集团新能源产业秉持系统创新理念,加速推进熔盐储能+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科技示范项目落地,着力提升中核集团新能源产业竞争力;依托“新疆三峡”阿尔塔什水利枢纽、新疆装机规模最大的若羌抽水蓄能项目等水电、抽水蓄能重大工程,有序推进多个水风光储一体化千万千瓦级大基地建设;全球最大线性菲涅尔光热发电项目——甘肃玉门“光热储能+光伏+风电”示范项目如期投产;国家能源局“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张北百兆瓦先进压缩空气储能国家示范项目发电;布局中核科右前旗风储制氢制氨一体化示范项目、中核通榆绿色氢氨醇一体化项目,推动发电业务向下游高附加值产业延伸。
坚定改革创新,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中扎实践行经济担当
一是扭发展之要,全力以赴抓好经营。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坚持稳当前和利长远相结合,聚焦提升生产经营质效,全力以赴调结构、防风险、稳增长,着力推动速度规模和质量效益协调发展,以价值创造推动内涵式发展,动态调整投资逻辑、提高项目收益标准,逐步建立工程数值管控系统、有效抓实安全质量过程管理,多措并举降本增效,严守各类合规底线、着力防范化解风险挑战。
“十四五”以来,中核集团新能源产业坚定不移拓市场、活资本、抓建设、重产销,着力补齐发展短板、夯实资产质量、更好蓄势提能,较好实现各项经营目标。截至2024年底,资产总额超3500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超270%,利润总额超40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超150%,多措并举实现资产负债率稳中有降、确保快速发展的同时负债可控。
二是走改革之路,迭代升级内生动力。始终坚持把改革作为破局攻坚“关键一招”,深入落实“两个一以贯之”,在挑战中把握机遇、在困境中找到出路,坚持守正创新,奋力追求卓越,将改革理念、方法、行动贯穿于企业改革发展全过程、经营管理各方面,一体推进卓越绩效模式贯标推广、领域专家体系建设、基于企业架构的数字化转型,紧密结合发展需要迭代优化改革举措,全面提升企业发展内生动力。
“十四五”以来,中核集团新能源产业扎实开展改革行动,着力推进集约化改革、数字化转型、穿透式监管,核心功能切实增强,核心竞争力切实提升。创新搭建“三级四化、四梁八柱”管理架构,基本实现产业“一盘棋”、开发“一张图”、生产“一张网”;统筹规划安全生产信息系统,重构“省级集控、区域检修、场站少人/无人化”新型生产管理体系;逐步提升智能光伏核心技术能力,发明专利逐年增多,科研成果转化效能提升。
三是扬双海之帆,持续拓展发展空间。锚定赋能构建新发展格局,直面“从零开始”的巨大挑战,积极有序实施“双海”战略。立足国内,在巩固陆上发展基本盘基础上,自觉主动融入海洋强国建设,注重高效协同,关注人海和谐,分域分层用好海洋资源,大力推动海上风电光伏发展。面向海外,积极响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坚定不移“走出去”,统筹国际市场,利用国际资源,整合优质要素,着力布局海外风电光伏项目,持续巩固双循环的桥梁纽带。
“十四五”以来,中核集团新能源产业向“海”图新图强,初步实现产业陆地海上协同、国内国际互促。创新“核电产业+海上风电光伏”协同模式,全国最大海上光伏项目——中核田湾200万千瓦滩涂光伏示范项目,与田湾核电耦合构建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广东湛江徐闻东二海上风电项目开工建设,积极探索海上风电综合能源服务模式。聚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代表处和分公司,布局风电、光伏等新能源项目,完成哈萨克斯坦阿拜15万千瓦风电项目交割,推动保加利亚6万千瓦光伏项目落地,推进马来西亚、柬埔寨项目建设。
厚植人民情怀,在走好实现共同富裕新征程中扎实践行社会担当
一是循长远之道,聚焦夯实基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记践行中央企业社会责任,积极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做到企业发展到哪里、民生工程就要延伸到哪里。从经济发达地区到边疆民族地区,从水利水电工程到新能源项目,从直接投资到引进产业,在项目开发建设运营全过程中,注重夯基础、利长远,统筹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就业岗位、持续贡献税收、建设基础设施等,多措并举赋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持续注入央企力量。
“十四五”以来,中核集团新能源产业累计完成绿色能源固定资产投资约1500亿元,建设了一大批重大项目,带动超万人就业上岗。总投资超100亿元的“新疆三峡”——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彻底解决了叶尔羌河千年水患,持续发挥着防洪、灌溉、生态、发电等综合效益,优化改善南疆电力供应,持续惠及沿岸240万百姓。总投资超65亿元的“中核首蓄”河南五岳抽水蓄能电站,设计年发电量近9亿千瓦时,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0万吨,同时极大改善华中电网能源结构,为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
二是探携手之路,探索创新机制模式。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再到共同富裕,始终基于自身产业资金优势,自觉响应党中央决策部署,悟透用好国家配套政策,紧密结合各地区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实际情况,坚持党建引领、创新驱动,坚持市场运作、互利共赢,从探索“扶贫七法”到实施“双帮五促”,创新打造多种机制模式,以绿色能源开发利用为主路径,提升农村资源要素价值,助推农业迈向现代化,拓展农民增收增富路径。
“十四五”以来,中核集团新能源产业统筹产业振兴、战略合作、创新创效,打造出诸多推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机制模式和示范项目。在宁夏同心县创新形成“产业引领+战略合作”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同心模式”,助推将该县风光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推动该县在产业兴旺发达、农民富裕富足上迈出坚实步伐。
三是应民生之盼,统筹做好解困纾难。践行人民至上,坚决落实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各项任务,始终关注工程项目所在地区急难愁盼,着力破解当地民生痛点,有效解决群众燃眉之急,系统运用库区移民搬迁、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就业岗位、实施教育帮扶、开展无偿捐赠、组织消费帮扶等措施方法,逐步优化当地发展环境,改善群众生活条件,提升家庭造血能力,构建解困纾难机制,激发创造幸福动力,持续提升主工程项目所在地区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十四五”以来,中核集团新能源产业因地制宜持续做好解困纾难工作,累计向宁夏同心县、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陕西旬阳市、陕西白河县以及新疆、甘肃、青海等地区产业直投超40亿元、无偿捐赠超6000万元、消费帮扶超3000万元;在乡村振兴帮扶点旱天岭村援建全国首个“天光地热”零碳供暖示范项目,每户降低供暖费用1/3以上,并有效破解北方农村绿色供暖难题;投入超过20亿元完成“新疆三峡”移民工程,2县2乡4村1127户4150人迁至移民新村(桐安乡),实现了人人有业就、天天有事做、月月有收入,为大型水利工程移民积累了有益经验。
(作者系中核汇能有限公司/新华水力发电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网站编辑:王寒
党建网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