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培训中心:推动国企领导人员培训提升质效
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培训中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国网浙江电力党委决策部署,深刻把握“三先三实”(“三先”即率先、争先、领先,“三实”即实干、实绩、实效)导向和标准,从高站位、干实事、见真功3个方面抓好落实,推动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教育培训质效提升。
坚持高站位,系统科学谋划
强化培训规划。落实基本培训要求,摸清各级领导人员底数,分层、分级、分类优化进修班、研修班等各类班次设置,开齐办全三级领导人员党的创新理论研修班、中青年干部培训班、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研讨班等8个主体班次。采取“长短结合”的方式,合理制定2个月、1个月、5天等培训学制。坚持“总量适度、节奏合理、选调有序”的调训原则,以3年为实施周期,做到领导人员应训尽训、全面覆盖。
明确培训目标。坚持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题主线,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本,以全面增强履职本领为重点,培养造就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围绕政治、本领、担当、作风、廉洁5个方面,研究构建领导人员能力素质模型,对照模型前置开展能力素质测评,有侧重地进行专业补课,针对性填补知识空白、强能力弱项,推动公司领导人员教育培训课程与需求精准匹配。
完善教学体系。坚持教学单元化、单元模块化、模块特色化的方法,优化“理论+党性+履职”教学体系,确保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课程占比超70%。构建“主业主课+浙电特色”课程体系,包含“总论课程+分论课程+浙江实践特色课程”理论课程体系、“理想信念+党的宗旨+革命传统+党风廉政教育”的党性教育课程体系、履职能力提升课程体系,细分为300余门专题课程,确保课程设置既体系完整又紧扣企业发展需要。
坚持干实事,系统规范施训
探索多样化教学方式。提高案例式教学比重,自主开发“提高七种能力,做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领导人员”“红船精神·电力传承”等课程,把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案例及时运用到培训中。深化访谈式、启发式教学,打造“学员论坛”“谈经论道”等教学活动,组织学员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建设”等主题发表主旨演讲,聚焦“科技创新体制改革”“电力体制改革”等重点难点问题谈思路举措,实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强化实战化教学,紧贴业务实操,开发“迎峰度夏电力保供新闻应急演练”“突发安全事件处置桌面推演”等实训课程,更好实现工学衔接。
开展特色化现场研学。突出浙江政治优势和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特色优势,将65个省域红色资源、前沿创新企业资源等串点成线,建成嘉兴南湖、金华义乌等6个“红船·光明学堂”校外教学基地,开发“红船·光明之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示范工程”等25条现场研学路线和配套课程,培育专业化、立体型现场讲授师资团队,推出“沿途导学+现场教学+互动交流+总结提升+成果转化”的现场研学模式,形成独具浙江电力特色的现场研学品牌和点多面广的现场研学体系,切实提高领导人员教育培训的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
汇聚专业化师资力量。注重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授课和交流,提高领导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率先推动领导人员上讲台,采取“一把手”率先讲、班子成员带头讲、基层干部跟进讲的方式,推出15门专题课程,形成“干部教、教干部”的良好氛围。秉持“让懂政策的人讲政策、有经验的人谈经验、会方法的人教方法”的理念,注重邀请先进典型、行业专家等授课,带来鲜活生动的实践经验,使领导人员听了能懂、学了能用。
坚持见真功,系统增效赋能
注重“实干”。把“理论结合实践”融入培训全过程,每个教学单元开展一次现场调研、进行一次专题研讨、举办一次学员讲堂、推进一次课题研究、撰写一篇学习心得,通过知识内化和外用提升领导人员思维能力。在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中采用集中培训、返岗实践、递进学习“三段式”培养方式,统筹安排领导人员带着课题返岗实训,定期开展座谈交流、集中述学、成果汇报等跟踪培养,推动领导人员运用所学理论解决问题、改进实践和提升经验,增强工作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突出“实绩”。深化开展“战略+研讨”品牌教学活动,通过紧扣企情点题、群策群力破题、总结提炼解题“三步走”,形成学员参与决策咨询机制,先后向公司党委及专业部门呈报“战略落地专题研讨成果汇编”16册、高质量课题研究报告和调研报告20余篇。持续提升学员带来经验、带来问题在实际工作中的实践成效和应用价值,引导学员在案例剖析中萃取经验、在问题解答中深度思考,先后形成高质量实践案例80余篇,提出破解难点堵点问题的方法措施和对策建议40余项,为公司和电网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
强化“实效”。构建全面、真实、精准、有效的学习成效评估体系,开展履历评价、能力素质测评等多元化考评方式,形成“知识+能力”“定性+定量”“过程+结果”的“一人一报告”学习档案,全面掌握领导人员学习成效。加大过程性考评力度,通过学员互评、专家点评,带班领导、班主任、授课老师“他评”,获取学员在培训中真实、可靠、鲜活的行为表现,确保考核评价事实依据充分、可验证可追溯。强化训后跟踪问效,通过访谈交流、适时走访等方式,了解领导人员训前与训后在岗位履职能力、思想政治表现、发挥引领作用等方面的变化情况,建立考核结果向组织部门反馈机制,切实把培训成果转化为推动领导人员成长的强大动力。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培训中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