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 主管

《党建》杂志社 主办

党建网 > 思想理论 > 理论强党 >
党建网 > 思想理论 > 理论强党 >

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

发表时间:2025-11-03 来源:学习时报
提问:高慧芳 北京大学党委统战部副部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经济秩序。”请问,如何理解政府行为越规范,市场作用就越有效?
解读:何自力 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推动“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有机结合,则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环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必须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经济秩序”,为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根本遵循。
科学认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统筹好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关系,必须科学认识政府与市场的性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于历史唯物主义,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出发阐明政府与市场的性质和作用,强调政府与市场既是调节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也是协调个人利益与共同利益关系的两种体制机制。
我们国家是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条件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必须从基本国情出发探索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一重大理论突破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四大以来,我们党一直根据实践拓展和认识深化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科学定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标志着我们党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提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强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为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成熟定型指明了方向。
深刻把握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科学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深入思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重大课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我们深刻认识和把握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科学内涵提供了重要指导。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体现全体人民根本利益,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又充分发挥了市场经济尊重劳动者个人利益,激发市场活力,调动生产者生产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优势,有效防范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存在的两极分化和反复爆发经济危机的弊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有效市场就是指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规律充分发挥作用,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确保经营主体的独立经济实体地位,经营主体能够根据市场上供求关系的变化自主决策、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二是绝大多数产品和服务的价格由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经营主体根据价格的变化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为谁生产,实现供求平衡;三是经营主体自由进入市场并开展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激励经营主体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四是具有完整的市场体系,包括商品市场、资本市场、技术市场、劳动力市场等,市场体系具有统一性、开放性,确保商品、服务、要素等自由流动;五是拥有健全的市场秩序,明确市场准入规则、交易规范,全面保护各类所有制企业产权,保障经营主体平等参与竞争。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为政府是指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更好发挥作用,弥补市场的缺陷、限制市场的消极作用,确保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具体来说,有为政府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其一,市场调节并不是万能的,客观上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外部性、垄断性等缺陷,政府要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进行适度干预,保证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其二,我国处于新发展阶段,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突出,各类自然灾害时有发生,仅靠市场调节是难以解决这些问题的,必须发挥各级政府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统筹协调和解决问题;其三,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着力加强规划统筹、宏观经济治理、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国有资产监管、保护环境、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等重要职能,确保经济社会平稳运行;其四,市场调节有利于提高效率、促进发展,但是不能带来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甚至还会加剧两极分化,造成社会不公。我国政府是全民所有制生产资料所有权的总代表,客观上要求政府发挥好实现社会共同富裕、维护最广大人民共同利益的作用,政府要通过制定经济政策和相关法律,调节收入分配,最大限度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
促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将“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作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十五五”规划建设要求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建设法治经济、信用经济,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好”的经济秩序。这为统筹好两者关系指明了方向。
坚持党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特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是自发起作用的,政府是自觉起作用的,党的坚强有力领导是政府发挥作用的根本保证。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要坚持和发挥党的政治优势,以党的政治优势来引领和推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建设,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积极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好发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改革不断顺应人民期待、满足群众需要,坚定践行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着力稳就业、增收入、补短板、促公平、兜底线、强保障,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促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以增强经济活力、提高发展效率、促进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目标,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把人民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支持不支持作为衡量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结合的根本标准。
明确政府与市场的作用边界。促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要辩证看待政府与市场关系,清晰界定政府与市场作用的边界,把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交给市场,把政府能够有力治理的经济活动交给政府。具体说来,要努力做到:经营主体对微观经济活动进行分散决策和自主经营,政府则对事关所有社会成员共同利益和长远利益的重大问题进行集中决策和统一规划;市场机制对微观经济活动发挥主要调节作用,政府着力进行宏观经济治理和适度宏观调控;市场为技术创新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动力,政府利用创新政策和产业政策引领技术创新和产业变迁方向;市场着力满足人们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个人需要,政府着力提供高质量公共服务满足全体人民的共同需要;市场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政府着力维护市场秩序、加强市场监管、保障公平分配。
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上,促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必须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着力增强国有企业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优化国有经济布局,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健全国有资本监管体制机制,不断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完善民营企业融资支持政策制度,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促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要加强政府制度供给职能,完善产权制度,夯实市场体系基础制度。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着力推动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完善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引导各类生产要素向先进生产力集聚。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依法、平等、全面保护各类所有制企业产权,激发各类生产经营主体活力,完善市场信息披露制度,完善惩罚性赔偿制度,加强产权执法司法保护,完善市场准入制度,深化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度改革,健全企业破产机制,完善企业退出制度,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和监管制度。
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有为政府的核心职能是开展宏观经济治理,确保宏观经济协调稳定运行,建设有为政府,必须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构建国家战略制定和实施机制,增强国家战略宏观引导、统筹协调功能。健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度体系,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围绕实施国家发展规划、重大战略促进财政、货币、产业、价格、就业等政策协同发力。把经济政策和非经济性政策都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
网站编辑:王寒
党建网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