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法宝
王富军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八一宣言》发表和瓦窑堡会议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方针90周年。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和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政治创造和战略实践,在这场救亡图存的伟大斗争中,最大限度地动员全国人民参加抗战,最大限度地反对日本侵略者和汉奸卖国贼,孤立顽固势力的反共投降活动,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是历史必然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是中国共产党准确把握时代主题、推动民族觉醒、顺应历史大势的必然产物。在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日,成为挽救民族危亡的必然选择。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中华民族面临空前危机。中国共产党率先发出武装抗日的号召,提出“收复失地”“抗日救国”的主张,表达坚决抵抗日本侵略的决心,并与主张抗日的第19路军签订反蒋抗日停战协定,参与组织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在东北开展抗日联合战线的尝试。1935年华北事变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并领导发动了一二·九爱国抗日运动。12月,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正式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实现了从领导农民开展土地革命进行国内革命战争到全民族抗战的重大政策转变。我们党根据形势发展,推动统一战线政策从“抗日反蒋”到“逼蒋抗日”再到“联蒋抗日”的逐步调整。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1937年2月,中共中央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五项要求和四项保证,得到国民党内抗战派的赞同。卢沟桥事变后,中共中央发电呼吁:“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涵盖了全国各民族、各阶级、各党派、各团体以及海外侨胞,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强大的凝聚力,为全民族抗战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当时,国内政治格局错综复杂,不同势力各有立场。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破国门,让整个民族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原本的内部矛盾变为次要矛盾,抗击日本侵略、保卫家园,成为所有中国人不分地域、不分阶层的共同使命。国民党政府曾长期秉持“攘外必先安内”的主张,这一政策始终受到国内舆论的质疑与反对。随着日军侵略步步加深,全国上下的抗日呼声愈发高涨,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浪潮席卷全国。我们党始终以民族大义为重,多次发表宣言、主动沟通,呼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这样的形势下,国民党政府不得不调整原有策略,逐步向抗日立场转变,为后续国共合作打下基础。在国际上,随着法西斯势力对世界和平的威胁不断加剧,各国逐渐认识到需要联合起来共同对抗法西斯。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正义战争,中国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相互呼应。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从一开始就具有拯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的重大意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抗战有力支援了其他战场的反法西斯斗争,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苏联等国家对中国抗战给予了一定的支持,在物资和军事技术上的援助,对中国抗战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也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辩证法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仅是一种政治策略,更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复杂局势中把握主要矛盾、统筹各方关系的哲学智慧。
正确处理统一与独立的辩证关系。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制定和实施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方针,领导人民军队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始终保持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在与国民党合作的过程中,我们党始终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保持了人民军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这种“既统一、又独立”的策略,既维护了团结抗战的大局,又保证了党的健康发展。正是由于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中国共产党才能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领导人民取得抗战胜利。
正确处理团结与斗争的辩证关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部存在着复杂的矛盾和斗争,国民党虽然与共产党合作抗日,但始终存在着动摇、妥协和反共的倾向。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先后掀起三次反共高潮,给抗战带来了严重危机。面对这种情况,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抗战大局为重,坚持“又联合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一方面,我们党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原则,坚决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团结,对国民党的反共行为进行斗争,坚决击退了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高潮,稳住了抗日大局。另一方面,我们党坚持“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方针。对于进步势力,党采取“放手发动”的态度,深入敌后农村,动员广大农民参与抗日,建立更多人民抗日武装,在根据地推行民主政治,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发展党的基层组织,推动全国民众的抗日运动,不断壮大抗日力量。对待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地方实力派等中间势力,党则以“争取团结”为核心,充分尊重他们的经济利益和政治诉求,在政策上为其提供保障,当他们因局势动荡出现动摇时,耐心开展说服工作,同时以客观事实批评其妥协倾向。久而久之,越来越多的中间势力看清了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追求民主的诚意,逐渐向中国共产党靠拢,成为统一战线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辩证处理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的关系。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科学处理了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的关系,既维护了全民族抗战的大局,又保障了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中国革命史上处理复杂矛盾的典范。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阶级矛盾要服从于民族矛盾,如果只讲阶级斗争、忽视民族斗争,则会陷入内战的泥潭,给日本侵略者可乘之机。另一方面,要通过有限度、有策略的阶级斗争,实现阶级利益与民族利益的平衡,进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科学把握两种矛盾的关系,在服从民族斗争的前提下适当处理阶级斗争,既调动了各阶级阶层的抗日积极性,又推动了社会进步。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现实启示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成功实践,为我们做好新时代统战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启示。历史证明,统一战线是党克敌制胜、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是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新征程上,我们仍然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挑战,更需要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
坚持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领导。历史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没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没有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抗日战争初期,面对国内各党派、各阶层立场分歧、力量分散的局面,中国共产党率先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以民族大义为核心凝聚共识,最终成为团结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新时代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十分艰巨,更需要团结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等多元力量。党的领导是统一战线“不散架”“不跑偏”的根本前提,只有牢牢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才能确保爱国统一战线始终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目标,避免因利益分歧导致方向偏离,将不同群体的智慧和力量汇聚成发展的磅礴伟力。
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于“抗日”这一共同目标,涵盖了不同阶级、党派及信仰间的多样性差异。全民族抗战的关键是“求同存异”,“同”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捍卫民族独立的共同目标,“异”是各党派在政治主张、经济利益、社会治理理念上的差异。为此,党提出“抗日高于一切”的原则,在根据地实行“三三制”政权,既坚持了抗日的核心立场,又尊重了中间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利益诉求,实现了“一致性引领多样性、多样性服务一致性”的良性互动。新时代以来,我国社会结构深刻变化,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不断涌现,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价值观念呈现多样化特征。正确处理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关系,关键在于找到“最大公约数”,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一致性的基础,在坚守根本立场的同时,通过协商民主、政策调整等方式回应不同群体的合理诉求,在多样性中寻求一致性,以一致性指导多样性发展,从而凝聚起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合力。
根据形势发展不断丰富统一战线内涵。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是一蹴而就、一成不变的。抗日战争初期,统一战线的核心是“团结国内一切抗日力量”;全面抗战爆发后,内涵扩展到“联合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抗战后期,又进一步确立“战后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目标。这种因势而变、顺势而为的调整,使统一战线始终贴合实际需求。推进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要适应社会变化,扩大团结面,增强包容性。爱国统一战线需要从政治领域向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等多领域延伸,要拓展海外统战的内涵,团结海外华人华侨、国际友好力量,讲好中国故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只有不断丰富统一战线的时代内涵,才能让“团结的同心圆”越画越大,覆盖更广泛的力量。
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筑牢抵御风险的“防火墙”。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离不开必要的斗争,既要同日本侵略者进行军事、政治、经济上的坚决斗争,也要同国内的“投降主义”“顽固派”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这种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是统一战线在复杂环境中生存发展的关键。面对改革深水区的利益博弈、意识形态领域的错误思潮、外部势力的遏制打压、分裂势力的破坏活动,我们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有理有利有节,合理选择斗争方式、把握斗争火候,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在策略问题上灵活机动;要根据形势需要,把握时、度、效,及时调整斗争策略;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斗争中争取团结,在斗争中谋求合作,在斗争中争取共赢。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法宝,它凝聚了全民族的力量,构筑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钢铁长城。新征程上,我们要继承和发扬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光荣传统,激励全体中华儿女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团结奋斗,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西南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特约研究员,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大庆精神研究基地特聘研究员)
网站编辑:王寒